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慶府逗留了好些天的時間,陳林終於是來到了紅廟鄉。

劉鼎新依然是在水塘村釣魚,孤零零的一個人,很可憐,幸好已經沒有人前來襲擾他了。

看到陳林到來,劉鼎新也是一點反應都沒有,感覺就像是看一個陌生人似的。陳林也不做聲,默默的站在他的身邊,靜靜的看著他釣魚。劉鼎新的涵養功夫,似乎有所進步,沒有以前那麼焦躁了,時不時的都有魚兒被鉤上來。

一會兒的功夫,在劉鼎新身邊的木桶裡面,就已經裝了三條鰱魚了,加起來大概有七八斤重。要是在以前,絕對是一頓美味了。但是,現在,劉鼎新已經不需要了。他將釣上來的鰱魚,看了看以後,又放回去池塘裡面了。

現在的劉家,在陳林的“強行房貸”之下,已經是衣食無憂,不需要這些鰱魚來改善伙食了。劉鼎新之所以繼續在這裡釣魚,完全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性情。大概是他自己都感覺到,自己的脾氣,有點太著急,太急於求成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玉成,我的彈劾奏章已經遞上去了,經過南京兵部尚書轉送京師,就看結果如何了。”劉鼎新開門見山的說道。

受到未來女婿的刺激和慫恿,劉鼎新的心思,頓時活躍起來,用了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極其有力,極其尖銳的彈劾奏章,正式彈劾收復萬安。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字字血淚,字字誅心啊!

“安慶府知道嗎?”陳林謹慎的問道。

“不知道。”劉鼎新回答。

陳林就欣慰的點點頭,說道:“那就太好了。”

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劉鼎新的彈劾奏章,連安慶府都出不去,被堵截了。

須知道,安慶府的傳奉官數量之多,估計是天下所有的州府當中最突出的。劉鼎新彈劾萬安,其實就是衝著他們去的,他們不會不知道。因此,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將劉鼎新的彈劾奏章攔截下來,跟著就來找劉鼎新的麻煩。

現在好了,彈劾奏章不需要經過安慶府,直接到達南京兵部尚書王恕的案頭,由他轉呈京師,肯定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陛下的面前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最後應該是落在萬安的手中。至於萬安本人會有什麼反應,暫時還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萬安本人的反應,和萬貴妃的病情,絕對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萬貴妃病情無恙,萬安的反應就會相對激烈,有恃無恐。但是,如果萬貴妃的病情危殆的話,萬安就不敢怎麼樣。

其實,反過來,透過萬安的反應,也可以大致的判斷出萬貴妃的病情。如果萬安強硬反擊,對劉鼎新窮追猛打,說明萬貴妃應該沒有大礙。相反的,如果萬安按兵不動,裝作不知道,那說明萬貴妃大去之期真的不遠了。

陳林很想問問,劉鼎新到底是透過什麼樣的渠道,將彈劾奏章遞送上去的。但是,最後卻是沒有問出口。以劉鼎新的進士身份,肯定是有一些門路的。既然劉鼎新不說,他就沒有必要開口了。如果劉鼎新願意告訴他,日後自然會告訴他的。

幫助劉鼎新收拾好釣魚工具以後,兩人慢慢的回到劉家。卻是劉家已經搬到了劉氏宗祠的角落去居住了。劉鼎新的壞脾氣,再次一覽無餘。說過要搬家,就是真的要搬家。

不過,劉氏宗祠的情況,倒是比原來的住所好多了。畢竟,各個地方的宗祠,都是相對穩固的,能夠有效的遮風擋雨,地方也是相當的寬敞。劉氏在紅廟鄉,也算得上是大家族,宗祠當然不會很寒酸。

至於居住在宗祠旁側,晚上會不會感覺到陰森森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劉家有三個男丁,加上劉鼎新就是四個男人,應該不會害怕鬼神什麼的。唯獨劉瀅年紀小,又是女孩子,對宗祠的環境顯然是有點不適應,感覺有點怕怕的,平時總是黏著自己的母親。

陳林這次前來看望劉鼎新,除了禮尚往來之外,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向劉鼎新詳細的瞭解南京六部的各項職能。後世的很多資料,對此都語焉不詳。可是,陳林感覺,自己的老爹,還有未來岳父老爺子,以後只怕少不了和南京六部打交道。

