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該死,狗膽包天!”

崇禎皇帝看完錦衣衛密疏,直接扔在地上,一拳狠狠的砸在桌上,勃然大怒。

“是欺朕不敢誅爾等九族嗎?”

崇禎皇帝大聲低吼,讓與會的眾位重臣渾身顫抖,這次,不知多少人要腦袋落地了?

老王默默的把密疏撿起,拂了拂封面,然後在崇禎皇帝的示意下遞給溫奸相等傳閱。

居然有不怕死的豬,竟然對賑災糧食動手了。

許是蒲城乃窮鄉僻壤之所,京城大家族的消息傳遞不及,西安官府臨時調撥的一批糧食,被他們瓜分了。

蒲城東臨的大荔縣、澄城縣,西接的富平縣,北依的白水縣、銅川市,反正只要跟災區沾點邊,都有涉及。

實在是窮瘋了。

或許他們以為山高皇帝遠,陝西又是百戰之地,被打爛了地方,皇帝老子管不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他們卻是不知,駙馬都尉鞏永固早已帶領精幹錦衣衛,正在那裡秘密辦案。

他們撞在槍口上了。

“內閣傳旨三邊總督洪承疇,命令他親自動手抓捕貪腐人員,一旦涉案,無論何人,不計大小,盡數抓之。

所有涉案人員全部抄家夷滅三族,於西安公開處決以謝天下。砍下來的人頭統統給朕懸掛在各處府縣的城門上,警戒後人。

其餘六族以內成員,全部遷移河套屯墾開荒十年。”

終究,氣憤中的崇禎皇帝還是保持了一絲理智,或者說,受到後世教育的他,還是難以適應目前嚴峻的酷法。

株連九族,想想就好恐怖,也憑白無故浪費了許多人力資源。

但是比起本尊,現任崇禎皇帝無疑狠辣許多。

本尊在位十七年,又有哪一次夷滅過三族的舉措?

“皇上,貪腐官員滿門抄斬已然足矣,牽連三族是否……”

崇禎皇帝自以為已經寬大饒恕他們了,可兵部尚書孫承宗卻覺得皇上還是過於嚴峻,期期艾艾的想提出建議。

可惜,話說到半截,就被崇禎皇帝冰冷的眼神嚇住了。

或者說,他自己心裡也有數。

亂世用重典!

朝廷每年每月都有各種各樣的災難需要賑災,若不用霹靂手段,又怎麼能阻擊地方官員貪腐?

龍椅上,崇禎皇帝高高地望著下面的重臣,覺得是時候敞開來說說一兩句知心話了。

經過半年的調整,如今的官員變化比較大,尤其是六部,具體辦實事的部門,令崇禎皇帝很滿意。

禮部尚書周廷儒,也是內閣成員之一,但並不是崇禎皇帝滿意的人選,只是一枚棋子。

今天他不在場,被打發到陝西賑災去了。

吏部尚書閔洪學以及剛上任的刑部尚書唐世濟,都是溫奸相的死黨,崇禎皇帝和他們打交道不多,但無所謂,能聽話就行。

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孫承宗、工部尚書畢懋康都是老東林,也是崇禎皇帝剛剛提拔起來的官員。

客觀上說,他們和時下只知道打嘴炮東林黨人有所不同,因為他們能幹事,會幹事。

可惜,心裡多少還是向著東林黨人。

不過,沒關係,他們已經垂垂老矣,這不是什麼壞事。

在崇禎皇帝心中,只要他們能幫忙過渡個一兩年,穩住東林黨的心,等朕的威望足以掌控大明時,他們也可以退休養老了。

一個國家,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血液。

犀利的龍眼掃過首輔溫體仁、次輔王應熊,這才是崇禎皇帝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也是崇禎皇帝沒有擴充內閣的原因,人越多,嘴越雜,越囉嗦,辦不成事。

亂世中,需要獨裁,因為效率高。

還有,今天碰巧參加會議的老閹黨成員楊維垣和新閹黨領袖老王,今天的會議裡,人員成分比較復雜啊!

在他們每個人的身後,站著的都是一群人,一群掌握著權利的大明官員。

現在,自己必須把他們都整合起來,不管他們下面是否有爭鬥,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聽朕的。

當然,不聽也沒關係,朕手裡有刀,專殺不聽話的,有一殺一。

大明王朝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十餘任皇帝薪火相傳至此的政治體制,已經完全跟不上節奏,適應不了時局的切實需求。

因為,一個延續二百年以上的老舊帝國,必然是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牽一發則動全身。

其實置身其中的上上下下誰不聰明?誰不是帝國億萬人中搏殺出來的人中之菁?誰對朝局沒有清醒認識?

