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本有意擢升包拯為開封府府尹,賜陰陽學士。卻被朝中大臣勸阻,最後點了端州知州,即刻上任。

包拯立時打點行裝準備上路不說,洛風親自護送洛青顏與包拯一同前往端州。

自先帝駕崩之後,小皇帝並不是那麼篤信道教。宮中鬧鬼,小皇帝雖然因為那個夢選擇找到龍圖之人鎮壓邪祟,但沒有招道士入宮便可知道一二。畢竟先帝沉溺丹藥,八賢王一直不是很贊同。身邊之人的潛移默化下,小皇帝對道家自然沒有先帝那麼重視。

洛風倒也自由了許多,這次護送洛青顏和包拯去端州,若是沒有意外也會多留一段日子。再者,洛風與洛青顏商議之後決議四處走走,尋幾個根骨好的孩子會純陽宮,傳承他們純陽一脈的武學。

包拯雖然做了端州知州卻依舊是輕車簡行。帶了書童包興,唯有洛風和洛青顏同行。

剛出了城門卻遇到一年輕儒生,帶著相國寺了緣方丈的書信前來投奔。原本之前包拯罷官後,閒時曾遊至相國寺,與方丈了緣禪師頗為投緣。

這位年輕書生叫公孫策乃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儒生,比包拯還要早一屆科舉。因主考不公,竟然將公孫策的考卷改做他人,公孫策因而落第。

公孫策年輕本來再考也沒什麼,只是他性子剛硬,遇到這等科場黑暗卻有些意興闌珊。因無家眷也沒有回鄉,託身相國寺,每日為人算卦為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了緣方丈素來慈悲為懷,見包拯起復,心中一動便薦了公孫策來投。包拯一身正氣,公孫策無論是追隨左右,還是重新燃起信心再考都好過如今。

公孫策得蒙方丈恩惠,倒也不辜負他的一番好意。便帶著了緣方丈的薦書前來相投,只是到底還存著幾分試探之意。

包拯請了公孫策茶棚稍坐,問了一些書籍典故,公孫策無一不是對答如流,竟是個學識淵博的才子。不僅是四書五經,是醫卜星相都有涉獵,大為驚喜。

公孫策見包拯亦是言之有物,倒是與以往見過的官員大為不同,也生出幾分積極態度。

於是包拯一行人又帶了公孫策一同前往端州。

包拯等人離開數月,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也處置了土龍崗後事,趕來開封。因著資訊不通,倒是不知道包拯去了端州。

好在洛風離京之前,將純陽觀交給龐玉雪照應。龐玉雪得了觀中小道士傳話,親自見了四人。

也不知為何,龐玉雪見了四人,心中自然而然信任非常。不僅令林西熱情款待,又贈予四人盤纏前往端州。寫了書信置辦了京中產物,請王朝四人帶去端州。

王朝四人心急,也不管年關將近,便帶著龐玉雪置辦的行李匆匆騎馬趕赴端州不說。

包拯身邊有智囊公孫策,又多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追隨,在端州勸課農桑,結辦陳案亦是順利非常。洛風在端州住了小半年才離開,四處遊歷,果然尋了兩個根骨極好的小弟子收入門下。

如此時光匆匆,歲月冉冉,轉眼間包拯端州三年任滿,卸任回京復旨。包拯依舊是兩袖清風空手而回,倒是洛青顏得了龐玉雪的書信幫她置辦了許多端州特產。

什麼端硯、骨雕、檀香扇不一而足,整整一大箱子。洛青顏自己收著,倒也沒有讓人落下話柄。

包拯到吏部覆命,迅速被擢升為開封府府尹,恩寵可見一斑。

包拯十八歲參加春闈中二甲傳臚,被點為鳳陽府定遠縣縣令,一年後罷免,後再次擢用為端州知府,三年期滿,如今已是二十二歲。

且說當日包拯趕考之時,曾在路上定下一門親事。只是婚期未定之時,包拯被罷官倒是耽擱了下來。如今仕途坦蕩,少不得要迎娶李家小姐過門。

待包拯到任開封府府尹,立時派包興送信回廬州見過包員外和包山夫妻,稟明前事。包拯奉命先回廬州,再去隱逸村送信,倒是很快帶回了傳信。

因包拯在任,不好回鄉,包員外夫妻已經年邁,故而包山夫妻決議上京為包拯主持婚事。包興先一步送信回來,報了家中平安。

包興不僅帶回了包家和李家的回信,還有嫂娘王氏賢人送來的東西,卻是當日包拯讓王氏儲存的那面古鏡。

當年包拯的二嫂李氏想要害包拯性命,與丫鬟秋香誆騙包拯下井撿金簪。包拯最後得蒙古鏡引路才出了荒井,又將那面古鏡交給了信任的嫂娘王氏保管。

王氏見那古鏡神異,心中喜掛在了屋子裡。沒想到一日秋香路過大夫人屋前,被那古鏡照了一下竟然摔了一跤。秋香沒有摔傷卻好像瘋了一般衝到二夫人屋子裡,活生生扣出了二夫人的右眼。

包興回廬州的時候,秋香已經是瘋瘋癲癲只能被鎖禁。二夫人被活剜右眼,痛的死去活來,請了大夫醫治,至今還沒有痊癒。王氏覺得這鏡子古怪,彷彿也知道懲惡揚善一般,讓包興送來給包拯。

