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時分戰鬥結束,陳玉成和他潰敗的太平軍抄小路往桐城方向退去,半路上又撞上了多隆阿派來增援集賢關的一部援軍,太平軍又敗大殺一陣,陳玉成馬不停蹄,一口氣逃回了桐城,一萬餘眾帶回來的只剩下不到五千。

也許曾紀澤收到戰報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場集賢關保衛戰的勝利有多麼重要的意義,正是這次勝利,挫敗了太平天國援救安慶的最後一絲希望。現在,這座天京上游最重要的門戶已經完全陷入了絕境,安慶的攻克,只是時間的問題。

七天之後,另一部人馬接替了集賢關的防務,曾紀澤和他的常勝軍被調往了安慶城外,很顯然,曾國藩作出這樣的佈署,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最得意的長子和他的九弟曾國荃共同分享攻克安慶的大功。

時間轉眼進入七月,對安慶的圍困業已到了最殘酷的階段。楊載福部水師截斷了菱湖通道,斷絕了太平軍由水路往安慶運糧的企圖,這使是安慶僅有的一條糧道也被阻斷,很快,安安城陷入了糧荒。

為了繼續堅守下去,守將葉芸來實行了嚴格的糧食管制,各家各戶必須交出所有的糧食,由太平軍統一配給,軍隊自然是優先配給的物件,如此一來,不出半月,城中百姓即餓死大半,甚至屢有易子而食的事件發生。

而進入七月中旬的時候,軍隊的糧食也消耗殆盡,包括老鼠、野草等能吃的一切東西都被吃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餓死在街頭無人埋葬的屍體,整個安慶城儼然就要變成一座死城。

曾國荃並非圍而不攻,在其之前,他發動了幾次相當規模的進攻,但均被那些飢餓疲憊,但卻英勇不減的太平軍擊退。眼前這座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孤城,在曾國荃看來,卻像是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他實在想不通,在這個絕望的環境下,那些長髮賊是憑著什麼力量去堅守下去的。

人的信念有時候是很神奇的東西,就像“均貧富”這句簡簡單單的口號,卻在數千的歷史中,號召著數不清的農民放下鋤刀,拿起刀槍,變成勇猛的戰士,為之英勇戰鬥。

太平天國的口號,在曾國藩這些人看來是地地道道的邪教之說,而在這些不屈的戰士看來,卻是他們心底最純樸的理想。也許,正是這種理想,支援著他們不畏的抵抗下去。絕對的理想,造就絕對的狂熱,而這種無法控制的狂熱,又是多麼容易形成令人生畏的破壞力。

曾國藩大營。

這是一個月以來曾國藩招開的第三次軍事會議,湘軍的名將幕僚們雲集於此,討論著如何儘快拿下安慶這城頑抗之城。

“大哥,再給我十天時間,我保證攻下安慶,拿葉芸來的腦袋餵狗。”曾國荃拍著胸脯保證。圍攻安慶十年有餘,擁有最精銳的人馬,最充滿的糧餉,而安慶城卻久攻不下,曾紀澤的這位“九叔”面子上已經越來越過不去,脾氣也一天比一天暴戾。

曾國藩不語,只是看了一眼李鴻章,李鴻章識其意,拿著一份文書道:“承德方面得到的訊息,皇上這一段時間的龍體愈來愈差,對於咱們久攻安慶不下頗有不悅,老師的意思是務必儘快攻下安慶,上報戰功,以悅龍顏。”

曾國荃一聽就不耐煩,擺著手道:“前線打仗的是咱們,他知道個什麼,如果可能的話,我還巴不得明天就攻下安慶。”

曾國荃的口氣頗有犯上不敬之意,曾國藩臉色頓時一變,喝道:“九弟,注意你的言辭,禍從口出的你難道不知道嗎!”

曾國荃低哼了一聲,“那大哥你說怎麼辦,咱們都把安慶圍成這個樣子,聽說裡面的髮匪連樹皮都啃光了,可他們打起仗來還是拼死拼活,咱們除了繼續圍攻下去,還有什麼辦法。”

這個時候,曾紀澤提出了自己的計劃,他說:“與其現在分散兵力四面圍攻,倒不如由我的常勝軍集中火力佯攻北門,再由九叔所部暗中挖掘地道通往安慶西門城下,埋下藥包炸塌城牆,只要能成功轟開一道缺口,大軍一湧而入,安慶必克。”

曾國荃一心想獨吞攻克安慶之功,起先對於曾國藩派曾紀澤來支援還頗有些不滿,但眼下曾紀澤提出這計劃,成功的話道功還是歸曾國荃所有,他倒也可以接受,於是當即表示同意。

曾國藩又徵求了旁人看法,眾人也覺這是目前最有效的作戰計劃,於是曾國藩同意照此計劃實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就在會議結束,眾人要散去分頭行動時,督戰菱湖水師未曾參加會議的楊載福急匆匆的走了進來,前一封信遞給了曾國藩:“大帥,這承德方面咱們的人傳來的急報,你快看看吧,出大事情了。”

曾國藩拆開信來粗粗一閱,臉色立時變得煞白,拿信的手竟是微微有些顫抖。

“大帥,出什麼事了?”眾人很少看到曾國藩有這樣驚異的表情,都迫不及待的問。

曾國藩沉默半晌,長吐一口氣,道:“皇上駕崩了。”

短短一語,猶如晴天霹靂,大帳內一時間鴉雀無聲。驚慌、失落、焦憂……眾人的臉上寫著不同的表情,唯有曾紀澤,一臉的泰然自若。

根據歷史記載,這位風流成性的清文宗將在一八六一年七月駕崩,他雖記不清具體的日期,但估計著也就這幾天。

在鹹豐帝執政期間,共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與英法的。其中,在《中俄北京條約》,鹹豐帝承認了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該條約使中國割讓了東北一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且這片廣闊的土地位於滿清的老家。

當然,這些條約的簽訂,國勢衰落,列強強大是迴避不了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卻是這位咸豐爺之昏庸。

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當英法調集軍隊陸續開赴中國這時,鹹豐帝既沒有動員軍民,積極抵抗,也沒有派軍隊堅守天津塘沽海口,卻在圓明園中大肆慶祝他的0壽辰。

而當戰爭打響時,咸豐又戰和不決,先吃敗仗時立即簽訂了《天津條約》,略有小勝後又撕毀條約,再打敗仗時卻又拒絕妥協,施展一些貓伶狗俐的小技,使得事態不斷擴大,最終導致北京的倫陷。

想當年大明“天子守國門”,崇禎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路,亦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嘆,登上煤山,自縊而死。而鹹豐帝卻在大敵入侵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帶領著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氣節相較之下,前如長虹,後如寸光。

生前無能也就罷了,死後,這位風流皇帝還自以為聰明的安排了後事,為中國的未來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禍害。而在這樣一個變革的大時代,正是這個禍害的存在,使得近代中國陷入更加漫長而灰暗的沒落時期。

(全本小說網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