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鄉親們,朕乃大明崇禎皇帝!”

走到旱田中間,崇禎皇帝咋舌高叫。

部分百姓尚有猶疑,待聽到附近捕殺蝗蟲的錦衣衛大喝,“爾等還不下跪?”

之後,他們再無猶豫,紛紛跪倒在地。

許多人把臉埋在黃土裡,喜極而泣!

有救了!

這個時候皇上來到這裡,傻子都知道為什麼?

除了微服私訪賑災救民,再無它事!

“鄉親們,天道不仁,降蝗災於霸州。

大家辛苦勞作一年,卻是顆粒無收,飢不果腹。朕聞之,徹夜難眠,緣何讓朕的子民受此苦難?

但大家也不必驚恐,朝廷已經撥糧救護霸州,並取消今年所有的任何稅賦,定不讓朕的子民有一人餓死。”

“皇上仁慈!”

“皇恩浩蕩!”

“草民叩謝天恩!”

……

崇禎皇帝話音剛落,四周百姓俯首跪拜不停,淚水沖刷著渾濁的雙臉,輕聲哆泣。

收割了一波民心,崇禎皇帝卻高興不起來。

田地裡,百姓們皆衣裳襤褸,赤足垢面,臉無餘肉,怎地一個悽慘了得?

親自扶起身旁的一個老人,崇禎皇帝朝頭都不敢抬起的百姓吩咐,“爾等都起來答話!”

哆嗦中,陸續有人起身,低頭順耳站在原地。

“鄉親們,為了防止蝗災來年復發,朕要求你們和官府一起滅蝗。

考慮到這會耽擱你們的農時,故而朕決定從內帑中撥付銀兩,用於收購你們消滅的蝗蟲,一……”

抬頭望了一眼遮天蔽日的蝗蟲,崇禎皇帝把到嘴邊的話吞了下去。

差點搞大發了!

原本,他想說一文錢一隻蝗蟲,可瞧這密度,至少有幾千萬只吶!

再者,鬧蝗災的可不止這一處,那是多龐大的數字?

這金口玉言一出,那可收不回來了。

默默的算了一下數字,崇禎皇帝環視一圈,開口說道:

“朕決定,五隻蝗蟲換一文錢,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多少數量,當日就可到縣衙結算。”

“一文錢五隻蝗蟲?百文五百只……”

崇禎皇帝皇帝身邊的老人,望著天地間彷彿無窮無盡的蝗蟲,嘴裡喃喃計算著,眼裡留下激動的淚水。

縱使他年老體邁,可用籮筐往地上一罩,估計百文錢到手妥妥的。

那他一天可以罩多少籮筐啊?

蝗災變橫財啊!

天子金口玉言,真實性自不必懷疑。

皇上這是憐憫眾生,施恩霸州百姓啊!

“皇上仁慈!”

“皇上仁慈!”

……

隨著老人再次俯首拜謝,周圍的百姓也跪下來謝恩。

此刻,他們心中還有蝗神嗎?

不存在的,誰也顧上了。

再說了,有蝗神又如何?

拼死拼活種地一年,除去繳納的稅賦佃租又剩幾何?

此地不種也罷!

捕殺蝗蟲所得,足以幾年無憂矣!

有些人口多的百姓已經在合計,全家老小齊上陣,怎麼也要掙個幾十上百兩紋銀,留待將來慢慢用。

有些人口少的百姓則開動腦筋,用什麼工具可以高效的捕殺蝗蟲,機會難得啊!

看著百姓人心高漲,沒人提什麼蝗神亂七八糟的東西,崇禎皇帝內心有些欣慰。

錢固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卻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

若是用行政命令,崇禎皇帝可以想象,百姓一方面會牴觸,一方面會消極怠工,最終滅蝗效果有限。

現在用金錢手段刺激他們,無疑是三贏的局面。

百姓受益是其一;蝗災得以根除是其二;朕的內庫再度充盈是其三。

捕殺蝗蟲的這些銀子,崇禎皇帝是不準備從內庫撥付了,他要全部交給老王的廠衛來籌措。

至於他們用何種方式朝誰下手,崇禎皇帝到時聽彙報就行了。

“鄉親們,都一起去霸州縣衙。”

