都說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薪資水平,但如果真的能夠獲得更高的地位與更多的尊重又有誰會拒絕呢?所以說P10也是每一名普通員工最高的嚮往與追求。

P11:資深研究員

P12:科學家,這一級別已經基本是是絕大多人技術崗員工所能達到的最高級別了,而能爬到這個級別那麼你這輩子乃至下輩子都基本上不用再為錢所擔心了。

P13:首席科學家。這個級別的人數在整個集團內都可謂屈指可數,只有那些重大科研項目的首席負責人才能夠晉升,譬如,目前,整個炎黃集團只有負責雲計算專案的蔡宏是這個級別。

P14:終身榮譽教授。這個級別準確的說已經不是為集團內部員工所設定的了,所以爬到P13就已經是炎黃人的最高榮譽,那麼葉傾為什麼要設定P14終身榮譽教授這個職稱呢?自然是為了吸引外界的優秀科學家啊,葉傾可沒有自信到他的炎黃集團能夠收攬全世界所有的優秀人才,那麼如果一個特別牛逼的科學家不是炎黃的員工怎麼辦?好辦,那我就用終身榮譽顧問來把你變成炎黃人,也許那位終身榮譽教授不會為炎黃帶來具體的科研成績,但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你的公司有那麼多大牛,不論在任何方面對於一家科技企業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為對於這個級別的大牛來說,影響力就是他們最大的價值,當然了,能被炎黃聘請了終身榮譽顧問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至少在第一版的公告中,只有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在各鄰域最高獎項的人才能夠獲得聘請,而且因為炎黃是一家致力於發展科技的企業,所以獎項也就更加偏向於與數學物理計算機等有關的鄰域。

諾貝爾獎自不用多說了,只要是個地球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個獎項的大名,幾乎已經代表了人類世界的最高獎項,得到這個獎項的人也無一例外的是各國政府的座上賓,諾貝爾獎的設立來源於瑞典化學家,發明家,企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在遺囑中他是這樣要求的:“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

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成立了。並於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週年時首次頒發。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由國王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諾貝爾獎共分為六類,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除了和平獎有點水分之外,其餘五個獎項都堪稱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稽核最嚴格的獎項,所以說能獲得這五類獎項的人葉傾怎麼拉攏都是不為過的。

葉傾還記得,在他重生之前的那個時代,華國總共有兩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分別是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與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屠呦呦,雖然無法和歐美日等國相比,但也算是華國在文學和醫學領域的巨大突破了,因此葉傾在決定設定終身榮譽教授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已經安排人和莫要先生取得聯系,只要他在寫作時有什麼需要,炎黃集團會傾全力助之,至於屠呦呦女士,葉傾更是直接劃撥了一筆2000萬的專項研發基金,由專人負責對接,只要屠呦呦需要,隨時可以提取這2000萬的專項研發資金,可千萬別小瞧這2000萬,對於屠呦呦團隊而言已經算的是最大的一筆研發贊助了,葉傾可是記得,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國人可是幾乎從沒聽說過這個人,以至於在她獲

得諾貝爾獎之後國人們才驚訝的發現這位摘得生理或醫學領域最高桂冠的人竟然是個三無科學家!何謂三無科學家?即沒有博士學歷,沒有留洋經歷,沒有院士頭銜。

一個三無科學家竟然獲得了諾貝爾獎,真的是在華國學術界狠狠的抽上了一巴掌,在屠呦呦這位三無科學家在實驗室埋頭鑽研的時候,反觀那些身上掛著好幾個博士學位,一年到頭出國考察,頭上頂著院士的專家們在幹什麼?

他們在爭權奪利!

他們在學術造假!

他們在拿著人民的錢揮霍瀟灑!

至於圖靈獎也是世界頂級的計算機獎項,圖靈(Turing)獎”是M國計算機協會(ACM,Assoputer Maery)幹 1966年設立的,專門獎勵那些對電腦科學研究與推動計算機技術發展有卓越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設立的初衷是因為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到20世紀60年代,其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有影響的學科,信息產業亦逐步形成,但在這一產業中卻一直沒有一項類似“諾貝爾”的獎項來促進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於是“圖靈”獎應運而生,它被公認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至於圖靈兩字的來源也是為了銘記計算機之父圖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菲爾茲獎則是數學界的最高榮譽,每四年頒獎一次,在由國際數學聯合會主辦的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舉行頒獎儀式,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數學家,這個獎還有一個最特殊的硬性要求,那就是獲獎者在該年元旦前的年齡不能超過四十週歲,本來想在數學鄰域建立巨大成就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多少天才都是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才在數學鄰域實現了自我突破,可是菲爾茲獎卻是把年齡給卡死了,可想而知這門獎項的含金量有多高,畢竟四十歲的年齡在數學界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年輕人啊,這樣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他們的前途將不可限量,也正因如此,葉傾才派人專程去M國和陶哲軒取得聯系,希望他能成為炎黃集團的第一位終身榮譽顧問。

什麼?你問陶哲軒是誰?

