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五月底,殘陽如血,猶自高掛天際,天氣一天熱過一天。

宮後苑,後世被建奴改名為御花園的地方,崇禎皇帝正揹負雙手在此閒逛。

腳下,園內甬道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九百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

宮內苑面積並不大,南北深八十米,東西闊一百四十米,然卻均衡地佈置各式樓宇近二十座,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臺獨立,均玲瓏別緻,疏密有度。

景是美景,只是觀景之人心情不佳,都是沒錢給鬧的。

禮部尚書張四知查抄的財產錦衣衛已經統計出來,京城所得折銀共有兩百六十餘萬兩,不含其老家山東兗州府田產老宅等。

按理,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崇禎皇帝理應開心才是,都有大明國庫一年稅賦的一半了。

可關鍵問題是在這折銀二字上,實際現金只有二十三萬兩,其他的都是古董、字畫、商鋪等,需要變賣套現後才能使用。

套現很麻煩,崇禎皇帝喜歡現金,喜歡立馬就可以使用的銀兩。

而不是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古董、字畫,雖然它們很高雅很值錢。

“大伴,找幾個實誠之人,在南直隸和京城開設古玩店,不要用皇家的名義。”

考慮到今後正人君子的家裡這破玩意很多,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銷贓渠道,崇禎皇帝皺著眉,對前來彙報的東廠廠督王承恩吩咐。

“老奴遵旨!”

王承恩俯身一躬,繼而問道:“皇爺,張四知在老家有良田三萬餘畝,旱田一萬三千畝,應該如何處置?”

“一律併入皇莊,派人過去管理,僱請當地百姓種紅薯,今後都按此處理。”

崇禎皇帝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方才緩緩說道。

老實說,旱田就算了,把上好良田拿去種紅薯,崇禎皇帝也不知是好是壞。

可考慮到短缺的糧食以及這操蛋的天氣,他覺得還是嘗試一下為好。

紅薯高產命賤周期短,無需花費太多時間管理,是解決災荒之年的好辦法。

奈何現在土地基本掌握在士紳階層或者勳貴武將手裡,他們有大量的良田,吃得精細講究,自然對粗糧看不上眼。

普通百姓倒是不講究,可惜他們沒有田地,或者說田地不多。

這他娘的就是一個死循環,崇禎皇帝即使貴為天子,目前也沒有辦法解決。

暫時只有透過不停的清剿他想除掉的人,以併入皇莊的形式,囤積一定的土地後,實行再次分配。

至於說要更深層次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崇禎皇帝表示,等朕有資格成為暴君再說。

唉,想到成為暴君,崇禎皇帝突然嘆了一口氣。

他好想念前段時間召集的道友,太需要他們幫助自己鞏固皇權,爭取早一日成為暴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惜現在的通訊和交通太不方便,這一來一回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沒有可能。

不過,算算時間,朕的好道友們或許有些已經在啟程的路上。

“皇上,皇后娘娘今天熬製了雞湯,她請問是送過來還是皇上親自過去?”

崇禎皇帝正走神之際,周皇後身邊的女官青歌行完禮問道。

“朕……朕待會過去。”

心裡暗歎一聲,崇禎皇帝揮揮手讓女官青歌先回去稟告。

終於要面對現實了!

說實話,穿越過來已經有十幾日,崇禎皇帝是潛意識在逃避如何面對後宮的。

可該來的總該來,逃避也沒有用,索性還是坦然面對吧!

收拾好心情的崇禎皇帝,揉揉雙臉,朝周皇後的坤寧宮走去。

只是步履有些不穩,看來心裡還是有些怕怕啊!

PS:感謝書友顏蟄打賞,謝過老朋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