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底下的清兵將士在拖後腿,要不是他們,這些賊人早就灰飛煙滅,還留到現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春寧將這些都歸罪於那些武官。

這些人都是大清蛀蟲,每每要打仗的時候,不是兵力不足,就是糧草供不上。

好好的將這些大好的局面,打成現在這個樣子。

阿桂倒是沒什麼在意。

最多也就是上奏皇上彈劾自己,但用處不大。

乾隆可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將自己換掉,最多也就一頓斥責。

阿桂現在還有更為重要之事,“如今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賊人已經滲透多地,想必拿下周圍縣城輕而易舉。”

“那如何是好。”

對於春寧的疑問,阿桂思索良久,只是簡單道:“撤離福建!”

這是他想到最好法子。

自己派出三路總兵,如今三路都被人打得措手不及。

損兵折將不說,就單單賊人的戰力,困死自己的一萬多清軍,還是輕而易舉。

只要周圍府縣的糧道被切斷,這延平府的清兵不過是枯魚涸轍,最後只能據城而守,搶百姓糧食,甚至是拿人當軍糧。

所以現在趁著賊人在這些地方,還未形成包圍圈,立刻撤離。

及時止損才是硬道理,繼續投入兵力剿滅周圍的賊人,萬一福州的短毛賊打上來,清軍依舊兵敗如山倒。

“可,丟失大片領土,這該如何向皇上交代?”春寧十分擔憂。

要是過不了乾隆老爺子那一關,撤退將會被他責怪,到時候討不了好吃,說不定會被怒罵一頓,甚至是撤銷職位。

阿桂嘆息一口氣,此乃已是無奈之舉,為了面子守住這大片領土,無異於是將自己雙手奉上給短毛賊。

從清軍的輜重隊伍不斷被人洗劫的那一刻,就已經是短毛賊人的佈局,不斷在清軍境內滲透,最終將延平府的清軍困得死死。

“這也是無奈之舉,如今延平府糧草輜重供不上,這派去的總兵,個個也都被伏擊,損失慘重,這圈套難道你看不出來嗎?

若是日後咱們被圍困住了,可就沒有人來救了,短毛賊不僅攻城厲害,守城也是綽綽有餘,援軍打不打得進來難說,但咱們難以打出去是真。”

阿桂摸了一下自己有些扎人的白胡子,這是他下定的最大決心。

與其在這裡等死,還不如先離開福建,駐紮在漕運興隆的城池,繼續謀劃才是出路。

他現在是看得出來,清軍武器與賊人相差甚遠,如果不能師賊長技以制賊,怎麼打也是白搭。

阿桂所做的決定,鄭軒完全不知情。

他可沒有立刻將延平府推平的想法,只是想截斷清軍的糧草,讓清軍趴窩在延平府內。

如今清軍居然派總兵剿賊,為了保證戰時宣傳局人員的安全,只能出此下策,更是為了保全在當地的影響力。

武器彈藥糧草全部供給上,甚至外派的一些特殊人員,負責訓練民兵。

可沒想到,這戰時宣傳局人員如此得力,有種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味道。

居然把清軍的總兵打落花流水。

鄭軒完全沒有料到,甚至給他一個錯覺,大清垂垂老矣,就連綠營兵戰力下降巨大,完全如烏合之眾。

此時的他,走在福州府的大街上。

經過幾個月的整治,如今的福州府大變模樣,不再像以前那般,雜亂而無序。

姑娘揹著拿著糖堆人的孩兒,馬伕與腳伕在路邊的茶攤上閒聊,偶爾還能看到一些老婦人,正在清掃門前的樹葉。

街道上的石階紋理被洗得清晰可見,曾經在大清統治下的骯髒汙穢,也被掃除了,現在不容易踩到“黃金阿”。

那些怪異的氣味,如今逐漸在城內消失,此時此刻更有活人的氣息,而非陰沉沉的墓地。

鄭軒欣賞著這幅場景,內心生出了一絲傲氣。

不過他可沒有忘了正事,詢問身旁的黃宿,“公務員考試準備好了嗎?”

“還需要一些時日,畢竟咱們宣傳不到位,知道的百姓不多,而文人士子知道了也不來,這就很傷腦筋。”黃宿沒什麼隱瞞,實話實說。

鄭軒打算在福州城先行試點公務員考試,培養幹部。

隨著自己管轄的土地越來越大,人口愈發眾多,公務員也被提上了日程。

畢竟自己培養出來的幹部,人數已經無法滿足,缺口巨大,只能依靠民間的力量。

鄭軒也歡迎書生士子加入進來,只要他們按照要求辦事,不會有人為難他們的。

若是效果不錯,福州能平穩執行,這將會在全臺推廣。

現在不管是全臺,還是海南,亦或是呂宋依舊是戰時管理制度,由軍隊接管城市。

不過由軍隊管理城市的策略,眼下雖然高效,能夠爆發強勁動力;但非永久之計,遲早有一天百姓會厭倦,甚至軍隊也忘了自己本來的職能。

鄭軒並不著急,隨意道:

“久一些沒關係,最主要穩妥,不能把走後門的人招進來,必須公平公正,我可不想自己的官員和大清一樣,荒淫無度,上臺只懂得撈錢的蛀蟲。”

黃宿在一旁點頭,順便將這句話記了下來,作為日後的工作重心。

就在兩人交談之際,偶然間在一處巷子口,聽到了朗朗讀書聲,“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頓時把鄭軒的目光吸引過去,他可是來了興趣,深家小巷間,居然還有私塾。

黃宿在一旁說道:“這福州小學剛剛建立,可容納不了太多學子,且先生也是缺口巨大,質量說實話,比不了私塾,

但更多的人讀書,其實還是想去大清為官,咱們在他們眼中依舊不是正統,甚至不少人覺得,大清遲早會收復這裡。”

“這沒關係,咱們倒是去瞧瞧,說不定日後就見不著了,將會成為歷史。”

鄭軒沒有打算取締私塾。

上千年發展出來的東西,都是歷史精華,強行消失,只會惹眾怒。

還不如循序漸進,讓它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也好給後人留一個念想。

隨即兩人便聞朗朗讀書聲而去。

破舊的小巷,讓人看不出是富裕人家居住的地方,而藏著一間私塾更是顯得格格不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