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了,準備好咱們就出發。”鄭軒開口說道。

接著就帶著他們前往蔗糖工廠。

白砂糖是世界貿易的大宗商品之一,不管是大清還是歐洲都喜歡這種甜的食物。

畢竟攝取糖分,是人作為動物的一種本能,幾乎無解。

鄭軒在本地開設的蔗糖工廠,所使用的便是《天工開物》黃泥製作白砂糖的方法。

這種工藝在明末清初已經熟為人知,特別是對外貿易中佔據重要比例,歐洲可是一兩白銀一兩糖的說法。

這種工藝一直就在大清手中。

而英國在美洲開闢的殖民地中,種植的甘蔗,使用的是7世紀印度人發明的製糖技術,只能製作焦糖,卻怎麼也煉不出白砂糖,所以只能向大清高價購買這種白砂糖。

不過鄭軒開設的工廠,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工藝改進。

使用蒸汽機進行壓榨,即便是甘蔗殘渣,也進行水煮,將裡面的糖分完完全全地析出,之後經過過濾,蒸煮,再用專門的石灰乳再進行深加工,便能形成雪白的糖霜。

當然也有最簡單的辦法,便是使用離心機,將已經蒸煮好的焦糖進行分離,便能得到潔白的糖霜。

這種工藝在大清完全做不了,但有了蒸汽機什麼都好說,而且鄭軒也知道大概的原理,操作起來駕輕就熟。

而不是像大清的小工作坊,沒有理論指導,只能單憑經驗以及運氣,希望能造出更加廉價且高產的白砂糖。

臺南府的白砂糖在質量以及數量上已經勝過大清的小家小戶的工坊。

“你打算將這種東西賣到大清?”

都格力瞧著眼前的白砂糖,挑了挑眉頭,這種東西大清不缺,只是貴得可怕。

大清雖然有許多小工坊生產糖霜,但產量低得驚人,十斤紅糖煉製的糖霜數量不到三斤,導致價格進一步抬高。

都格力瞧著這東西,應該好賣不到哪去。

鄭軒倒是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露出了一抹微笑,“你倒是小看了,我的這間工廠生產的數量以及質量遠遠甩開大清,要不然蒸汽機可就白搭了,

對岸一兩白糖七八百文,咱們製作一兩白糖成本也不過一百文,這樣的廉價白糖,誰會不願意買?”

一斤甘蔗的價格不過十幾兩銀子,十斤甘蔗用大型機器壓榨三四斤的液體用於製作紅糖,比用人力擠壓出來的汁液,還要高產得多。

十斤紅糖所需要的成本不到一千兩銀子,最後經過大量加工變成三斤白砂糖,真正嚴格來算,減去必要的人工成本以及蒸汽機所消耗的燃料成本,一兩白砂糖的價格頂多就100文。

但在大清內部沒有統一的市場,也沒有統一的採購地方,導致運輸成本,人力物力都在不斷抬升。

而且小工坊的人力資本大,他們的成本價格反而要高出許多,但質量卻差得驚人,這就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帶來的結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鄭軒就是想用工業化的廉價產品,不斷衝擊大清的小農經濟,使得整個大清財政不斷縮減。

這一招屢試不爽,前世的列強也都使用過,把大把大把的銀子賺走,誰擁有了大清的財富,誰就擁有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財富。

而阿里·美麗在一旁不斷用手捏著白砂糖,然後悄悄地放入口中,接著又伸出手,又將糖放入口中。

這樣的動作已經好幾回了。

最後被都格力狠狠地拍了一下腦袋,“再吃就扣工錢!”

“好吃嘛……”

阿里·美麗嘟囔著嘴巴,依依不捨地收回了自己的手,但嘴巴不斷嚼著來自白砂糖的美味。

蔗糖工廠內,一箱箱的白砂糖被人打包,裝運上馬車,隨後鄭軒就帶著他們倆一起前往碼頭。

隨後乘坐明輪船,前往了福州。

如今隨著貨物的集散中心設定在福州,臺島大量的運輸船在兩邊往返來回,將大量的產品貨物運輸到福州。

而走私商能將大量的原料也運往福州,每一日都有十幾艘船停靠在福州碼頭上。

鄭軒過來的時候,福州碼頭上就已經停滿了船。走私船,運輸船,以及大大小小的漁船。

“怎麼福州變得這麼熱鬧?”都格力看著這樣的畫面,微微皺起的眉頭。

明輪船在飄蕩了近半個時辰,才等到其他船隻離開空出了停泊位置。

這時候他們才將貨物搬運上港口倉庫,鄭軒看著熱鬧到有些混亂的港口,也是相同表情。

碼頭集市到處人山人海,有扎著辮子的,有短頭的,形形色色。

才能看到保衛團的人跑斷了腿,不斷解決此處的糾紛,甚至是抓捕罪犯,不時有幾個貨箱被人打翻在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鄭軒也疑惑起來,他只是幾個月沒有來過福州,沒想到已經大變模樣。

之前還都是蕭條的樣子,如今繁華得讓人感到可怕。

他找到王中正,開口詢問起來,“這到底怎麼回事?怎麼幾個月不見,突然就擠滿了這麼多人。”

王中正也是露出苦澀的表情,然後開始抱怨起來,“我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你將噶瑪蘭商行的所有貨物都弄到福州販賣,

這裡肯定就擠滿了人,如今晉商徽商浙商,除了福建商人,其他的基本匯聚到此處,

特別是將整個福建佔領之後,各個關隘都關閉了,大量的茶葉瓷器只能透過福州往外銷售,

這一來二去的,福州府全是商人,大量的船也停靠在這,咱們的港口碼頭根本顧不過來,倉庫缺得厲害,工人也缺得厲害,

再加之你的盔甲工坊,船塢,又招了不少的工人,現在福州什麼都缺。”

鄭軒總感覺有些不對勁,“福州不是有幾萬戶人嗎?怎麼會如此缺人?”

他以前就是看中福州人口眾多,基本都是廉價勞動力,這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王中正摸著自己已經成為雞窩的腦袋,“你說得沒錯,福州人是很多,但打土豪分田地之後,絕大部分百姓有了田便成了農戶,天天在田裡勞作,城裡工人也不過兩三萬,

如今又要擴建碼頭,又要修建倉庫,各地還要擴建道路,並有大量的工人被招去當腳伕馬伕,這一來二去的,工人也就不多了,

如今大量的工地工人未滿。”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