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金秋九月,向來是個收穫的季節,可唯獨在崇禎年間是個例外。

受到小冰河的影響,大明的天災是多樣化的。

北方旱,南方澇,時不時的有點大小瘟疫,還有鋪天蓋地的蝗蟲也來搞亂。

可以說,真他娘的令人蛋疼。

所以,正當崇禎小組長雄心勃勃想大幹一番之際,全國要求賑災的奏摺如雪片般飄來。

好在如今崇禎皇帝有點小錢,雖然不多,但好歹有點不是?

於是,得到崇禎皇帝贊助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今天這裡撥付十幾萬,明天那裡撥付二十餘萬,倒也勉勉強強能應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乾清宮內,崇禎皇帝眉頭緊皺,揹負雙手緊盯大明各省災情輿圖,整個人呆呆的好像一個傻子。

藍色區域是輕災區,管不了,真管不了。

紅色區域是重災區,勉強管管而已。

朕的大明,怎麼如此多災多難啊?

許久,崇禎皇帝才緩緩的吐了一口氣,搖頭輕嘆。

兩百多萬的賑災銀是發出去了,可有多少能到災民手裡,崇禎皇帝真的不敢保證。

畢竟,賑災糧款在地方官府那裡就是筆糊塗賬,就是發財了。

它不像是其他的支出,需要詳細記賬,需要見到成果,需要監管嚴密。

只要地方官員轉手一揮,然後向朝廷報稱賑災糧款已經發給災民了,貪官們就有大筆銀子進賬了。

如果朝廷因為災民得不到而追查,貪官們大可以說是因為賑災糧草不足,而災民又太多的緣故。

再做幾本假賬,也就可以應付過去了。

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向朝廷追加一筆賑災糧款,那樣又是一筆收入。

也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賑災糧款就是貪官們眼中的肥肉,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由於涉及面積廣,分佈不均勻,即使已經派出大量錦衣衛,想來效果也有限。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遠的地方崇禎皇帝管不了,可近在眼前的河北霸州的蝗災,崇禎皇帝卻想親自出宮巡查災情。

當日餉午,崇禎皇帝在幾十騎的護衛下,出現在霸州的郊外鄉間,並在農戶的指點下,來到災情最嚴重的田地周圍。

當抵達後,前世今生從未見過蝗災的崇禎皇帝,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

之前的路上,也有少量蝗蟲,所以明知蝗災嚴重,但究竟如何嚴重,崇禎皇帝卻想象不出來。

直到此時,到了目的地,崇禎皇帝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蝗蟲一過,片草不留”。

眼前,鋪天蓋地到處都是蝗蟲飛舞,黑壓壓的漫山遍野,翅膀拍打間嗡嗡聲竟是有些嚇人。

而崇禎皇帝眼前的田地,卻早已片草不留,只剩下一片禿土。

事實上,不僅僅是眼前的這片田地,放眼望去,滿眼蒼茫,崇禎皇帝竟然看不到一點綠色。

天地間所有的綠葉植物,竟讓被漫山遍野的蝗蟲啃食乾淨。

可蝗蟲雖然讓人震驚,但對崇禎皇帝而言,真正讓他震撼的,卻是田野周圍的百姓。

他們幾十騎從遠處奔來,可謂是大張旗鼓,可這些百姓卻無動於衷。

國人最愛圍觀的事情,並未在他們身上看到。

郊野田地周圍,他們或行或立,就這麼看著漫山遍野的蝗蟲,神色間帶著滿滿的恐慌無助,更多的還是絕望麻木。

路上,崇禎皇帝沒有看到傳說中餓殍遍野、人吃人的慘劇,但他已經可以想象了。

百姓神色間那無盡的絕望無助,已經足夠震撼崇禎皇帝的神經。

“哎,百姓們苦啊……”隨身的王承恩目睹此情此景,眼中淚痕微現,搖頭嘆息。

崇禎皇帝翻身下馬,和跟屁蟲王承恩走了過去,但卻阻止了其他跟屁蟲。

“老人家,晚輩有禮了,請問除了蝗災,這裡是不是還有其它事啊?”來到一個老人面前,崇禎皇帝拱手溫和問道。

天災人禍,有天災就一定有人禍。

這一點,崇禎皇帝略懂一點。

“是啊。”

老人聲音沙啞,渾濁的眼中皆是空洞,無悲無喜緩緩說道:“災年期間,趙老爺卻加租,足足加了三成,說是要彌補虧空。

我兒氣不過,就找人一起去官府理論。

但官府卻不管,說我們可以不種趙老爺的田地。回來後,趙老爺的人就把小兒打瘸了腿,到現在還不能下床。

唉……”

老人說得很慢很慢,好像在與他說不相干的故事。

原來他既然是在等死!

此情此景,崇禎皇帝不由得浮現當初太祖老朱同志教育百官的語錄。

什麼叫農民?

千餘年來,四民之中,士最貴,農最苦。

春天雞鳴即起,不停勞作耕種,好不容易栽下禾苗,又要中耕除草。烈日炎炎之下,形體憔悴。

到了秋天,正是收穫的季節,輸官之後又能剩幾何?

一遇到乾旱蝗災,全家惶惶不可終日。

待得冬日,飢寒交迫,期間苦楚,又有誰知?

若是官府不管不顧,他們便是死路一條。

故而,天災人禍,必先是天災後才是人禍。

沉思中,老人帶著孫子自顧走了,走向死亡。

崇禎皇帝淚眼婆娑,心裡堵得慌,氣不順,想殺人,想殺很多人。

沉默良久,然後殺氣騰騰狠狠的瞪了王承恩一眼,讓他渾身一顫卻多少有點莫名其妙。

知道皇爺心裡難過,可怎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