大明朝有一個很奇怪的潛規則,就是北京方面任命的官員,南京六部一般都不管。就算是考察什麼的,也都是北京方面派人來完成。但是,南京方面任命的官員,也希望北京方面不要管得太多。之所以是希望,主要是北京方面的權力才是最大的。如果北京方面堅持要插手的話,南京方面也是沒有辦法的。

如果說,王恕真的透過自己的關係,讓劉鼎新官復原職的話,那麼,劉鼎新就屬於是南京方面任免的官員了,和南京六部搞好關系,那是非常必要的。

“玉成啊,你還真是懂得鑽營啊!你才多大年紀啊?”劉鼎新哭笑不得的說道。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和陳守範兩人,都是循規蹈矩,廉潔奉公的典型。對於投機鑽營,溜鬚拍馬這一套,都是非常反感的。偏偏陳林這個小家夥,卻是對官場內的事情,鑽研的一門兒清,感覺比他們還會做官。

“伯伯,你怎麼能這樣說我呢?我已經說過了,做奸臣要奸,做忠臣更要奸,否則,忠臣怎麼鬥得過奸臣?你和我爹,都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可謂是國家棟梁,中流砥柱。但是,你們和奸臣相鬥,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啊!如果沒有我在旁邊出謀劃策的話,你們豈不是要解甲歸田?”陳林毫不掩飾的說道。

“你啊你……”劉鼎新越發的哭笑不得,指著陳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陳林這番話,是典型的話糙理不糙。的確,他和陳守範,都不太適合混官場。因為,他們都不懂得如何迎合上官,如何********。這樣的官員,就算是在太平盛世,都是很難被提拔的。只是,他們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性格。

“劉伯伯,我說的是大實話,你可不能否認。”陳林一本正經的說道。

“玉成,你小小年紀,就如此的圓滑,日後真怕你會走上歧路啊!”劉鼎新嘆息著說道。

“劉伯伯,你過濾了。有爹爹和你的管教,我就算走上歧路,也做不了什麼壞事吧?”陳林輕描淡寫的說道。

劉鼎新就沒有再說什麼,開始介紹南京六部的功能。

南京六部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仍然在南京保留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當時,每部只設一個尚書,兩個侍郎,沒有其他人。南京六部衙門行文時要署名“南京X部”字樣,以示和北京方面有所區別。

“最開始的時候,的確是只有一位尚書,兩位侍郎。冷冷清清的,連一個做事的人都找不到。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被貶斥到南京的官員的數量逐漸的增加,沒有足夠的職位安置,又設定了數十名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基本上就是完整的六部了。就算是沒有北京方面,南京六部也完全可以承擔起管理全國的重任。”劉鼎新緩緩的說道。

所謂的各種原因,其實就是土木堡之變以後,原來的皇帝被韃靼人俘虜,新的皇帝登基,撤換了大批忠於原來皇帝的官員。但是,沒想到,數年以後,被俘虜的皇帝,居然被送回來了,而且,最後還成功的翻盤,又重新登上了皇帝位,於是,又有大批的官員被撤換。

這些不受皇帝待見的官員,大部分都被打發到南京來安置了。這樣一來,北京方面就算是消停了,皇帝也不需要整天對著一群不喜歡的人鬱悶了。問題是,南京方面卻是越來越熱鬧了。

這麼多的官員被打發到南京來,總得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啊,不然,無所事事的他們,閒的蛋疼,就只有到處寫奏章彈劾人了。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光是寫奏章就鬧得南京紙貴的。於是,皇帝只好給他們一點真正的事情做,免得他們太無聊,太空虛。南京六部的職能擴充套件,就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的。到成化年間,南京六部已經具備相當的職能了。

除了六部之外,南京還設定有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北京所在為順天府,南京所在為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很多人都以為,南京六部大都是沒有實際職權的掛名管轄,供大臣養老或者是給被貶職受排擠的大臣提供去處的職位。事實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雖然南京六部的權力遠遠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南京六部也有一定職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面,說話還是挺管用的。主要是因為南京所在的南直隸地區,管轄十五個府又三個直隸州,相當於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之地,卻不設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三司,原來三司執行的職權便由南京六部負責,其中又以南京戶部、南京兵部的權力最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