此時,錦衣衛借用百姓的籮筐,足足捕殺了三擔蝗蟲,崇禎皇帝見日頭還高,揮手朝眾人說道。

在百姓的帶領下,一行人浩浩蕩蕩朝霸州縣衙奔去。

只是在霸州郊區,剛好經過老人的家中。

其實說家可能不太合適了,就是臨時搭建的一個小窩棚。

裡面髒兮兮的,老老少少擠在一起等死。

老人的兒子腿骨森森可見,上面都是腐肉,可以預見,即使治好,這條腿也廢了。

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說的正是他們。

“帶他們一家回京城,請御醫醫治,給他們安排一個好營生。”

目睹如此慘景,原本想讓霸州縣衙安排的崇禎皇帝改變主意,朝老王吩咐。

因禍得福!

老人顫悠悠的拉著兩個不懂事的孫兒,朝已經遠去的崇禎皇帝背影不停叩頭謝恩。

他的兒子李二牛,一個看上去很健碩的男人,也匍匐在床榻上死命叩頭,“皇恩浩蕩,皇恩浩蕩……”

繼而仰頭淚流滿面邊哭邊笑嘶吼著,“趙志恆趙老爺,你也有今天。真是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已經到霸州縣衙的崇禎皇帝,自然不知老人一家的反應,他正準備滅蝗大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霸州縣衙的廣場,臨時搭建的高臺上,幾個臨時徵調的廚子,正在準備烹飪蝗蟲。

下面,是臨時組織的霸州百姓,約莫有兩千餘人,正跪在地上,聽崇禎皇帝的旨意。

而隨行的錦衣衛和衙役,則在他們中維持秩序,順便當傳聲筒。

“朕的子民們,若有誰擔心這次蝗災乃是天罰,貿然滅蝗,會遭受蝗神報復。

朕在此明言,此次蝗災,絕非天罰。

霸州百姓善良淳樸,又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老天不可能降天罰於霸州。

縱使這場蝗災乃是蝗神所為,朕亦願在此向九天神佛禱告,捕殺蝗蟲之事,乃是朕一力主張,只是為了救朕的子民於困苦。

上天若有不滿,降下懲罰,朕一肩擔之,勿要傷害朕的子民!”

崇禎皇帝說完獎勵說迷信,憂民之情溢於言表。

在錦衣衛的傳音下,霸州百姓在有組織的帶領下,齊聲歡呼,“皇恩浩蕩,天佑大明!”

此時,蝗蟲也炸得焦黃燦然,新任代知縣吳承鋒用小碟裝著,恭敬的遞給而崇禎皇帝。

而其他的則用十幾個大簸箕乘著,由衙役端著走向百姓。

“霸州的百姓們,抬起頭,看朕今日朕和大家一起嘗此美味,他日一定傳唱天下。”

說完,夾起小碟的蝗蟲,咯吱咯吱嚼得滿嘴生香。

香,是真的香,帶有青草的淡淡香味。

蝗蟲其實就螞蚱,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崇禎皇帝在後世已經吃過多次,並不陌生。

後世他叫得出來就十幾種吃法,什麼瀘上醉螞蚱、幹煎螞蚱、油炸飛蝦、金沙飛雁、穌炸蝗蟲……

崇禎皇帝就不信了,大明人口的優勢,吃貨的屬性,註定了大天朝是不可能有動物泛濫成災的,哪怕是蝗蟲?

尤其是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這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在連土都可以吃的年代,如此美味有人能拒絕?

高臺下,由錦衣衛帶頭,抓過大簸箕的蝗蟲,塞入嘴裡咀嚼著,漸漸的吃出味道。

“好,真好吃!”

說完,再往簸箕抓一把,津津有味的吃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原本有些猶豫的霸州百姓,等衙役端著簸箕過來,也拋開心頭的那點猶豫,嘗試著吃起來。

不敢吃的沒有勉強,敢吃都說好吃,等有人躍躍欲試的時候,卻是已經沒有了。

畢竟,僧多肉少,沒有了。

高臺上的崇禎皇帝看得分明,自得的笑笑,他知道,困擾大明的蝗災,或許可以永久消失矣!

甚至,有可能如後世一般,蝗蟲要靠人工養殖,才能夠滿足吃貨的需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