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把扶蘇忘記了是個事實,但這樣的話還是不說出來比較好。

嬴政決定表現得平淡一些。

鑑於他以往智珠在握,聰慧過人的表現,此時,即便是嬴政做了這樣稍微有些荒謬的事情,但只要他表現得跟平時一樣,那麼身邊的所有人都會覺得嬴政如此作為是有一些深意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旦熊毓這樣想,那麼這件事情也就糊弄過去了。

嬴政一派風輕雲淡。

熊毓見到嬴政的神情,心底覺得嬴政做事稍微有些急躁。

即便是要拜師,那也要等到孩子學會說話,能認字吧?

“我帶你去見見師兄,順便把扶蘇領了回來吧。”嬴政搖頭,嘆息。

熊毓見此,便有些後悔,覺得自己可能也有些急躁了,亂了良人的佈置。

然則,她實在有些思念那一團自己歷經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小東西。

初時,她見到那小東西其實有些怨恨的。

因為生產的那個過程是很痛苦的。

但痛過之後,看著那皺巴巴的小東西嚎啕地哭,只躲進她懷裡感受到了心跳之後才稍稍安靜一些。

看著那小東西本能一樣的吃東西,看著那不及自己手掌大的小臂、小腿胡亂的抓撓,她忽而釋懷。

之後就覺得一直哭很煩。

嬴政願意把他抱走,熊毓還有些輕鬆。

然而吃不下、睡不安。

心裡頭總會擔心那小東西是否吃飽,是否睡好,哭太久會不會把嗓子哭壞了。

最開始只是午夜驚醒,有些擔心,後面則是大白天的擔心,越來越擔心,越來越思念。

她於是終於難耐那思念了。

來找尋自己的孩子,熊毓覺得很正常。

嬴政無奈放下了手中竹簡,帶著熊毓來到鞠子洲居住的小院。

這裡原是很清幽的處所——畢竟是給鞠子洲拿來靜養的。

然而此時前來,嬴政和熊毓聽得到一些嘈亂聲響。

他們進到院子裡,終於是見著了那嘈亂的根源。

鞠子洲側傾身體,雙手推著一個嬰兒車,忽而快忽而慢地在到處走動。

這小車看著構造簡單,也沒有什麼華麗的紋飾,但熊毓見到,就是很喜歡。

它的色彩搭配和做工細細看來都有些粗糙,然而結構上給人以大氣的感覺。

近一些看,下置機括,可以隨意的調節嬰兒車內部各處的高低。

“這小東西!”熊毓伸了頭看過去。

扶蘇已經能張開眼睛了。

見著了母親,也沒有什麼怕生,只覺得新奇,又“咯咯咯”地笑。

好一會兒,待到嬴政將他從嬰兒車裡抱出來時候,他則又“哇哇”地哭,哭聲比笑聲嘹亮許多。

“怎麼回事?”嬴政皺眉:“不願意出來嗎?”

“我看是尿了吧。”熊毓聽到哭聲,頓時心疼起來,連忙上前從嬴政手中接過了扶蘇,稍微檢查,果是尿了。

嬴政嫌惡地低頭。

只抱了一會兒,扶蘇便用了一泡新鮮溫熱的尿液來招呼他這位父親。

“晦氣!”嬴政撇嘴。

鞠子洲只在一邊笑:“你時運不好。”

“我看是這小子故意的。”嬴政將衣服除下了,招呼人手為自己取來乾淨衣服。

這乾淨衣服,自然是鞠子洲的衣服。

以前嬴政倒也穿過鞠子洲的衣服,但那衣服都大一些。

如今穿來,倒並不大了,很合身。

“你也長大了啊。”鞠子洲看著嬴政穿上了自己的舊衣,有些感慨。

兩人相識已經第七年了,那麼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多久了呢?

記憶已經模糊了。

斑駁碎影,難以明晰。

鞠子洲長嘆,又笑起來。

嬴政搖了搖頭:“我先前聽說了你的作息都與常人相反的,如今怎麼白天都不睡覺了?”

