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裡面的工人。

剛進場的時候都是沒有見過大世面的農民,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廠房是做什麼。

直到一輛輛蒸汽卡車,在他們的配裝下,從廠內開出去,臉上露出的震撼,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看似非常普通的鋼鐵,居然能組裝出一個會跑的怪物。

“這難道是仙技嗎?”

“我裝的時候看起來普通,但就是想不明白,為什麼這些鐵疙瘩會跑?”

“這該不會是神仙的坐騎吧?”

工人們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許多人對這種怪物滿是膜拜,還以為卡車在組裝神仙的坐騎。

一時間工廠內滿是香爐。

把監工氣得半死,最後來了幾個技術人員,向他們科普一下蒸汽機的動力之後,工人們才依依不捨地撤走了香爐。

如今他們聽說有一位大官要來。

當時廠房外面擠滿了人,許多人圍著一位大官人巡視著廠房。

工人們滿是好奇之色,不免左顧右盼,“這個人是誰呀?為什麼這麼隆重?”

“我也不清楚,看起來應該官位不低。”

議論聲四處響起。

最後有一位工人跑了過來,小聲地說道:“我剛才打聽了一下,那人可是咱們類似於皇帝的人。”

登時工人像吃到瓜一樣。

興奮地議論起來:“皇帝?怎麼可能屈身來這裡,這裡看起來髒兮兮的。”

“你別瞎說,不是皇帝,按照義軍的說法是元首吧。”

“管他元不元首,反正在我看來與皇帝差不多了,山賊有山賊頭領,大船有船長,一個王朝有皇帝,都是同一個意思嘛。”

一位年老的工友如此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這樣的解釋太清楚不過了,雖然換一種說法,但權力基本都是一樣。

此時,鄭軒視察廠房大大小小。

他對這東西抓得很嚴,畢竟卡車可是關乎未來的發展,如今有了大把資金的投入,就要光復軍的裝備更上一層樓。

鄭軒可是希望重拾前世那時,鋼鐵洪流。

他可希望有這樣的裝備橫掃全世界,如此一來,再也不怕洋鬼子囂張的艦炮戰略。

鄭軒巡視一遍之後。

便看到不遠處一隊工人聚集在一起,向此處好奇地打量著。

於是他走了過去。

工友們見到這位元首突然走了過來,也是緊張兮兮,他們大部分都是府城內的百姓。

如今為了混一口飯吃,才來到這樣的地方工作。

現在沒想到這位元首走了過來,熱情地跟他們握手,大家頓時手足無措,臉上一陣茫然。

“這……?”

“咱們似乎光宗耀祖了?”

他們根本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大清的時候,可是被欺壓慣了,他們見到官吏都得客客氣氣。

更不用說高高在上的大清官員。

個個恨不得用鼻孔瞧他們。

如今眼前這位,新國家的元首向他們握手,這就匪夷所思了。

鄭軒握完手以後和藹的問道:“工廠的伙食怎麼樣?還滿意嗎?”

工人們此刻傻傻乎乎,想要跪下去,又不知道該如何行禮,頓時氣氛有些僵硬。

這時,一名膽大的工人突然開口說道:“非常好,小人在此地吃的伙食,跟過年一樣好。小人都覺得在此地天天就是過年。”

他剛說完,就引來了一陣歡笑。

鄭軒也點了點頭,微笑道:“伙食好那就多吃點,這是苦力活,吃多了才有力氣幹活,要是廠房伙食不好,你們大膽說出來,不要害怕,

我們不是大清,不把工人當人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你們好好幹活,幹的越多生活越美好。”

“多謝大人!”

工友們歡聲笑語。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和藹的元首,更無法相信,這位元首居然還關心他們的伙食問題。

不少人鼻涕橫流。

那被感動的,想要位元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畢竟底層的老百姓被欺壓慣了,如今卻有人好吃好喝招待著,這麼親民,瞬間讓他們覺得,倍受尊重。

這一天像是打了雞血似的。

工人們幹活特別勤快。

鄭軒慢悠悠地出了工廠。

李五此刻也在一旁介紹起來,“這個卡車工廠,要是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個月能夠下線二十輛。”

這樣的產能他認為非常多了。

但鄭軒還是有所不滿,“二十輛有些少了些,你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它的工藝,加速生產速度,

如今前方消耗大,所需要的物資也就更多一些,這些蒸汽卡車是重點,要是供給不上,以後戰爭就顯得十分頹勢。”

他覺得至少每個月產量都要多達上百輛,如此一來才能足夠軍隊的使用。

未來的戰爭可是集團軍作戰,若是車輛跟不上,根本無法做到快速行軍,以及大規模行軍。

鄭軒只能把三叔叫過來。

三叔不僅是宜蘭鋼鐵廠的主要負責人,更重要的是他有技術,經過這麼多年的打鐵,經驗十分老道。

這個年代技術根本不靠知識水平。

只要有熟練的技能,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就能創造出大量的發明。

於是三叔不情不願地被請了過來。

看著簡陋的廠房,就開始抱怨起來,“這副模樣生產的卡車能用嗎?”

“所以不是把你請了過來嗎?”鄭軒說道。

三叔依舊有些不滿,“真是的,這種東西叫我徒弟過來就好了,我這把老骨頭,遲早被你指揮得快散架。”

他罵罵咧咧地開始了廠房的大改造。

並徵用兩三百畝的土地。

對於他來說,建造卡車最重要的是建立流水線,各種模具將卡車的零部件生產出來,全都統一規格。

工人們的工作只是為了組裝。

一切都要按照標準生產。

三叔曾經也是用手打,但如今有了蒸汽機水輪機,這些非人力的動力機器,就能快速地將鋼鐵成型,變成一堆堆零件。

他還從宜蘭的鋼鐵廠訂購了大量的機床,模具,隨後全都送了過來。

再讓李五用本地鋼鐵開始生產大量的零部件,送到旁邊的組裝廠。

組裝廠也使用流水線作業,十個工人為一組,一組負責一輛卡車的生產。

半個月之後。

蒸汽卡車廠區擴大了一倍。

工人們的效率也提高了,卡車的生產速度比以前快上一些,一個月至少能有40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