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與死人的區別就在於一口氣。

我蹲下來仔細檢視董倩她們的屍體,發現她們的指甲蓋裡有一些淡淡的淤血。雖然顏色很淺,但是足以表明在蕭九九動手之前,她們的確已經是死人了。

活人一旦斷氣,身體的各個部分就會出現問題,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手指腳趾,就和樹要枯死一樣,最先衰落的肯定是樹葉樹枝。

知道自己錯怪了蕭九九,但此時想要道歉又不好開口。

好在鄭三燕看我們都不說話,在旁邊說了一句,“行了,不管這董倩到底之前是不是死人,總之我們沒有人中招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那古曼童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這附近,要我說我們還是趕緊辦正事。”

鄭三燕丟擲一個臺階,我和蕭九九自然也就順著臺階下了。跟著師父走進那入口,我們這才發現這玄宮的門是半開放式的。

先邁過石門門檻兒,往裡走二十一步才看見兩扇緊閉著的石門。而就在石門的兩邊,兩面牆壁都雕刻著繁複的雲紋,雲紋中間偶爾有那麼一隻像眼睛的圖案夾在其中,給人一種十分詭異的感覺。

師父喜歡史書,尤其對東漢戰國的歷史有所研究。他一看這牆壁上的雲紋眉頭就皺了起來。因為東漢戰國時候的人對於花紋的掌握相對來說比較單一。除了雲紋、霞紋、星紋、水紋、再有就是木紋和一些花花草草的紋路。

見師父盯著石壁上的雲紋發呆,我忍不住開口問道,“師父,是不是這裡有什麼問題?”

師父沒好氣地瞪了我一眼,“什麼問題?就算真有機關會設在門口嗎?”

我訕笑一聲,“那機關會不會設在門口誰說得準。我就是想知道師父您有沒有看出什麼名堂,這門裡到底是什麼?”

師父也不回答我,此時的他想必也是一肚子的疑惑。

從風水相位上來看,這玄宮的的確確就是陽宅,也就是活人住的地方。但誰會在這種山頂修陽宅。這水電氣三不通不說,方圓十幾裡都沒有活物,真不知道住在這裡的人靠什麼活下去,難道靠打坐辟穀嗎?

疑惑歸疑惑,既然蟲後有可能就在這裡面,那裡面到底是什麼個情況我們肯定是要一探究竟的。

本以為這兩扇石門肯定是什麼了不得的機關,再怎麼也要用點什麼特殊手段開啟。誰知道師父很是淡定地伸手一推,兩扇石門就咔咔地自己開啟了。

石門之後是一地白骨,奇異的是這些白骨面朝的方向都是我們這邊,就好像他們生前拼了命的想要從這門裡出來卻沒有辦法一樣。

有死人的地方就必定有陰氣,陰氣重那麼陽宅也會變成陰宅。

我將驅邪符捏在手上,小心翼翼地從這堆白骨中間跨過去。很快我發現這些白骨身上穿的根本就算不上是衣服,只能算是破布。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穿兩三件毛衣都直呼冷的受不了,這些人是怎麼靠穿著這些破布來到這山頂的?

“張師傅您看,這些是不是他們用的工具?”

怡安觀察地仔細,走到石門邊隨手將一個鎬頭給拿在了手中。這鎬頭也不知道放了多少年,木頭朽了不說,鎬頭表面還完全鏽蝕了,輕輕一碰就碎成了渣。

師父看了眼石門背面,這才發現石門背面有許多的劃痕。這些劃痕一看就是被人用工具砸的。看來這些人原本是想要將石門給破開,但奈何石門太厚實,所以最終還是全都死在了裡面。

看了眼石門下面的軌道,師父順手從旁邊拿了幾塊石頭放在軌道上,沉聲說道,“這石門是能進不能出的設計。如果我沒猜錯的話,石門中間應該有一個卡槽,如果這石門再關上,除非外面有人再推開,否則我們也出不去。”

師父這話說得我心驚肉跳的,探墓最怕的是什麼?就是能進不能出。

就算是這墓裡有金山銀山,帶不走還不是會和這些人一樣變成一堆白骨,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縮著脖子對師父說道,“要不你們往裡走,我就在這裡守著門吧。”

鄭三燕白了我一眼,“你怕什麼?就算這個門鎖住了,說不定還有其他出口能出去呢?再說了,我們這一進去不知道要走多遠,要是真找到了其他出口,難道我們還回來通知你?”