無奈都被方方面面牽扯,只能坐以待斃。

體制內改良必無出路,唯有掀翻桌子另起爐灶才是唯一正確道路。

本尊的致命問題,就是他既想要救國家、保皇位、保社稷,還想在史書上留下明君聖主之名,這怎麼可能?

大明帝國此時需要的皇帝,正是不惜留下千古罵名,排除一切干擾,人頭殺得滾滾的朱元璋、朱棣。

當然,崇禎皇帝也必須承認老朱是殺了一撥有功之臣,可他能體會那種萬般無奈。

《資治通鑑》說過,治國就是治吏。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

如果一個個寡廉鮮恥、貪汙無度、胡作非為的官員,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懲治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快遞小哥。

崇禎皇帝清楚記得,兔子國有一個偉人說過,“殺張子善、劉青山時我講過,殺他們兩個,就是救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啊。

我說過的,殺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

但是,事出無奈,不得已啊。

問題若是成了堆,就會積重難返。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可他面對那樣一個爛攤子,只好哭天抹淚走了喲。

我們什麼黨人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

如今,朕也想嘗試嘗試?

饒過一圈後,崇禎皇帝敲打著桌子,沉聲說道:

“諸位愛卿,朕的肱股之臣,你們必須謹記,在好的世道上,文人心裡有一把尺,用之丈量世事人心,釐定規矩。

而武人心裡,要有一把刀,這刀太利了不行,但是沒有卻萬萬不行。

當那些規矩老了,不合用了,世道走岔了,武人要用刀把它斬斷,如此方有新的規矩出來。

因為習武之人,心性才是最敏感的,匹夫一怒血濺十步。

武人心裡的刀,就是良知血性,對便對,錯便錯。

文人雖然釐定了規矩,可他們只會修修補補,做錯了事一大堆理由。

可良知血性最為直接,錯了肯定是出了問題,就該打破它制定出更好的規矩!

朕希望你們,作為朝廷的重臣,能夠打破條條框框,真正為大明子民安康穩定著想。

而不是學東林黨人,天天口裡喊著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等。

可結果呢?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做了什麼?大明目前又是什麼狀況?”

文華殿上空,崇禎皇帝的話迴盪著,也切切實實落入到每個人的耳裡。

這是崇禎皇帝第一次,當著所有重臣的面,把東林黨拿出來進行批評。

老王和溫奸相是知道崇禎皇帝心思的,猶自老神在在默不作聲。

而初次聽說的次輔王應熊和楊維垣,內心則是無比震驚。

不因為別的,皇上轉化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啊!

尤其是閹黨餘孽楊維垣,簡直好像看到春天即將來臨。

他跟東林黨人,死仇啊!

這其中,最尷尬的莫過於孫承宗、畢自嚴、畢懋康三位老東林黨人。

因為,他們也是東林一員,並且屬於執政者。

如今,皇上這麼說,當然有他們的責任。

孫承宗閉目長嘆一聲,皇上把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東林黨人身上,他終究心有不甘,緩緩起身朝崇禎皇帝一躬,開口說道:

“皇上之言雖有其理,卻也太過武斷。

東林雖有其過,然大明之危,實乃萬曆之始?

單是萬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任用宦官搜刮礦稅,鞭屍首輔兼帝師張居正這三件事,就早已埋下禍根。”

呵呵……呵呵……

崇禎皇帝嘴裡冷笑著,緩緩走下高臺。

這就是東林黨人,他們始終覺得所有問題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找各種理由開脫自己,哪怕是孫承宗?

崇禎皇帝真是有些無語,這些狗日的東林黨人,在投降建奴之後,甚至還說大明在老朱手裡就埋下註定要滅亡的結局。

根源在於藩王制度。

這是很奇葩的言論。

若是按照這樣說,任何朝代都是要滅亡,因為都有不好的制度。

譬如孫承宗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虛假的偽命題。

崇禎皇帝準備和他好好說道說道。

畢竟,這個問題在時下還是非常有市場的,有很多人認同。

崇禎皇帝不可能一味靠殺解決問題,自己可不是建奴。

一句話,有事說事,大家講道理也是不錯的。

當然,目標也僅限於孫承宗,其他人,崇禎皇帝一般是不講道理的。

因為,道理講不通啊!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孫尚書這番話可有道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