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兒子,也十幾歲了,是當朝的皇帝。不過,還未親政,因為實權還掌控在當朝攝政王手中。而這個攝政王,就是太后曾經的情人。年少的時候,原主與攝政王,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兩人感情甚篤,曾經約定好,將來是要做夫妻的。

可是,世事弄人,原主陰差陽錯下,進宮做了皇妃。而攝政王那時,只是一介親王,是那時皇帝的親弟弟。兩人無奈之下,只能分開,一個進宮做了皇妃,一個也另娶了王妃。可是,他們對彼此的感情,一直沒有放下過。

他們是被生生拆散開來的,心裡如何能甘心。而且,他與那時的皇帝,還有其他方面的恩怨。或因皇權,或因母親之逝,還有奪愛之仇,他與皇帝誓同水火,無法相容。可是,他畢竟是皇帝,權勢過大,攝政王只能暫時隱忍,蟄伏起來,再圖以後。

原主那個時候,一直暗中在幫助他,幫他避過了多次危險。甚至於,在皇帝發難,他被打入大牢的時候,她也暗中周旋,救他出來。也是因此,攝政王對原主,越發情深難以自拔。同樣,在原主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會出手相助。

兩人一直相互扶持著,本來,他們沒有越矩過一步。可是皇帝知道,他們以前的事情以後,開始懷疑原主與他。皇帝故意冷落原主,任由其他妃子,對她冷嘲熱諷著,偶爾為難她一下。皇帝就是想看到,原主求饒,向他服軟,求助。可是原主的性子,向來堅韌隱忍,就是不願意服軟。

寧願與皇帝一直僵持著,也不肯退讓一步。而且皇帝越是逼迫她,只會把她的心,越加逼向攝政王那一邊。在原主心裡,只有攝政王才是她心中,一直的英雄與將軍。本來,她對皇帝還心存愧意,覺得對不起他的情意。可是,皇帝後來的所作所為,直接讓原主對他,徹底失望了。

終於,兩人相互扶持著,支撐著對方,熬過了那段歲月。可是,原主的兒子,出生了。這個時候起,原主的心,就有所改變了。以前,她的心裡,一直向著攝政王,只為他考慮,也只關心他的心情。可是後來,有了兒子以後,她把這份關心與感情,分了一半在兒子身上了。

當皇帝駕崩,傳位於她的兒子時,她成了太后。她的兒子做了皇帝,而他成了攝政王殿下。原主對他的關心與情意,越來越少了,原主開始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兒子。可是,攝政王對她,還是一如從前,一往情深,從來沒改變過。

這樣下去,他們的感情付出,註定是不平衡的了。一開始,皇帝還小,他們之間的衝突,幾乎沒有。她是太后,他是攝政王,看在她的情面上,他一直盡心盡力教導著小皇帝。皇帝小的時候,不明白權力是什麼,所以對這個皇叔,他還是很聽話的。

並且,他對這個皇叔,是仰慕的。因為皇叔,是大英雄,大將軍,他好厲害的。可是,隨著皇帝越來越大,他們之間的矛盾開始越來越多。最重要的一點是,小皇帝與攝政王之間,衝突越來越多。而且,小皇帝在一次無意中,偷聽到了太后與攝政王以前的事情。

他認為,攝政王討好他,對他好,只是為了討好他的母后而已。是皇叔在覬覦自己的母后。甚至於,攝政王對他,越關心,越想與他情同父子,在小皇帝心裡,也變成了皇叔想要取代他的父皇。因為皇叔喜歡他的母后,所以想要取代他的父皇,與母后在一起。

於是,小皇帝對他,只會越來越厭惡。而且,朝政大權,全掌握在攝政王的手裡,也讓小皇帝越發不滿。他已經長大了,卻要事事聽從皇叔之意。他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主。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那些官員,只會向攝政王稟報,而不是對他這個皇帝。

於是,兩人之間的爭鬥,從一開始的暗鬥,到後來的明爭。甚至於,皇帝暗自聯絡了一些人,設下陷阱,要陷害攝政王,把他一舉拿下。可是,他忘記了一點,就是他的翅膀羽毛,還沒長齊呢。他帶來的人,根本不敢,對攝政王動手。

更別說,將他一舉拿下,小皇帝的構陷與設計,讓攝政王對他徹底死了心。他對小皇帝如此盡心盡力,忠心耿耿,換來的是小皇帝的懷疑與猜忌,還有他的構陷與要殺了他的心思。攝政王對原主明言了,他已經對這個侄兒寒心了,以後莫要怪他無情了。

