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燒製陶瓷也是技術活,不是一般的工匠就能做的來的。陳守業的瓷窯,燒製出來的陶瓷,之所以質量不好,賣相不好,主要是技術不過關。說白了,就是沒有足夠高明的工匠。陳守業以前都是自己親自動手的,水平實在是有限。

如果單純依靠陳守業的本事,那是絕對不可能請到高明的工匠的。這項任務,最終還是要落在荊襄幫的身上。陳林已經和夏明萱說好了,請她幫助物色工匠。他相信,大明朝這麼大,肯定會有一些不如意的工匠的。他們就是燒製骨瓷的班底。

果然,到一月下旬的時候,馬雙木親自送來了第二批的牛羊骨頭,還有三名老工匠。牛羊骨頭的數量不是很多。馬雙木解釋說道:“玉成老弟,來自大西北的骨頭,可能要到下個月才能到貨。現在這批骨頭,都是從遼東來的。”

陳林有些意外的說道:“遼東?女真人那裡?”

馬雙木說道:“女真人?我不知道是什麼人,反正是從遼東來的。”

陳林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欣慰的說道:“哦,知道了。哪裡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貨就行了。”

一不小心,他發現自己又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是錯誤的估計了遼東地區的局勢。大概是後金韃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以致他下意識的覺得,現在的遼東地區,應該也是後金韃子肆虐的區域,以致沒有萌發和遼東地區做生意的念頭。其實,現在的遼東地區,治安完全是穩定的,後金韃子也沒有崛起,這裡還是牢牢的掌控在大明朝的手裡的。

和遙遠的大西北相比,顯然是來自遼東地區的牛羊骨頭更加的便宜,更加的運輸方便啊!不管是從遼東偷偷的下海,直接運輸到長江口,再上溯到安慶府,又或者是,利用水路運輸到天津衛,再從京杭大運河南下,一直到達長江,再轉運到安慶府,成本都是相對較低的。最關鍵的是,每次運輸的數量,都可以很大。

不過,這些事情,陳林是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了。荊襄幫的人會搞定這些細節的。現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快將骨瓷生產出來,投放市場。

根據介紹,荊襄幫挖掘到的三個老工匠,居然都是在景德鎮周邊瓷窯做事的,也算是骨幹之類的。因為某些事情,得罪了豪門權貴,沒有地方躲藏了,只好跟著荊襄幫遠走他鄉了。他們的親人,也都被荊襄幫給接走了,就安頓在安慶府境內。

三個老工匠,分別是叫做李耀漢、宋登峰、羅八導,都是年過五旬的老人家了,在陶瓷行業,都是浸淫了大半輩子的。從業時間最短的,都在三十年以上。

根據荊襄幫的調查結果,他們三個,身家清白,沒有犯罪背景。之所以被迫遠走他鄉,完全是因為得罪了寧王府的管事的緣故。這個寧王府,就是數十年以後試圖造反的那個,在江西境內有極大的權力。大半的陶瓷業利潤,都是被寧王府給霸佔了。

“三位老伯,你們來到這裡,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了……只要你們好好幹,有的是錢拿!我是絕對不會吝嗇的!”陳林說了一些很沒有營養的廢話以後,就直接了當的表示,會給他們豐厚的待遇的。

“每個人每個月底薪五兩銀子!做得好還有額外獎勵!”陳林最後慷慨的表示。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位老漢原本有些麻木的表情,都出現了鬆動,感覺終於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在當時,每個月五兩銀子,絕對算得上是高薪了。如果不算外快的話,就是七品知縣,都沒有五兩銀子呢。如果五兩銀子沒有剋扣,沒有拖延,每個月都能準時足額的發放的話,他們一家人絕對可以衣食無憂了。

不過,他們畢竟是活了五十多歲的老人家了,看問題絕對不會那麼幼稚的。他們吃過的鹽,比陳林吃過的米還多。他們都覺得,在高薪的背後,肯定是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的。不管是什麼時候,天上都不會掉餡餅的啊!

