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碼頭上。

唐藏朝鄭軒拱了拱手,依稀道別,“勿念。”

鄭軒露出了一個笑容,“等你下次回來,這裡肯定有巨大的變化,說不定大清到時候在一個犄角旮旯裡喘息著。”

“但願如此,我可不想戰爭太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時碼頭上的三級艦,不斷有士兵將大量的貨物搬運上船,以及出使各個國家的禮品。

周圍還有幾艘掛著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旗幟的武裝船。

過了不久時間。

他們離開了碼頭,七八艘船相互依靠在一起,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朝著馬六甲的方向離去。

鄭軒瞧著他們離去的背影,這個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此次出使團的主要負責人是唐藏,並攜帶著科學院的不少學生,以及記憶力超強的書生士子。

他們的目標非常簡單,將歐洲一切訊息都記錄在案。

為此他還準備了一噸重的紙張,就是為了記錄一切,一定要將歐洲的天文地理,人文環境都要帶回到東方。

但唐藏離去之後。

他所有的事情就壓在了鄭軒身上,整個情報網絡的事情全部由鄭軒負責。

“首長,叫我來有何事?”陳南走到了鄭軒身後問道。

鄭軒遞了一根煙過去。

“大清邊境近況如?”

陳南接過煙抽了起來,隨後事無巨細道:“福建以西江西四府屯兵約五萬有餘,其中阿貴手中兩萬兵力,

按照鳥銃的流水,估計約有四成兵力都是鳥銃兵,而且還有相當比例是燧發步槍,

目前還不清楚哪裡製造,但似乎燧發槍已經流落到佛山,不少鐵匠鋪爭先模仿,

福建以北溫州附近也屯兵了一萬,要不是湖廣總督畢沅前去湖北圍剿百蓮教,兵力能夠達到兩萬。”

鄭軒點了點頭,也深吸了一口煙,看著不斷遠去的艦隊,“如今局裡的狀況怎麼樣了?”

“正常執行。”

陳南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於是就這樣說。

倒是鄭軒有不少的想法。

打算利用唐藏留下來的關系網,密探網,再加上秘社,以及戰時宣傳局糅合在一起。

成立一家新的密報單位,隸屬於軍部,也歸屬於共民政團最高領導單位,反正現在不缺錢。

是時候權利集中。

鄭軒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帶著陳南在幾天的時間裡,先後秘密的成立一家復華社,明面上在宜蘭城內是一家普通不過的報局。

也有十幾家下屬單位,比如印刷業,造紙業,以及普通的商行。

但這些下屬單位並不知道背後真正的勢力。

鄭軒將這列為機密,只有高層幾個人才知道,其他人一概皆不知,而共復華社要的負責人便是陳南。

陳南可是在大清經營多年,人脈資源非常廣,而且也有豐富的經驗。

鄭軒現在是撥了不少的款,然後拍著他的肩膀道:“這就好好交給你了,記住如今你的主要目標是滲透到大清境內,不斷挖掘他們的訊息,

必須做到知己知彼,要不然兩眼一抹黑,對我們十分不利。”

鄭軒已經看過的成員名單,都是陳南羅列出來的潛在物件。

這些名單大部分都是政團裡面的成員,對此,鄭軒也是比較放心。

陳南點頭之後開口說道,“首長,你可得注意好,如今清軍蠢蠢欲動,特別是阿桂,他已經急不可耐了。”

“這已經做好了準備,你可放心不斷向大清境內派送人員,但一點要注意的是,做法要隱蔽,

最好融入到當地的各種勢力當中,尋求庇佑,慢慢地發展自己。”

對於這種做法,其實歷史上早已經駕輕就熟,鄭軒他也是在前世的政黨上找到了一些靈感和經驗。

說不定打著“為公為民為天下人,復興中華”能夠拉攏一幫有識之士。

鄭軒說完之後開始沉默起來。

豐收結束之後,正是開戰最好的時機,古人追求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而這一季節打仗,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因為不會影響生產,雙方的兵力都擁有大量的軍餉,以及糧草。

而且百姓豐收之後,便是到了農閒時節,最適合招兵買馬,以及徵調大量農夫用於運輸輜重。

鄭軒也不斷向福建運輸大量的物資,甚至抽調一部分兵力投送到福建。

可沒想到最先打起來的是北部灣。

鄭七與鄭一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就被派遣到安南的吉婆島,及其周邊的幾座島嶼。

他們的任務是將島嶼完完全全收復,將上面的地主全都趕走,建立新的軍事港口。

可沒想到剛好就遇到了大清在昆明建立起來的水師,和與大清結盟的安南水師。

這兩位真是難兄難弟。

使用的依舊是老舊的沙船鳥船,雖然噸位比以前巨大許多,最大的一艘能夠達到四百多噸。

但依舊顯得笨重。

鄭七拿著全新的航海望遠鏡。

在十二裡外就已經發現了他們,這群水師果真是浩浩蕩蕩。

遠處海域,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戰船,數量上超過百艘,人數估計也有四千多人。

而鄭七這次只攜帶了不過兩千人,剩下的人幾乎都在臺南府,等著下一批過來。

“安南與大清果然是蛇鼠一窩。”鄭七盯著眼前的水師道。

其實他早就知道安南與大清的關係,要是遇到外敵的時候,雙方會合作。

要是沒有敵人,雙方便會窩裡鬥。

而且阮惠有賊心沒賊膽,前腳跟大清打,後腳就抱大清的腿。

鄭一微微皺起的眉,“咱們需要撤離嗎?他們看起來似乎人很多。”

“可他們的武器不多。”

鄭七拍了拍自己的船舷圍欄,並將航海望遠鏡遞了過去,“他們這麼多艘船,估計紅衣大炮不超過三十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再看看咱們的船,幾乎所有的船都配備了大炮,總數是他們的幾倍,難道還怕他們不成?”

鄭七可是好久沒松一下筋骨。

鄭一若有所思,再看一下自己的船舷,18磅的艦炮就有兩門,其餘的都是12磅。

大清的紅衣大炮因為技術的原因,口徑更小,幾乎不超過12磅,平均在3~5斤左右,也就6磅炮規格。

而且笨重,光復軍最新的6磅鐵製的艦炮,加上支架也不過一噸重。

而清軍不到十二磅的紅衣大炮,卻高達兩噸以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