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將這軍事體制,在這東海司令戰區開始實行,人數大概在一萬五到兩萬之間。

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適應訓練。

這期間實行該體制,並且完善,從原有的部隊進行轉變,準備充足的彈藥,然後開始推行演練,做戰爭準備。

而東海戰區司令的司令部就設立在原有的軍部舊址上,鄭軒擔任總司令,唐藏為參謀長,其他皆是七個團,二十一個營。

並劃分好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聯勤部等領導機關,職責範圍以及人員結構。

“你們有什麼意見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儘管提出。”

鄭軒喝了一口茶說道。

此時眾人一臉茫然,總覺得有一絲複雜。

有一人突然問道,“那麼原先的那套要完全拋棄嗎?”

鄭軒搖了搖頭,“在原有的基礎上更改,也包括吸納,光復軍可是有大量優良傳統,比如士兵委員會,官兵平等,每一樣可不能丟。”

雖然軍銜官職看起來有這麼一絲複雜,但他更是讓士兵有進取心,也是軍人榮譽感的重要標識。

而且這般做的好處就是,軍隊晉升通道拓寬,如此以來軍隊更能留下大量人才。

對於作戰體系軍事體系變化,更是為了適應戰鬥變化。

如今軍隊裝備已經有很大的升級,繼續傳統的特大兵團作戰,不僅浪費大量兵力,增加軍隊開支,更是讓軍隊出現了渾水摸魚的現象。

如今運輸工具不斷更新,中規模高強度作戰將成為常態。

這時,羅財發言,“我們該用什麼稱謂,難道軍銜軍職一起稱呼?”

鄭軒露出笑容,“我認為‘同志’或許最為恰當,我軍追求的是官兵平等。”

最後見眾人也沒再說話。

他又一次發言。

“這次遠征日寇,我希望你們拿出十二分精神,他們可不是普通的國家,更不是大清,

日寇都是一群瘋子,特別是武士階層,這群人完完全全就是好戰分子,他們死忠於天皇以及幕府,就連底層百姓也被長時間洗腦,

所以我們務必時刻小心,好了,話就不多說了,散會!”

鄭軒長長地說道,表情滿是複雜。

對於那段塵封的歷史,每一個國人都不會忘記。

他曾經耳濡目染,小日本的****能夠瘋狂到對賭國運。如今鄭軒手中沒有原子彈,若是登島作戰,恐怕傷亡數字會比大清戰場上還要巨大。

而且日寇會瘋狂反撲。

雖然現在日寇還是幕府統治時期,但萬分小心為妙。

他出會議室,就直接前往兵工廠,打算讓人研究一種特殊武器,比如火彈。

其他人也同樣離開了會議室,開始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翌日。

軍部舊址掛牌。

一時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也有不少報社記者來到此地進行採訪,唐藏充當門面,負責解答疑惑,就差開辦一場記者會。

但如今所有的行業尚未成熟,報社也同樣處於起步階段,許多制度行為都在摸索中,所以開記者會也顯得不那麼適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並不妨礙報紙的印刷。

城中的百姓很快都知道了這些訊息,拿著這份報紙閱讀起來,“對付日藩看來下了不少的力氣。”

“豈不是我們的債券能賺大發?”

不少人滿心驚喜,覺得為了對付日藩居然創造了另一支新的軍隊,而且看起來更加複雜,更加厲害。

不少人眼前一亮。

覺得自己購買的債券有所保障,甚至能夠賺更多。

大量的群眾道聽途說。

三島小國可是出產大量的金礦銀礦,而且透過上百年來的掠奪,擁有大量的財富。

如果將他們完全佔領,到時候所有人也都能在這些財富中分一杯羹,何樂而不為?

“看來這些小日藩,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老子也想參軍,好好的教訓他們!”

“誰說不是呢。”

大家義憤填膺地說道。

生怕軍隊打得不夠賣力,讓自己的債券虧了,就差摩拳擦掌,跑到對面跟人家幹架。

而在另一邊。

軍事碼頭上,停靠著大大小小的戰船。

經過這兩年來的發展,鄭軒旗下擁有的四級戰艦已經多達十三艘,三級戰艦更是多達六艘,鋼鐵運礦船也有十艘。

剩下的都是蓋輪船三角帆船,這類船隻的數量極其龐大。

如今郵政事業的運輸主力依舊是這些蓋輪船以及三角帆船,明輪船,鋼鐵運輸駁船則為輔助。

鄭軒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佈局了。

特別是佔領整個臺灣省之後,臺南府新辦的造船廠,能夠批次下水四級戰艦,生產蓋輪船,三角帆船更不在話下。

而佔領福建也是同樣。

在泉州福州等地也都興辦大量的造船廠,彌補之前造船能力的不足。

加上民用事業的運輸船隊也得到發展,單單在佔領福建兩年之後,冒出的私人造船廠就多達二十一間。

如今廈門,寧德幾處都堆滿了私人的造船廠,這些廠家不僅接來自私人訂單,連軍部的訂單他們也包括在內。

畢竟,鄭軒已經蓋倫船以及三角帆船的建造技術公開。

基本上擁有造船技術手工坊都能建造,而且原本大清漕運幫可是養了不少的工匠。

如今統轄區的漕運幫都解散了,大量的工人無地可去,當地政府幫助他們自行創業,以入股的方式投資他們的私人造船手作坊。

之後軍部再以下單的方式。

讓他們有了訂單,原本這些私人的造船手工坊,專門建造疍家人使用的捕魚船。

但隨著訂單增多,工人數量日益龐大,以及技術的不斷積累,逐漸地就能建造小型的蓋輪船以及三角帆船,漸漸地這些已經成為了遠洋捕魚的必備船隻。

而如今能夠建造600噸的造船手工坊,已經佔據著三分之一,而能夠建造蒸汽機明輪船也有五分之一。

此時宜蘭碼頭,大量來自各地的戰艦都停靠在此地,之後陸陸續續有大量的士兵下來。

他們身上揹著大量包裹,還有駐紮在此地的生活用具。

以及各種各樣的物資裝置。

“向左看齊!”

每個隊伍的士官對著自己的隊伍大聲喊道。

很快隊伍在小碎步中,慢慢將隊伍排列整齊,之後一聲立正,一個踏步,方方正正的隊伍就出現了。

所謂的百姓看到這樣的畫面,暗暗咋舌,這樣整齊的隊伍,幾乎難以想象。

他們曾經在大清統治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綠營兵或者滿兵有這麼整齊規矩的隊伍,能排一個像模像樣的隊伍就已經不錯了。

隨後軍隊邁著整齊的腳步聲,朝著自己的營區走去。

眾人感到熱血澎湃,覺得這樣的隊伍才是真正的軍隊,而不是大清只會坐吃山空的懶散軍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