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你這個夜貓子,你想幹活就幹吧,我可實在頂不住了!我要去睡覺了!”說完米雪兒打著哈欠向臥室走去。

不過米雪兒剛一走到臥室門口,又像突然想起了什麼,再次屁顛屁顛地跑了回來。

“對了,喬,剛才有一個問題你一直沒有回答,現在吳明昊走了,你可以跟我說說了嗎?”米雪兒滿臉好奇地望著喬天宇。

“什麼問題?”喬天宇問道。

“喬,剛才你是怎麼發現吳明昊裝扮成克格勃特工潛伏在咱們身邊的?他都化裝成了那樣,可一點自己的樣子都沒有了!我想不通!”米雪兒好奇地問道。

“哈哈哈,看把你給好奇的!”說完喬天宇趴到米雪兒的耳朵上,小聲說道。

“因為吳明昊身上有狐臭,而且是一種味道非常特別的狐臭,我還是第一次聞到那種狐臭,所以他一混到咱們身邊,我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狐臭,對對對!今天晚上都要燻死我了,他的確有狐臭!”米雪兒想起那個味道,噁心地都要吐出來。

“就是啊,那你說剛才當著吳明昊的面,我能說他有狐臭嗎?多打壓人家的自尊心呀!”喬天宇笑道。

“哦哦,怪不得你剛才死活不說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哈哈哈......”得知真相後的米雪兒如釋重負,臉上終於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哈哈,好啦好啦,你快去睡覺吧,我要幹活了,早幹完早睡覺!”喬天宇催著米雪兒去睡覺。

等米雪兒走後,喬天宇便把五瓶紅牛全部灌了下去,接著便來到書房,再次拿起紙筆開始推演起來。

說真的,喬天宇之所以一直懷疑美國財政部和高盛集團聯手的整個計劃背後還另有陰謀,主要是基於喬天宇對美國財政部和高盛集團一貫行事風格的判斷。

要知道,自從二戰以來,尤其是美蘇冷戰結束後,作為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憑藉它超強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一直推行霸權主義,充當著“世界警察”的角色。

世界各國已經對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無理強盜行徑早已司空見慣,美國**也極少跟人講道理。

所以按照喬天宇對美國**行事風格的瞭解,如果美國財政部想要解決“外交債券”困境,他們可沒有那麼多耐心部署一場長達五年的計劃。

一般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會盯緊“外交債券”的大機構持有者,只要那些機構持有者有一點瑕疵或違規操作被揪住,美國財政部肯定就對他們一通嚇唬,威脅他們要怎麼怎麼著。

最後美國財政部會強迫那些大機構持有者交出“外交債券”花錢買平安,這才是美國**處理問題的慣用伎倆。

然而對於高盛集團則完全不同,儘管高盛集團是世界第一大投行,但高盛集團畢竟是銀行而不是**機構,所以它不可能採取美國**那種強盜行徑處理問題。

而上一世喬天宇在高盛集團供職多年,對高盛集團的行事風格非常瞭解,高盛集團最擅長憑藉它強大的投資優勢涉及出一系列的複雜金融工具,利用市場手段達成目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高盛集團和美國財政部在處理具體問題上的行事風格截然不同。

而美國財政部和高盛集團聯手推出的DBLP債券計劃則帶有明顯的高盛集團標籤,所以DBLP債券計劃應該是高盛集團主導的無疑。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說美國財政部和高盛集團的整個計劃由美國財政部主導還好理解,畢竟“外交債券”是美國財政部的一塊心頭病,他們提前佈局解決這個難題也無可厚非。

可如果這整個計劃不是由美國財政部主導,而是由高盛集團主導,這就有點講不通了吧?

話說高盛集團不惜花費大力人力物力財力精力,部署了一個長達五年之久的大局,難道就只是為了幫美國財政部解決“外交債券”難題?吃飽了撐的!

所謂“無利不起早”,高盛集團可是世界第一大投行,被譽為整個世界金融的大腦,精明的高盛集團一向以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為至高使命,他們怎麼可能沒事幫美國財政部瞎操心?

所以高盛集團設計出DBLP計劃絕不是為了幫助美國財政部,而是另有陰謀和算計在裡面!

而前面已經解釋過,1990年高盛集團是在東南亞四大財團涉足“外交債券”後兩個月就迅速行動了起來。

所以高盛集團明顯就是衝著東南亞四大財團以及他們背後的吳氏叔侄來的!

如果高盛集團真是衝著吳氏叔侄而來,那他們自然知道“外交債券”對吳氏叔侄的重要性,知道吳氏叔侄肯定不會輕易放棄。

而現在高盛集團又利用DBLP債券做了這個局,把“外交債券”明碼標價掛在那裡,明顯不就是在等著吳氏叔侄拿著巨資去自投羅網嗎?

這才是喬天宇最最擔心的事情,跟高盛集團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絕對馬虎不得!

所以喬天宇要務必要敢在今天晚上十點之前搞清楚高盛集團到底要利用“外交債券”搞什麼名堂,不然真要追悔莫及!

那該如何才能搞清楚高盛集團的陰謀呢,現在時間緊迫,肯定容不得喬天宇去慢慢滲透調查,所以這一次喬天宇又必須要劍走偏鋒了!

想到這裡,喬天宇便把調查目標對準了高盛集團和美國財政部整個計劃的核心---DBLP債券!

喬天宇的想法也並不複雜,也可以說跟此前喬天宇研究英鎊匯率防控體系時如出一轍。

那就是與其漫無目的地大海撈針,還不如從DBLP債券入手,只要能夠找到DBLP債券的設計者,不就能夠很輕易地找到他們的陰謀所在了嗎?

說真的,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個金融衍生工具還相對匱乏的年代,就能設計出DBLP債券這種高等級“二次證券化”債券絕非易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