“你把扶蘇扔在這裡,我總不能看著他哭吧?”鞠子洲無奈。

“哼。你也是時候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

“什麼時候?”鞠子洲立刻問道。

“下個月,我這邊,還有些事情要處理。”

“也好。”

……

秋,鞠子洲在墨者詢的陪同保護之下,在咸陽周邊考察了幾天。

咸陽這邊的生產習慣,已經從過去一年一種的時間裡轉出來了。

相應的,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隨之而來的,是歷表的變化。

以前用來指導生產的歷表做出了一部分調整,仍然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可,修修改改的,總歸時間精度會有些差強人意。

底層的秦吏們用著這東西並不方便,又在官方改版的基礎上增刪了一些內容,以供自己私底下指導生產使用。

這些歷表,比之官方的,自然是簡陋的,然而勝在實用。

只是不知道秦國的官方歷表也能跟如今的生活習慣同步。

其次最大的變化則是城外的那條水渠。

鞠子洲不清楚這條水渠原本在歷史上有多長,也不知道修建它花費了多少年,又花費了多少錢。

他所能看到的事情是,沿著這條還未開通使用的水渠,周邊已經出現了一些商業區。

——修渠的工人們是有薪資的。

儘管比之銅鐵爐和咸陽城裡的工價低許多,可是這個工作,畢竟是長期的,而且以前為官家做事是沒有工錢的。

如今有了工錢,還能管點飯,工人們其實很滿足。

滿足歸滿足,他們幹些重體力活,時日久了,終歸是要娛樂與宣洩的。

酒肉、婦人、甜食、聽故事……

各種各樣的,人應該有的需求,他們都是有的。

思念家鄉的,每一年半輪休一次,一次輪休休息三個月。

這個時間裡,他們可以回家去。

以前徭役有逃的,可是自從做活管飯,並且給錢之後,就很少有逃的了,最多的,還是抱怨工錢太少,吃食裡給肉少、給鹽少。

咸陽城周邊,這兩年為了方便軍隊通行,道路修的四通八達,各處設定了引站,專門負責為行人指路。

沿道路開設有固定的食肆、客舍。

這些食肆、客舍的攤位是秦王政設定的,但是其中經營的人並不是秦吏,而是高價競標出來的,有一些關係的小商賈。

這些攤位並不起眼,但由於秦吏們會定期清掃周邊不合法的攤位,並且為合法的攤位提供保安工作,於是小小的攤位,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壟斷,盈利其實不算少。

最重要的事情是,這樣的區域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基礎商業的發展。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商業發展會出現的問題——錢的問題。

農會裡頭,因著秦王政個人威望過高,工分制度推行得很是順利。

本來嘛,底層的人們手裡就沒有什麼錢,過去,雖然他們也用些錢,但說到底,更多的,還是以物易物,錢只作為衡量標準。

如今富裕起來,物資充足,工分取代了銅錢,人們於是開始用工分作為錢,內部來看是很順利。

可是一涉及到跨區域的物資交流,就變得麻煩起來。

咸陽之地,糧食豐裕之後,未加工的糧食價格有一定的下降,尤其其中陳糧,價格跌的很快。

每每有新糧產出,陳糧價格便很快跌落。

有些經營食肆的商賈們便開始購置這些陳糧,簡單加工,無論是豆腐,還是麵條,都可以叫人難以吃的出原料的新鮮程度。

這種手段叫一些外地的商賈看著,他們便也開始奔走各地,賺個差價。

但咸陽本地,因著大部分的農民都已經被納入“農會”的體制之中,使用銅錢是很少的。

他們大部分時候,吃飯穿衣,都是各個區域裡的負責人拉名單,按人頭去計算。

商賈們來到這裡,以工分兌換銅錢,或者拿銅錢兌換工分,再拿去外地,總有些差數。

甚至把咸陽的工分拿到外地的農會裡,能不能用不說,這其中可以滋生的詐騙、物價差距衍生出的賺錢妙招、甚至做空減實等各種手段都已經開始出現。

利益所向的地方,總有人不顧艱險,不怕困難的。

另就是,一些很瑣碎的事情。

墨者詢因為製造了紡線的簡單機器而封了候,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沒有實權,也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利益的虛爵,可是這爵位本身就掀起了很多風潮。

一些有了相應技術的人參駁墨者詢,有些則在他的基礎上改進相應的技術。

恤孤院的小孩子們改進了詢的機器,而後是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各地的官吏知道了嬴政的喜好,也就慢慢開始催促著他們治下的匠人、工人,仿著墨者詢的機器,開始研製各種奇奇怪怪的機器。