好吧,看看這位絕世天才的輝煌履歷。

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

16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學士學位;

17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碩士學位;

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

2006年也就是他31歲時的時候摘得國際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茨獎 。

同年又接連獲得拉馬努金獎和麥克阿瑟天才獎。

就在去年,他又獲得了M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艾倫·沃特曼獎,可以說這位華人小夥在40歲之前就已經把歐美數學界的主流獎項全部收入攬中,他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正因為他的年齡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他也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

這樣一位集年齡,成就,榮譽,輝煌,影響力於一身的華人數學家,葉傾怎麼可能會白白放過?更別提數學在人工智慧專案中的重要性了。

以上都是歐美國家設立的獎項,評判標準自然也掌握在歐美人的手裡,葉傾當然不可能把象徵著炎黃集團最高榮譽的職位完全以外國的標準為標準,因此他也加上了另一個獎項,也就是華國科學界的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Highest Sd Teology

Awards)

說起這個獎,華國人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畢竟是咱們國家自己的獎,認同感和榮譽感自然也就大不一樣,在華國老百姓的心目中,恐怕也就只有諾貝爾獎能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將相提評論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於2000年,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由國家zhuxi親自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便授予給了雜交水稻之父袁老和著名數學家吳文俊,此後歷屆獲得者也都堪稱是名副其實,然而也正是因為該獎項的稽核之嚴,要求之高,所以04的時候甚至出現了空缺,足以看出國家對該獎項的重視與慎重,沒有足夠的成就根本不可能獲得該獎。

對於這些共和國的頂級人才葉傾自然更加不可能放過,因此在昨晚就寫了11封親筆信,用於邀請諸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們受聘為炎黃集團的終身榮譽顧問,當然了,從2000年到去年截止,是共有1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但很可惜,有三位已經不幸逝世了,因此這些獲得共和國最高科學技術獎項的國寶科學家們只剩下11位了。

相信有了這些海內外頂級科學家們的背書,炎黃集團的國際影響力將在短時間內發生一個質的變化,千萬不要懷疑葉傾在科技上的投入決心,身為重生者,他對於科技實力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可以說,在未來的世界,誰掌握的技術專利越多,誰的科技實力越強,誰就能成為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原時空中,華為以1400億的年研發投入位列華國企業研發投入第一名,全球企業研發投入第三名,葉傾有信心更有決心,在研發投入上超過華為乃至全球企業研發排名第一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

說回職級,在P14終身榮譽教授這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職級之上,還有一個P15,這也是炎黃內部最高一級的職級了,沒有任何職位的等級能夠超過P15,自然的,這個職級也只有並且永遠只有葉傾一人。

技術崗之外,管理崗就是另一條重要的職級改革方向,對於管理崗,葉傾也是制定了詳細的準則。管理崗與技術崗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技術崗的起點很低因為每一名新員工都需要從P1或者P3開始做起,而管理崗就不一樣了,顧名思義,管理崗面向的物件就是炎黃內部的管理人員,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幹部人群,其起點自然要比技術崗要高得多,因此在管理崗的改制上,自然也就沒有技術崗那麼多的級別,技術崗是從P1一直到P15,管理崗則是從M1到M9。

管理崗的M1在級別,待遇與地位上就等同於技術崗的P7,M1的標準就是各個事業部門的主管。

M2(等同於P8):經理

M3(等同於P9):高階經理

M4(等同於P10):總監,分公司子公司總經理,集團某事業部總經理 ,爬到M4就已經是集團的高層領導了。

M5(等同於P11):高階總監:分公司子公司總經理,集團某事業部總經理

M6(等同於P12):資深總監

M7(等同於P13):集團副總裁

M8(等同於P14):集團高階副總裁

M9(等同於P15):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自然的,M9和P15一樣,有且永遠只有葉傾一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