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世上無難路,只要肯用鋤頭挖

“餘鎮長,從這山谷進去就是山坪村了。”蘇軍停下摩托車指了指一個谷口,“從這裡進去十來裡就是了。”

從象湖鎮沿著桃江,兩人騎摩托車走了大概半個小時,進入一個山谷。山谷寬幾百米,兩邊的山也不高,但一路走去卻並未見人煙,道路在山谷的左邊,是一條六七米寬的機耕道,路右邊幾百米全是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石頭的河灘,看樣子這些石頭是經過水常年累積的沖刷,因此有各種造型躺在那裡,餘潤清甚至看到了幾塊江南大學校園裡擺放著的太湖石。

“這麼寬的山谷,怎麼沒人做成田地耕種?”餘潤清沒來過這,雖然看樣子估計是這裡汛期水量很大,但還是問了問蘇軍。

“山上水大,不下雨的時候山下這河裡沒水。”蘇軍停下摩托車,指著路邊的痕跡說,“只要山上一下大點的雨,山下的水就很大。”

果然如此,餘潤清沒再問什麼,摩托車走五六公里後,前面的山勢陡然升高,一條峽谷擋住了去路,又走了一兩公里就到這山谷的盡頭,兩人下了摩托車。餘潤清在空曠處看到一個小屋子,蘇軍將摩托車推了進去,看來這應該是山坪村建的半路亭,用來歇腳和躲雨用。

餘潤清打量著這一帶的山勢。

這山甚為奇怪,現在看來這山谷就像是雲霧山脈身上,長出來的南北走向兩條小觸角一般,山谷盡頭是一個巨大的水潭,碧綠清澈的潭水和垂直而下上百米的懸崖,讓餘潤清感覺似乎置身於仙境一般。

然而,雲霧山身上這兩根觸角,在這裡似乎是被一把巨大的斧頭從這裡斜斜劈開,一道五十多米寬也不知道多深的峽谷,擋住了上山的通道,要想上到雲霧山必須越過這道峽谷。

“難道不能從這兩邊山樑上修條路下來?”餘潤清一邊打量四周的山勢,一邊問跟在身後的蘇軍,雖然他老家桃江離這裡只有十多公裡,只隔著一條河,但他長到21歲從來沒有來過這裡。

“山勢太陡了修不來,劉老三曾經打過這樣的主意。”蘇軍指著那連綿陡峭的兩條觸角說,“我們這邊叫南衛山,對面那叫北衛山,傳說這是山坪的兩個守山將軍。”

“山坪的那些傳說有考證沒?”餘潤清倒是聽說過山坪的這些故事,無外乎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仙人下凡,在象湖這裡落難被惡魔追殺,他的兩個忠心耿耿的兄弟為救他,化作兩座巨山站在左右兩邊,攔住了惡魔的進攻,後來因為化作巨山的時間太長,兩位好兄弟就永遠也變不回去了,從此以後就守衛在山坪兩邊山頭。

當然,也有更遲一點的故事,那就是說當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這裡決戰爭奪天下,兩邊的軍隊打了七天七夜死傷無數,最後朱元璋手下所剩士兵不多,天上下起了磅礴大雨,朱元璋等人徒步在大雨和泥濘裡奔逃到了當時還算平坦的山坪,陳友諒帶騎兵一路追殺上來,眼看陳友諒的騎兵就要爬山山坪時,朱元璋朝天吼了一句:“老天,你真要滅我的話下雨就下得再大一些吧,為我死去的弟兄們送行!”

朱元璋話音未落,原本下得打得人睜不開眼睛的大雨驟然停了,在下面帶兵抵擋陳友諒的兩位將軍也剛戰死,但就在他們兩戰死的一剎那,兩人分別一南一北變成兩座大山,將陳友諒和他的大軍擋在了山腳下。

陳友諒見勢大怒,從身邊將軍手裡拿過一把大斧,朝手挽著手擋在朱元璋前面的兩位將軍一劈,一斧將兩座山劈開,但因為兩位將軍緊緊連在一起,陳友諒終於還是沒能劈到朱元璋,也沒能將兩位將軍劈開,他的大軍因此也被這兩座山以及這條峽谷擋住了。