鄭三燕這話說得也不無道理,但我總覺得如果這墓還有其他出口,這些人也不會全都死在這同一個地方了。

就在我糾結到底應不應該留下的時候,一陣大風突然從門外往裡吹,吹得我們眼睛都睜不開。也就在這時耳邊傳來咔咔咔的聲音,我心裡咯噔一聲暗道不好,剛想要過去幫著把門給頂住,誰知道下一秒就看見師父放軌道上的石頭無情地被碾成粉末,一點阻擋作用都沒有起到。

我在門後看得冷汗直流,這麼大一塊石頭都直接被碾碎了,我就算上去頂門那也於事無補啊。

哐當!

就這麼一愣神的功夫,石門整個關上了,畢竟我們從裡面無論怎麼推都是紋絲不動,看來是真的打不開。

師父倒是淡定,一揚手示意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前面又是個什麼情況。

說是玄宮,沒想到這地方還真的就和皇宮差不多大。

從那堆滿白骨的大廳出來,緊接著的就是一個祠堂一樣的洞窟。從洞窟的上面垂下來許多黑色的旗子,旗子中間有白色的怪獸,正是門口那兩尊石雕怪獸的樣子。洞窟的正中間有一個三米來高的人形雕像。整個雕像披甲執銳,左手拿著一把錘子,右手扶著一把腰刀,看上去威武不凡。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腰間掛著的一塊石牌,石牌上用小篆清清楚楚地刻著兵匠兩個字。

小篆是秦國統一使用的文字,一看這字型和洞窟的造型,我就知道這應該是出自秦工的手筆。但讓我疑惑不解的正是兵匠這兩個字。

按照秦朝兵制,這兵就是兵,匠就是匠,而且這種身份還是世襲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爸爸爺爺是當兵的,那你不管在其他方面多有天賦,你生下來的時候就註定了你也只能是當兵的。

我忍不住看著師父問道,“師父,這兵匠是個什麼玩意兒。這雕像該不會是個西貝貨吧?”

師父出神地看著雕像上石雕盔甲每一片甲葉的排列分佈。他一邊看一邊對我說道,“兵匠,就是工程兵,軍隊裡的特殊兵種。”

“啊?在秦時就有工程兵了?”

師父點了點頭,“始皇帝千古一帝,正是因為他立規矩,定方圓。但同時他也不迂腐,善於變通。就好像這山頂玄宮,如果只是派尋常百姓或者勞工來建造,你覺得有多少勞工能堅持下來?恐怕這玄宮還沒有開始修建,那些勞工就死得差不多了。”

師父說的這倒是實情。

秦人注重軍功,因此當兵的待遇普遍要比那時候的勞工要好。那些勞工說是工,實際上全都是六國戰敗後的俘虜,或者一些犯了罪的罪奴充當的。

這樣的人秦國肯定不會把他們給養的白白胖胖的,要不然他們拿起武器造反怎麼辦?

所以以前我就在一本書上看過秦兵與勞工的對比。說是秦兵大多身材魁梧力能開二石之弓,舉半百之石。而那些勞工大多面黃肌瘦,羸弱難堪。萬里長城之所以能修起來,全都是用勞工的命去堆的。

在修建的過程中如果有勞工意外死亡,連草蓆都不會有,直接就丟到坑裡和長城築在一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時有兵匠這下我是知道了,這個洞窟看來就類似於一個教育中心,幫那些來這裡修築玄宮的兵匠豎立一個典型,搞搞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才能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

我正這樣想著,突然覺得身上有些發熱。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剛才受了驚嚇所以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很快我發現蕭九九和怡安她們頭上也有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我這下意識到不對勁了,這破地方總不會還有中央空調吧,怎麼連周圍的溫度還改變了呢?

師父也察覺到了不對勁,他拿出羅盤推算起火的位置來,很快就將目光投向了洞窟的東南角,看見那裡有一根用黑布蒙起來的石柱。

我們都朝著那石柱走去,這一靠近就明顯感覺到溫度提高了,就好像這黑布下面蒙著的是一個電熱爐一樣。

“玄清,你去,把黑布給揭開。”

我苦著一張臉,“怎麼又是我?”

“你去不去!”

得,心裡再不情願還不是只有去。

我磨磨蹭蹭地靠過去,甚至覺得這石柱溫度高的有些燙人。

我伸手拿住黑布一角,一咬牙猛地往下一扯,一股熱浪就朝我湧了過來。

通體如鐵,赤紋如虹。

這黑布揭開以後,我們才發現,這下面蒙著的根本就不是什麼石柱,而是一塊隕石!

更為靈異的是隕石上刻著一行小字:

始皇帝死而地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