很多是沒用,且沒必要的。

嬴政看了,也只一笑而已。

然而每個月,還是有大量的人將各式各樣的機器送到咸陽來。

對於官吏們,不會出過錯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假使再能有功,那便是世間最好的事情了。

他們熱衷於此。

這是極其糜費的事情。

但嬴政沒法兒叫停。

一旦叫停,這些傢伙又會立刻“領會上意”,寧錯殺不放過地叫停一切的開創和創新。

真正需要改變的,就鞠子洲來看,其實是這種官僚習氣。

可,問題在於,現在的可以充當官吏的人,少得很。

在保持國內各地利益關係不出現大的變動,而造成區域性動盪的情況下,這些人,是沒法兒換掉的。

所以很多問題即便發現,也沒法子去改變。

嬴政現在,只寄希望於恤孤院的那群小孩子,和一些吏室內他自己培養出來的人。

這些人,才是寄託了他的希望的。

四年冬,無風無雨。

小孩子長的很快,秦王政五年春三月,扶蘇已經滿地爬了。

他可以踉踉蹌蹌地走,但稍稍走兩步總也會摔,於是這小東西便聰明地用四肢在地上爬來爬去。

鞠子洲託人為他打造的嬰兒車也被棄置。

更多的,農會裡的小兒們也開始成長了。

陳矩家中的小兒,取名叫做陳元。

小池的父親一直是不喜歡陳矩的,但對於陳元,他卻很喜歡。

小池是家中的獨女,陳元則是老人家外孫,也是獨孫。

所以,儘管老人家討厭陳矩,他卻總會帶些好吃的給外孫陳元。

小孩子沒有牙齒時候,最喜歡的是糖。

蜜糖貴、飴糖賤,但飴糖沒有蜜糖甜,所以餵食小兒,最佳的選擇還是蜜糖。

但蜜蜂的蓄養是困難的,農會的眾人忙活了許久,總算是做成了這事情。

然而,即便是已經開始可以人工養殖蜜蜂,蜂蜜的產量也還是很低。

低到,他們只是將蜂蜜奉獻給帶領大家過上了好日子的秦王政。

嬴政不喜歡吃甜食。

所以農會奉獻來了的蜜糖,他只是交給熊毓、趙太后、華陽太后這些。

趙太后無憂無慮的,兒子送來了東西,她是向來不留的,能吃的就吃掉,能喝的就喝掉。

熊毓這時候卻表現的不像是個十幾歲的年輕人。

她會將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的好東西都留給扶蘇。

扶蘇於是胖了起來,肉嘟嘟的,白白淨淨,看著喜人。

宮外,陳元也是胖嘟嘟的,也在地上爬。

陳矩此時被秦王政政令召集,與一眾做過兵士的人一同聚集,形成建制,分配了武器,去維護道路。

春天來了,野獸也開始出現,滋擾行人。

清掃道路的行為,是要長久進行下去的。

陳元不能經常見到父親,母親一人在家,帶著孩子,多又不便,便索性攜帶陳元,住到了外祖家中。

老人家經常抱著陳元到處走走看看,食肆於是擱置下來。

農會裡,婦人們被安排了工作,多是紡線、製衣、製鞋這類不需要太花耗體力的工作。

小池雖然從家中搬了出來,卻仍要繼續做活。

老父親有些不滿。

——陳矩的地位已經不低,然而小池仍舊沒有獲得和老父親心目中的貴夫人一樣的待遇,還是要和尋常農婦一樣每日做活,他很是不滿。

不滿意的,當然不止他自己。

有更多的人不滿。

他們這些立了功的、得了爵的、有了財富和權力的……

他們應該享有以前貴族們的特權的。

然而實際上並不能做到。

這些人不至於會對現有的利益分配有意見。

因為他們的利益就是依靠著現有的利益分配制度而確定的。

但他們卻會對於自己的所得和過去所付出的有差距而感到不滿。

嬴政出來調查、鞠子洲進入農會做活的時候,都感知到了這份不滿。

但,也只是不滿。

這些不滿,只是偶爾會出現在情緒上,往往人們發洩一下,或者吃些好的,也就過去。

暫時,還不到必須處理它、也不到能夠處理它的時候。

甚至,暫時來看,這些不滿,也還是有益處的。

春天嘛,事物都在生長!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