後面自然就是朱元璋在山坪怎麼養傷、怎麼養兵等待劉伯溫等人的救駕,然後再帶人將陳友諒打敗當上皇帝的故事。

幾百年來,山上的老百姓在峽谷上修了條鐵索橋,有什麼東西要下山只能靠人在上面搖搖晃晃挑過來。如果是上了百斤要幾個人抬的東西,幾乎就過不了鐵索橋,曾經發生過抬著生豬搖晃著過橋,最後兩人掉下深澗的慘劇。

“餘鎮長小心。”蘇軍過這座吊橋還算多,因此他背了14瓶江陵大麴,剩下的6瓶是餘潤清搶著背在背上,見餘潤清搖搖晃晃的樣子,他很是擔心。

搖搖晃晃出了一身汗,餘潤清才走到中間20多米的地方,越是中間晃動的幅度越大,山風吹過感覺到涼爽的同時,又讓人冷颼颼的覺得有些毛骨悚然。蘇軍已經到了鐵索橋那頭,餘潤清抬頭看著他,定了定心神邁步往前走,走到鐵索橋那頭回望著對岸那小屋時,雖然只走過一次鐵索橋的餘潤清,突然似乎能感覺到山坪村村民的過鐵索橋時的身體上的辛苦和心裡的悽苦。

“修座橋要多少錢?”餘潤清知道劉老三肯定想過要修橋。

“劉老三找過在江陵交通局當科長的戰友。”蘇軍當了多年的駐村幹部,也算得上是半個山坪村人,對這些都一清二楚,“預計要120萬,比正常地方修橋預算要高一倍左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要能通5噸的汽車。”蘇軍繼續補充,“估計還要增加,估計要150萬才行。”

合著120萬修個橋還只能通個拖拉機,而且還不能裝重貨。不過就算是120萬也不是個小數目,象湖鎮一年財政收入40萬,這40多萬用來發工資都不夠,教師工資都一拖再拖,哪裡還有餘錢為山坪村一個村修一座敲。

縣財政也緊張,鄉鎮之間的公路都沒錢修,山上只是個6000多人的村子,縣領導們得為全縣上百萬人口著想,這6000多人的橋自然就只能放一放。讓山坪村自己籌錢更是難上加難,為了修山下這條是10來公里的機耕路,山坪村每人就籌集了200元錢。現在還要原本就已經就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的山坪村人,再讓每人集資200元,就算去搶也沒地方搶啊。

“這麼多生地啊。”過了鐵索橋,沿著修好的機耕路走起來就輕鬆多了。

“這路是劉老三帶人修的?”看著九曲十八彎但有六七米寬的路,餘潤清忍不住用手去摸路邊的石頭。

“恩,以前的路只有兩米多點。”蘇軍指著一條舊路說,“那就是原來的路,當年土匪佔據這裡,就靠這條路擋住解放軍一個月。”

這條有23個180度彎道的機耕路,從山下到山上垂直高度500多米,但這條路超過了五公里,可以想象這五公里的路,劉老三帶著山坪村老百姓,得挖破多少把鋤頭,得挑爛多少擔簸箕。

劉老三是新時代帶領老百姓致富的新愚公,可這位上過戰場,天不怕地不怕的新時代愚公,卻被這條50多米的峽谷攔住了。

“劉老三剛開始修這路時,村裡都贊同,也很支援。”蘇軍揹著十多瓶酒,慢慢走著慢慢給餘潤清介紹劉老三是怎麼修這路的,“可修了半年後,很多人不願幹了,這路是實在太難修了,一個冬天三個月居然只修了500米,不是村民不努力,也不是他們偷懶,而是真山上的石頭有的太硬,有的石灰岩經過腐蝕後又變得非常脆弱,山上的情況太過複雜。

“劉老三硬是頂著壓力,帶領一幫人一寸一寸的往下打,一米一米的往前推。”蘇軍停下來歇一會,坐在路邊的石凳上,看著山下絢麗的景色說,“劉老三有句話讓我很感動,最困難的時候我問他,這麼難的路你怎麼修啊,他當說:世上無難路,只要肯用鋤頭挖!”

“世上無難路,只要肯用鋤頭挖!”餘潤清心裡也不知道哪裡來的一股豪氣,朝著山下說,“劉老三將路修好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將橋修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