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數日後,楚寧自感所服藥力完全煉化,這才動身。

取出飛遁載具,向白鶴峰飄搖而去。

楚寧初時心中想象的宗門,主體機構,大約是戒律堂、藏經閣這樣的清貴所在;下層根基,是各級弟子的修持洞府。

但是真正身入仙門,才知所見大謬!

一家宗門,真正的核心機構,合稱“三十六會所”——即三十六種實行大道中眾弟子修持之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呃……儘管乍一聽來,“會所”二字,會令人浮想聯翩。

這大概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修行上進之法既然劃分為三十六種實行大道,那麼仙門中的組織結構,自然也就隨之變化。

前段時間浸淫棋道,同道匯聚、切磋技藝的地點——天弈堂,同樣是“三十六會所”之一。

今日去處,正是“六本”之首、食之一道的修持地:

五味堂。

飛遁約莫一刻鍾,白鶴峰北,五味堂已在目前。

眼前建築的風格,其實和楚寧的府邸有些相似:分為左右兩半,氣象迥然不同。

左半邊乃是古樸的灰石大殿,看上去佔地規模要較右側的連片竹樓大了三四倍;但是其形容風貌,門戶裝飾,都略顯粗糙,遠不及右邊看似纖弱的竹樓。

左部灰石大殿,是“吞噬道”所據之地,前門立下一碑,以肥厚近顏體的風格書殿名“饕餮”。

右半邊竹樓,是“知味道”的修持地,外圍未有碑銘,只是正門上懸一塊牌匾,以纖細筆觸書“淡中知味”四個字。

楚寧施施然進入竹樓之中。

其中營設,頗為巧妙。

每一個人都是單人獨坐,並且以四道蟠龍柱、四面半開門的屏風半掩,看似是“雅間”,其實卻暗藏了陣法的根基。只要座中之人願意,便可將禁制開啟,封閉內外,構成一處獨立的空間。

畢竟,這裡終究不是飯館,而是借“知味”一道修行之地。

“雅間”之內,並無桌椅。

一方蒲團;一隻半人多高、至少四五百斤的青銅鼎。

所謂“鐘鳴鼎食”的氣象,於此復現。

鼎畔有一紫木長案,放置著碗碟一摞,還有佐料的小蝶十餘個。

至於食具:筷,刀,叉,匙無不具備,倒是有些中西合璧的味道。

各個雅間之中,開啟禁制、處於封閉狀態的極少,大多數都是敞開門戶,以便及時望見外圍動靜。

此時,不少人看見楚寧到來,都是心中稱奇。

一個多月來,楚寧的畫影圖形,早已傳遍鑄劍門,無人不識。

不過,倒是未有人上前打招呼。

一來,第一層樓的修行者,都是練氣境修為。就是遇見鑄劍門掌門雲清流,楚寧也隱然有平輩論交的意思;低階修士遇上,終究有些心怯。

儘管他們的修為多半較楚寧略高。

第二個原因。楚寧兼取通靈、合器二道,囂張霸道的“惡名”已經傳了出去。

不止今日。一個多月前,楚寧第一次進“天弈堂”尋人對弈,同樣也是這樣冷冷清清的模樣。

舉目一打量,樓上一人眼尖,三步並兩步快步上前,面上笑容溢位,口中高聲道:“楚師弟,快請。”

此人身著一套在修道人中甚是罕見的絳色紗袍,典雅逸麗;但是頭頂卻只是粗淺的扎著一塊方巾。面容瘦削,只是右側面頰上有一個淡淡的疤痕。

極為熱切的自報家門,乃是五味堂三位職守管事之一,葉明時。

葉明時呵呵一笑,道:“楚師弟請往二樓去。”

楚寧微一點頭,道:“好。”

二樓之上,陳設規模立刻現出差別。那半似陣法、半似雅間的蟠龍柱,已不是四道,而是一十六道。所容納的空間,也寬敞了太多。

這裡是為貫通境的修道者準備。

楚寧問起五味閣中的情形,以及“食”之一道修行的許多門徑,葉明時都是對答如流,舉止恭謹,儼然以下屬自居。

隨意一張望,為楚寧尋到了一處最寬闊的雅間,旋即命人呈上兩壺清酒。

葉明時的態度,楚寧當然很滿意。

只是心中略微奇怪的是,葉明時面上笑容之中,怎麼有一種“你放心,我懂”的意思,有些曖昧……

甚至有點猥瑣?

楚寧哪知道,葉明時眼中的自己,以舌辨、器道、風姿三者名傳本宗,怎麼看和“知味”一道扯不上關係。

修道人晉入練氣境後,若非“食”之一道的修行者,已經不必進食,時常服用辟穀丹,便可維持腹中不飢。

不止如此,練氣之前的九年鍛骨,也是一重過渡,暗藏了逐漸斷食、適應的過程。

而楚寧卻是透過破塵丹,省去九年苦功,一步成就練氣境。

所以葉明時想當然的認為,楚寧是忍受不住辟穀丹的寡味,假公濟私來謀取口腹之慾來了。

楚寧無心多想,只笑問道:“初試此道,當品鑑哪一道仙膳為先?”