果然,陳林微微頓了頓,目光從三位老人的臉上一一掃過,緩緩的說道:“我對你們的唯一要求,就是保密!不管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都不許說出去!尤其是燒製陶瓷的配方,更是不許外洩。否則,你們應該知道後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三位老人家急忙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絕對會保密的。

對於陳林的保密要求,他們一點都不感覺到陌生,反而是覺得很自然。

在陶瓷行業內部,最值錢的是什麼?當然是陶瓷的配方了。任何一個瓷窯,都有自己燒製瓷器的配方,是絕對禁止外洩的。不同的瓷窯,有不同的配方。不同的配方,在細節方面是完全不同的。青花瓷、薄胎瓷等高檔的瓷器尤其如此。如果有人外洩,被追查發現的話,下場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被活活的打死。這是陶瓷行業的潛規則,連官府都不管的。

比如說,陳林如果現在要他們三個洩露原來燒製的陶瓷的配方,他們真的說出來的話,原來的僱主找上門來,要對他們不利的話,他們就算是被活活的打死,官府也不會追究的。因此,他們是輕易不會洩露原來的瓷器的配方的,除非是陳林開出的代價足夠誘人。當然,陳林也不需要他們做這樣的事情。

“既然明白,那就很好。”陳林滿意的點點頭。

既然瓷器行業有保密的潛規則,他倒是不需要特別的強調了。

當即,陳林就將骨瓷的配方,還有燒製出來的瓷器的特殊要求,都跟三個老工匠說了。

果然,老工匠的確是老工匠,他們很快就領會了陳林的意思。資歷最老的羅八導,甚至忍不住就要動手攪拌瓷土了。

其實,骨瓷的秘密,真的是沒有多少。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在瓷土裡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牛羊骨粉。這是至關重要的,是東方人想不到的,也沒有哪個東方人會這麼想。因為,在東方人的觀念裡面,不管是什麼動物的骨頭,都是骯髒的,怎麼能加入到瓷土裡面呢?說的不客氣一點,牛羊骨頭的粉,完全就是動物屍體的粉啊,怎麼能加入瓷土裡面呢?

有關這一點,陳林也是早就想到了。骨瓷這個名字,是絕對不能使用的。否則,一旦有人造謠,說骨瓷是使用死去的動物骨頭燒製的,只怕誰也不會來買了。東方人對於死去的任何東西,都是相當忌諱的。他已經為骨瓷想好了一個替代名字,叫做白玉瓷。這個名字雖然有點俗氣,卻是正好描述出了骨瓷的特點。

大明朝的各種瓷器,青花瓷、薄胎瓷、鬥彩瓷等等,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而骨瓷的唯一特色,就是特別白。陳林主攻的,就是變態的白。

“我要燒製的,是最薄、最白的瓷器!”陳林反覆叮囑三位老工匠。

“公子爺,小的明白。小的馬上就開始準備瓷土。”三位老工匠的技術,的確不是泛泛之輩,他們當然明白陳林的意思。他們當即開始動手準備瓷土。

按照陳林的意思,骨瓷的配方,只有他們三個老人家懂得,其他人都不能告訴。因此,所有的瓷土,都是他們三個完成的。

當然,攪拌瓷土需要的高嶺土什麼的,當然是交給陳守業來完成了。

要將動物的骨灰,都加入到瓷土裡面,的確是一件新鮮事。儘管有陳林提供的明確的比例,三位老工匠依然是覺得有些惴惴不安的,生怕自己是做的不好。

好在,陳林就在旁邊監工,發現有不妥當的地方,立刻返工。連續搞了三四天的時間,第一批的瓷土,才算是準備好了。剩下來的,就沒有陳林什麼事了。

要燒製什麼樣的瓷器,要怎麼做胚,要怎麼打磨,要怎麼上釉,要怎麼掌握火候,那都是老工匠的事情了。陳林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他們的士氣。

骨瓷是需要第二次燒製的,就是第一次燒製出來以後,還需要加工,還需要上釉,才能進行第二次的燒製。因此,中間的過程,需要相當多的時間。

一直到二月上旬,第一批的白玉瓷,才算是正式的出爐了。

“雖然看起來是不錯。但是,距離真正的上檔骨瓷,似乎還有差距啊……”看著大明朝的第一批骨瓷,陳林倒是一點激動的心情都沒有,顯得相當的冷靜。

主要原因,乃是前世的時候,已經看過太多的高檔的骨瓷,眼光情不自禁的就有些高了。而眼前燒製出來的這些骨瓷,質量只能說是一般,算是勉強過得去。如果是普通的酒店使用,應該還可以。但是,如果是高檔的酒店,使用這樣的骨瓷,就有點掉檔次了。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錯誤的認識,才會導致陳林一點興奮激動的心情都沒有,反而是感覺有點擔心,不知道這等質量的骨瓷,是否能夠在大明朝佔據一席之地。

要知道,青花瓷、薄胎瓷之類的高階瓷器,就不用說了,就是新興的鬥彩瓷,都是相當搶手的。骨瓷想要搶佔市場,至少要壓倒鬥彩瓷之類的。如果能夠和青花瓷、薄胎瓷之類的平起平坐,那就最好不過了。問題是,骨瓷能夠做到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