另隱逸村那邊,李天寶知道自己派去追隨包拯的官家遁走,本來羞愧不已。如今見女婿不僅升官,還不忘舊約很是高興。李天包言明包拯不好耽誤了公務,言說婚事從簡,只待包山夫妻來京,彼時一同聚到京城辦婚事。

早在三年前,王延齡已經升任了丞相。如今聽聞包拯要成親也很高興,還遣了府中管事來幫忙。龐玉雪最是喜歡熱鬧,拉著洛青顏要一起幫忙採辦婚禮所需,又有公孫策指揮排程。

故而包拯雖然沒有尊長在旁,婚事一應所需全有人打理,不見絲毫慌張。過了半月,果然包山夫妻和李天保全家都已到了京中,擇吉日成親。

京中許多官員前來觀禮,龐太師、王丞相都令人送了賀禮,是官家和八賢王也有所賜自不必說。

李家的親事雖然定下多年,但是包拯卻未見過李家小姐。待成親方得見李氏小姐幽閒貞靜,體態端莊,自是滿心歡喜。

李小姐陪嫁有一寶物,名曰“古今盆”,上有陰陽二孔,堪稱希世奇珍。包拯本來並不在意,只是曬嫁妝那日,竟被人傳了出去。於是民間關於包拯日斷陽,夜斷陰之說越發流傳。

待李小姐三朝回門,李天保夫妻便告辭回家了。除了李小姐貼身伺候的婢女,又留了一個叫李才的小廝伺候女兒女婿。包山夫妻也不耐久留,乾脆與親家順路而歸了。

“小姐,小小姐和龐二小姐來了。”

“馨兒,我與你說過多少次了?這稱呼要改了!”包夫人笑道。

那叫馨兒的小丫頭連忙道:“夫人,小姐和龐二小姐來了。”

“還不請他們進來。”包夫人笑道。

包拯與李家定親的時候,包夫人知道未來相公有個義女。且當日洛青顏在李家捉妖,人人都知道,故而李家人對洛青顏也頗有好感。

包夫人溫柔貞靜,知道包拯看重洛青顏,也知道這些年洛青顏護佑包拯左右,很有些功勞,當真將洛青顏當做女兒一般。自包拯消了假回衙門辦事,白日裡都是洛青顏陪著包夫人。如今不僅是包夫人,是包夫人身邊的丫鬟都很熟悉洛青顏了。

“娘娘(嬸嬸)!”

包夫人比包拯年輕兩歲,今年不過雙十。雖然包拯晚了幾年迎娶,但是包拯與李家都是重諾之人,這幾年雙方忽有書信往來。李家都是明理之人,知道包拯要走仕途,倒也沒有怨言。

如今包拯高升,再辦婚事,也算是雙喜臨門。無論是包家還算李家都是異常滿意。

不過雙十年華的包夫人卻要被十二歲的洛青顏喊娘娘,一開始總是讓包夫人臉紅心熱,如今倒是慢慢適應了。

包夫人柔柔地應了兩人,讓丫鬟去取點心出來。

“嬸嬸、嬸嬸,我們不吃點心!”龐玉雪連忙道,“我們想看嬸嬸的寶貝,是不知道嬸嬸許不許。”

“我都見過了,明明是小雪想要看。”洛青顏爭辯道。

“原來你們想看古今盆啊?”包夫人好笑,當即帶著兩人進屋,將那古今盆翻找出來。

“古今盆,古今盆,難道可以照到古代和現在嗎?那可不可以看到未來啊?”龐玉雪摸了摸古今盆驚歎道。

“這又不是鏡子,如何能夠照出東西?”洛青顏分辨道。

“可是包叔叔不是還有一面鏡子嗎?也許和鏡子和在一起能照出來了。”龐玉雪不甘心道。

“老爺讓夫人收著鏡子呢,拿鏡子出來照一照知道了。”一旁的馨兒忍不住道。

於是,洛青顏和龐玉雪不約而同眼巴巴看向了包夫人。

包夫人心中好像,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倒是當真取了鏡子過來,給他們看。

龐玉雪接過鏡子放進古今盆中,笑著往鏡子裡看去卻嚇了一跳。

原來那鏡子中竟然照出一副光怪陸離的景象。近處一個鞦韆,秋千架上坐著一個小女孩開心地笑,身旁還站著一對穿著古怪的夫妻。再看他們背後卻是高樓大廈聳入天際,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那個小女孩是小雪!”洛青顏吃驚地指著鏡子裡的小女孩道。

鏡子裡的畫面一閃,卻變成了華山論劍峰上。雪花紛飛,洛風正帶著洛青顏和其他師弟師妹練劍。

“啊,是我?”洛青顏與龐玉雪面面相覷道,“難道前面見到的是小雪以前見過的地方嗎?”

“我不知道呀!不過看起來很親切呢!”

兩人還要再看,卻聽到前衙響起了鼓聲。

“鳴冤鼓響了,有人告狀呢!”兩人將古今盆和古鏡交還給包夫人道,“娘娘,我們去前面看看。”

兩個小姑娘跑的老快,包夫人還不及說話,已經不見了人影。

“老爺說小姐是方外之人,不尊俗世禮教。怎麼龐二小姐也與小姐一般不拘小節?”馨兒奇道。

“那是太師千金也是我們可以議論的?小雪是顏顏的朋友,此事以後可不許說了。”包夫人連忙喝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