真一境以下,大世界四十二部洲,通行《仙味譜》,共有“仙元上膳”八萬種之多。

葉明時聽此一問,立刻精神一振,高聲道:“初試‘食’之一道,自然非號稱‘仙膳入門第一’的‘百衲衣’莫屬!葉某極力推薦這一味膳食,楚師弟嘗過之後,定然讚不絕口!”

楚寧見他言之鑿鑿,便從善如流,笑道:“好。那就依你推薦,取一味‘百衲衣’來。”

葉明時立刻安排。

一刻鍾後,葉明時引著兩個力士,扛著一隻銅鼎,放置在雅間之中。

安置妥當,葉明時便微笑著退下。

他雖然自以為“我懂的”,但是名義上來說,楚寧到底是來修行,而不是吃席;斷沒有旁人在一旁攪擾的道理。

楚寧輕輕揭開鼎蓋一望,不由暗罵一聲。

巨鼎底部以四色炭火炙烤,其上懸著一隻精美的瓷盅,只尺許大小。

鼎身內壁,豎立著一張巴掌大小的銅牌,字跡滿滿,相當於這一味仙膳的介紹說明。

瓷盅內清湯滾溢,又浮著一隻瓷碟。

瓷碟之中,浮動著薄薄的一片,約莫三寸方圓,較厚紙板略厚的肉食,論量不如一袋良品鋪子的牛肉乾。

這層層包裝……可比什麼天價月餅、天價茶葉過分十倍!

楚寧原本想享受一番鐘鳴鼎食的快感;但是現在看來,只能勉強拿來塞牙縫。

心神一凝,功法默運。身軀中彷彿開啟一個開關,令己身雙脈十輪處於“開啟”的靈敏狀態。

楚寧拾起玉箸,夾起這片薄肉,仔細觀看。

果真望不見一絲拼接的痕跡,也是暗暗稱讚。

黃蓉為洪七公做了一道“玉笛誰家聽落梅”,看似一塊肉條,以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獐腿肉加兔肉拼接而成,已稱難能。

眼前這一味“百衲衣”,神韻路數與“玉笛誰家聽落梅”相差彷彿,而繁複遠遠過之。

顧名思義,之所以名為“百衲衣”,便是這一隻肉片,是由縱十橫十、總共一百種不同的珍稀肉類拼接而成。最終混成一種滋味,妙趣無窮無盡。

傳聞中此仙膳最上乘的備選肉類,其實有四百種之多。

四百選百,所以呈現出來的“百衲衣”風貌口味,又有數之不盡的變化。

楚寧一口咬了下去!

瞳孔忽然放大。

面色立刻泛紅。

石化三秒之後——

不顧中文系出身的斯文,楚寧五年來第三次吼出了那個最陽剛有力的字:

“操!”

軟嫩與彈性、咀嚼一口便覺滋味新生變化的奇特鮮味,無盡層次的馨香,讓楚寧若墮雲霧之中,輕飄飄,若沉若浮,回味無盡,無休無止……

世間竟有如此絕味?!

自己小覷了天下英雄了。

在前來“知味堂”的路上,楚寧還忽發奇想,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物質性質、物理化學原理是否與前世相同?

同時暗暗可惜,當年理科沒有用心學習。

只隱約記得百度百科上隨手翻到過,味精可以用麵筋或大豆粕為原料,用酸水解的方法製作而成。但是具體的操作程序,就懵然不知了。

毋庸置疑,在烹調史上,味精的出現,是一次革命。

如果自己能夠透過發明味精出一波風頭,似乎也不錯……

沒想到,自己太年輕了。

青冥大世界仙道中的仙膳滋味,竟達到了前世望塵莫及的地步。

大概是因為這個世界的圍棋水平,令楚寧產生了誤判。

於是想當然的以為,這個世界的烹飪水平,與中國古代相當。

“百衲衣”美妙的滋味,對口舌產生的刺激,如同電流一般,傳遞到靈魂的最深處。

這樣的滿足感,若洶湧狂潮,驚濤拍岸。

體內經絡立刻就做出了反饋。

雙脈十輪,每一個“旋渦”轉動的速度陡然加快,極為貪婪的吞噬著天地靈氣。

持續了足足一刻鍾,方才止歇。

這種彷彿靈脈灌體的強橫霸道,令楚寧產生了空前的滿足。

體內一團氣機,也愈轉愈疾,並肉眼可見的豐厚了少許。

返觀內視,這一頓飯吃下去,不亞於於天弈堂十餘日、五十七連勝的收穫。

好盡興。

楚寧大袖一揮,興致盎然道:“葉主事,加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