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了龍女之後,蘇城和妙善兩人沿路奔波,逢人查聽,向著最近的城鎮而去。

山一程,水一程。

這一去西方,有千里之路,蘇城和妙善兩個人僅知道一個目的地,而如何能夠到雪蓮峰,兩個人是一概不知的,而這一路,蘇城和妙善也不能僅僅辨識一個西方,然後便悶著頭往那邊走。

還是要找到有人的地方,借用車馬,查明途徑,才是正理。

太陽已經沉在山岩,再過不久,大地便要歸於黑暗。

“我們要趕緊離開叢林。”

蘇城手持龍鱗寶刀,兩下揮舞,將身前的雜草荊棘劈開,清出來一條小路,對妙善說道:“等到晚上的時候,山中的豺狼虎豹毒蛇猛獸都要出來,在這灌木叢林中,面對這些防不勝防。”

這邊即便是雜草,都有一人多高,足以將妙善和蘇城兩人掩蓋,四下裡更是沒什麼人跡,蘇城和妙善能夠在這裡面穿行,全仰仗了龍鱗寶刀的銳利。

妙善緊緊跟在蘇城身後,慚愧說道:“我們不應該聽那個人的話,應該直接走官道的。”

在半途上,妙善遇到了一個行人,打聽了前往縣城的方向,那個人當下指路,聲稱要走官道的話,需要七十裡路,但是若走小路,不過三十裡路。

妙善和蘇城兩人選擇抄近路,直接便走到了灌木叢林中,便是蘇城觀察叢林,也找不到人跡,只是已經走了很遠的路,兩個人都不願回頭,由此才拔出寶刀,在這山中清路。

“那個大叔還說,這裡有一個小村子,但是這左近根本就沒有路……”

妙善一直自責,自覺是自己的決策問題,導致兩個人在天色將晚的時候,仍然在這邊清路。

“他沒有騙我們。”

蘇城回過身,看向妙善,瞧著她行路一天,滿身汗漬,頭髮貼在臉上一縷一縷,指著前面的天空說道:“你看,那邊是有炊煙的。”

妙善順著蘇城手指的方向,果然是看到了那邊有幾道炊煙升起,在這紅豔豔的晚霞下,分外顯眼。

“還真有人!”

妙善見此,滿是欣喜,而後又搖頭,嘆道:“只是他們隱居在這山林之中,怎麼一點路都不見?”

妙善和蘇城在山下的時候,觀察許久,都不見上山的道路,這才自己清理出路子。

“我們去問問就知道了。”

看到了前面有村子,蘇城立時就又有了幹勁,接連幾下清掃,便將身前的灌木叢林都給劈開,透過草木的縫隙,蘇城和妙善兩個人只覺圖畫大開,田地接連阡陌,房屋一所一所,一條溪流從高山上來,潺潺灣灣,在村前成一水塘,而後轟轟直擊山下碎石,碎漸瓊瑤,最終又成一彎清水,自此而去。

這就是幽居在此地的村子。

“嘿!你們是什麼人?”

田地中有一個老頭,看到了這邊草木傾塌,蘇城和妙善身影隱隱,便在田地中對著這邊喝起來。

“老伯。”

蘇城連忙叫道:“我們想要前往縣城,受人指引抄個近路,這一路來此,也錯過了宿頭,想要在村子裡面借宿一晚,茶水米飯住宿皆用錢來結賬。”蘇城很是恭敬的說道。

“原來是過路人。”

老頭在那邊聽到之後,說道:“你們過路便過路,好端端的砍這些草木幹什麼?”言語帶有責怪。

蘇城聞言,將龍鱗寶刀收了起來,伸手在前扒開了灌木,扯開了兩邊的荊棘,騰出來了一人能過的路,讓妙善先行穿過,蘇城隨後,兩個人往前一邁,踏在這邊的地埂上,將灌木草叢一併甩開,如同踏足了到新世界。

“老伯。”

蘇城打量著眼前老伯,感覺他的年齡已經有六七十歲,在這時代,算得上是高壽,身體已經傴僂顫抖,手中卻拿著鐮刀,仍舊是在忙碌著。

“老伯,我來幫你吧。”

蘇城上前,接過了這個老伯的鐮刀,彎腰收割這裡的稻子,同時對老伯說道:“我們是來到這邊的時候,看到這裡沒有路,不僅我們兩個人難走,想來你們村中的人也難走,因此用鐮刀清出一條路,你們下山也方便嘛。”

老頭子鐮刀被蘇城接過之後,人便坐在地埂上面,從茶壺裡倒了一碗茶,喝了兩口,嘆息說道:“我們可不想有這樣的路,道路通了,賦稅,兵役就又要來了,現在我們這個村子隱在山中,四下沒有道路,日子倒是越來越好了。”

這山林中原本是有路的,只是他們有意荒廢了。

蘇城正在割稻穀的手也一停,聽到是這個理由之後,不由嘆口氣。

老頭子看蘇城勤快,來到這邊就先行幹活,又看妙善是個純善女子,感覺兩個人都不像是壞人,話匣子便也開啟了。

他們的這個村子叫做鄒南村,原本在這邊有百來戶人,而這個地方也是縣城和另外幾個地方的交通要道,人來人往,很是熱鬧,只不過這些年來,楚國戰爭不斷,賦稅也兵役也就越來越多,村中的年輕人大多數都被官府徵召,很少有人能回來,又有繁複的賦稅來到這邊,讓村子許多人背井離鄉,來躲賦稅和兵役,直到最後,他們將進山的路都給封了。

“這邊道路一封,我們這裡就清淨了。”

鄒老頭說道:“也是我們村裡面沒什麼油水了,就沒有人再來管這裡了。”

蘇城已經將這邊的稻子都給割完,走到了鄒老頭的身邊,說道:“就沒有人再來管過這裡?”

鄒老頭點頭,說道:“便是以前道路通暢的時候,官府都不曾管過我們,現在道路封了,他們又怎麼會來管我們?”

蘇城和妙善兩人對視,算是清楚了村子的問題。

“你們兩個跟我回家吧。”

鄒老頭撐著腿,站起身來,對蘇城和妙善說道:“近年來,我們家中也有不少餘糧,多添兩幅碗筷不算什麼,至於錢不錢的,更不用提了。”

鄒老頭人在前面,蘇城和妙善隨在其後,沿路也遇到了一些村中的村民,但是看年齡,都是五六十歲,並沒有年輕面孔,根據鄒老頭的說法,村中的許多年輕人都被拉去當兵,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幾個人每年在春耕秋收的時候,才會回來,平日裡都在外務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蘇城和妙善隨著鄒老頭,來到了他的房子裡面。

這是一個土坯茅草屋,正房三間,廂房兩間,更有伙房,糧倉,圍繞著房子扎了一圈籬笆,看上去十分別緻。

鄒老頭回到家中,連忙便招呼自己婆娘,而隨著鄒老頭的招呼,一個老太太拄著柺杖,扶著牆走了出來。

鄒老頭讓老太太坐在院子裡面,陪著蘇城和妙善聊天,自己則走入到了伙房,生火做飯。

“你們兩個是要去縣城啊。”

老太太聽蘇城和妙善的目的,連忙說道:“你們要是去縣城的話,能不能幫我捎個信,我兒子就在縣城的沈家做工,是不是太忙了,怎麼都秋收了,還是不回來啊。”

老太太說到兒子,眼睛裡面不自覺流出淚來,說道:“近來也不知道怎麼了,晚上做夢的時候,他都一直在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