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陝西榆林,位於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之間,是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交界處。

其東臨黃河與山西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匯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成祖年間,朝廷在此築城,從此這裡就成為大明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今,這裡成為陝西巡撫孫傳庭的駐地。

榆林鎮府衙廣場前,高高樹立著一杆旗幟,上書“四省巡撫孫”五個大字。

府衙門口,站立幾名彪悍的將士,披盔戴甲,手按腰刀,眼神凌厲的掃視四周,一看就是久經征戰的強兵。

他們是跟隨曹變蛟的關寧鐵騎。

府衙大堂內,面容清癯的孫巡撫身著仙鶴補服,頭戴烏紗帽端坐大案之後,左右分列曹變蛟和孫守法。

還有一個不知從哪裡找來的中年幕僚,四人正在商議什麼。

這個場面有點寒磣,一點沒有四省巡撫的派頭,整得跟一個下縣的縣衙一般。

沒辦法,不怪別人,這是他自找的。

原本,作為總理川陝、河南、山東、湖廣的幾省督撫,老孫理應在省城或者重要州府處理軍務政務。

而不是到邊關苦寒之地風吹雨淋太陽曬。

不過,老孫非常人,是特殊人,自然有他的打算。

他休息好多年,響應崇禎皇帝號召,重新踏入官場,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拯救大明天下。

目標很宏大,任務很艱鉅,可現實很殘酷。

三邊總督洪承疇對他的到來很熱情,很歡迎,卻更加防範。

踏入官場這個名利圈,不管他願不願意,鬥爭時刻存在。

老實說,孫巡撫手裡有尚方寶劍,並不懼洪承疇。

問題是他離開官場太久,又是第一次下放地方,手頭上沒人,更沒有時間。

再說了,他不可能才來幾天,就和洪承疇掐架並把官司打到天子那裡,那樣不好看,說明他無能!

所以,和歷史上一樣,他選擇了一條獨自創業的道路。

那些驕兵悍將就留給洪承疇好了。

而之所以選擇榆林鎮,一是為了避開洪承疇;二是為了招兵。

認真說來,關中子弟從先秦漢唐以來,一直是優秀兵源的首選地。

可老孫為何唯獨選擇在榆林招兵?

這正是他的眼光獨到之處,也是日後秦兵威名赫赫的原因所在。

老孫從過往戰報中敏銳的發現,關中子弟彪悍固然沒錯,可別忘了叛賊也是關中子弟居多。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戰場經常出現奇葩的一幕。

兩軍對陣,他們相互問候,甚至拋牲口,棄輜重,故意把賊寇給放走,稱這是“打活仗”。

而邊軍的士兵跟他們語言不通,見到賊就殺,所以經常打勝仗。

這是老孫不在當地招關中子弟的原因。

而老孫選擇在榆林招兵,就更有講究了。

其一,自然是因為榆林的兵源也好。

或許是受了大秦嶺的豪氣影響,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從出生開始,骨子裡就秉承著一種彪悍的個性。

打起仗來,男女老幼齊上陣,喊一嗓子就能動員一大群親戚,即使防線每次被沖垮,但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聚攏。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榆林人和叛賊有不共戴天之仇。

說反了,應該是叛賊和榆林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這是為什麼呢?

崇禎八年正月,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叛賊攻陷了中都鳳陽,挖了老朱家的祖墳。

這還了得?

延綏總兵賀時雨隨即在延綏等地,率軍找到並也掘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祖墳。

這兩個大賊頭的祖墳,一個在米脂,一個在綏德,剛好都在延綏鎮的管轄之內。

所以,被挖了祖墳的李自成幾次親自率兵攻打延綏鎮的治所榆林衛城,榆林人都是誓死抵抗。

延綏總兵賀時雨雖然是一個平庸之輩,但是卻有一個特別能打的兒子,叫做賀人龍。

賀時雨與賀人龍父子當然也不可能投降流賊,只能與李自成、張獻忠拼到底。

打著打著,隨著傷亡出現,雙方便成死仇了。

老孫過去從未在陝西任過職,卻能發現這些並加以利用,這是何等本事?

所以說,成功無僥倖啊!

府衙內,幕僚正在向孫巡撫稟告,監軍御史馬懋才彈劾延綏巡撫嶽和聲。

說延綏三衛流賊肆虐,而巡撫嶽和聲視若無睹、無所作為,以至於衛所廢弛、士兵逃散,而延綏總兵賀時雨聽之任之、束手無策。

“請旨皇上,著吏部勒令延綏巡撫嶽和聲免職致仕。

延綏總兵賀時雨申斥罰俸留任,並勒令約束部伍,配合馬懋才整肅軍紀。”

孫巡撫聽完,臉色一沉,厲聲喝道。

其實,老孫這是準備鳩佔鵲巢了。

也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他到榆林鎮不過短短數日,個中情況根本不瞭解,也沒有讓人去調查,如今只聽片面之詞,就拿下延綏巡撫嶽和聲,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一句話,是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個理由就行了。

他老孫做事,歷來講究霹靂手段。

幕僚點點頭應諾,自去寫奏摺。

“曹將軍、孫將軍,二位儘快在延綏三衛募兵,爭取募兵三萬。凡年齡在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皆可報名參加。

一經錄用者,餉銀三兩,免家中雜役田賦。”

孫傳庭對曹變蛟和孫守法二人吩咐道。

這是他自己制定的募兵政策。

皇上不僅給了他五十萬兩紋銀,並給了政策,允許他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自行籌措經費,用以招兵買馬,朝廷不加干涉。

這是他最高興的事情。

經驗證明,給政策往往比給錢更有用。

政策是來錢的渠道,有了渠道,何愁沒錢?

當然,好政策也要有人去落實才行。

PS: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阿杰阿軒阿心打賞,感謝諸位老鐵每天投票支援,拜謝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