原主其實一直都很為難,她夾在他們叔侄中間,是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兒子以為她,一直站在皇叔那邊,幫著皇叔;可是攝政王卻以為,原主一直心疼兒子,忽略他的感受,讓他一退再退。原主不是不關心他,只是不能只關心他一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她還是一個母親,自然疼愛自己的兒子,顧忌兒子的感受。終於,到了兩人決裂的時候,攝政王死心離開。原主卻只能,偷偷地落淚。可為了兒子,她不得不走出那一步。到最後,一次出戰中,本來只是攝政王領軍出征,可是小皇帝卻認為,他是要大功獨攬,所以要與攝政王一塊出征。

這樣一來,皇帝才是這一次的領軍主帥。可是,小皇帝忘了,軍中大部分的將領,都是攝政王這些年來,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全軍上下,只聽從攝政王一人的軍令。至於對他,卻只是表面恭敬,實則一切還是要請示攝政王之後,才能做的。

小皇帝在軍中,還是不甘心,暗中派心腹,想要算計攝政王。比如,有一次中,攝政王基本已經打贏了。所以,他派了一隊士兵,護送皇帝先行回城。可是皇帝卻暗中算計,叫心腹回來,稟告攝政王,說是皇上遇險了,遭遇敵軍圍困。

特傳攝政王前去,救駕。攝政王去了,卻發現身中陷阱,還被那個冒充皇帝的人,砍了手臂一刀。攝政王這一回,是真的怒了。他知道,這一切,不過是一個計而已。小皇帝根本沒事,故意設計,引他前來,讓他落入這陷阱之中,要誅殺他而已。

可是,他帶領的軍隊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士兵,豈是皇帝身邊那些侍衛能比的。所以,毫無疑問,這一次算計,失敗了。

小皇帝那個時候,躲在另一邊,還以為已經得逞了呢。可是,他遲遲等不到,他派出去的那個心腹,回來告訴他一切情況。當小皇帝帶著僅剩的人,從隱藏之處出來時,正巧遇上了敵軍。這一回是真的遇上了敵軍,小皇帝身邊只剩下兩百侍衛了。

不得已,他再次派出另一個心腹,前去向攝政王求救。自己則與剩下的人,一起血戰到底,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就算是戰死,也不能落入敵軍之手。那個心腹拼死衝出了重圍,來到了攝政王的大營。

他向攝政王求救,說是皇帝被敵軍圍困,危在旦夕,請殿下立即去救駕。可是,這個時候攝政王已經上過一次當了,只換來一刀與算計而已。他本不相信,不願意去,可是心腹急切之下,一再跪地磕頭,請求他去救皇上。

攝政王最後,還是,信了他的話。他帶了一隊士兵,親自領隊,去救小皇帝。果然,當他帶人趕到時,小皇帝身邊,已經沒有護衛的侍衛了,只剩下他一人,還在苦戰。要是他晚來片刻的話,小皇帝只能,以死殉國了。

本來小皇帝堅持到最後一人時,已經失望了,也絕望了。他已經準備好,要自盡了斷自己了。反正,他就算死,也不能落入敵軍之手,用他來威脅母后與他的國家。可就在這個時候,攝政王帶人趕到了,救了他一命。

本來,他們經過此一事,就能和好如初了。可是,有個敵軍將軍,不甘心,臨死前射去一箭。本來是想要小皇帝的命的,可是攝政王擋在了他面前。攝政王中了一箭,他們雖然勝了,卻只是匆忙地回到營帳中。小皇帝立即召來軍醫,醫治攝政王。

可是,那支箭上有毒,而且中箭的位置,又在胸口,靠近最重要的那個位置。軍醫實在無能為力,即使拔了箭,止了血,卻解不了毒。救不了攝政王,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小皇帝終於對這個皇叔,心中再無芥蒂,只有愧疚。

與感激,是攝政王救了他,一次兩次。一次救他於敵軍之中,一次擋在他面前,代替他中了那支毒箭。否則,此刻性命垂危的人,就會是他,而不是皇叔了。

小皇帝對他,如今只有感激與愧疚,再無其他。可惜的是,此時的攝政王,已經快要死了。小皇帝很傷心,很難過,他在醒來的攝政王身邊,懺悔不已。攝政王此刻,只有一個心願了,他想趕回都城去,再見太后一面。

也就是,那個他放在心上,二十多年,愛了這麼多年的女子,想看她最後一眼。小皇帝同意了,安排好大軍之後,就輕車上路,只隨行帶了幾人護衛而已。馬車之中,小皇帝摟著他的皇叔,往都城的方向趕去。而那時,原主在宮中,也似是有感應似的。

原主在宮裡,突然心中絞痛,好像感應到了什麼。就在這個時候,信使來報,說是攝政王殿下中了毒箭,快要死了。於是,原主只帶了貼身的女官一人,就騎了兩匹快馬,往那個方向趕去。可是,終究,她見不到他最後一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