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人的狠辣出乎李來亨的意料,在寨子出現缺口後明軍隨即選擇搬運石料來填補窟窿。

但看到缺口的奧斯曼人就像是蒼蠅看到了食物,眼神中透露出了十分貪婪的目光。

他們蜂擁而至,想要藉著這個缺口開啟局面。

哪怕明軍投入了再多的人數,再絕對人數上也是遠遠不及奧斯曼人的。

一波又一波的攻勢終於讓明軍力有不逮。

多次的累積出現了質變,明軍最終被沖垮了。

李來亨緊緊攥著拳頭,眼神之中透露出不甘。

怎麼會這樣?

怎麼會變成這樣?明明按照計劃,所有奧斯曼士兵都逃不出峽谷的。

這讓他如何給晉王殿下交待?

事已至此抱怨似乎沒有太多的意義,劉興明只能選擇儘可能的撤離,保證麾下將士的安全。

畢竟在缺口被衝開的情況下,明軍人數的劣勢就會被充分的放大。

這種情況下要想打贏這一仗不說是痴人說夢,那也是萬分艱難的。

劉興明不是一個缺乏理智的人。事實上,他十分的理智。

避其鋒芒保存實力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撤軍。”

無奈之下,李來亨還是說出了這兩個字。

...

...

劉體純那裡的情況也差不多。

作為唯二奧斯曼人可能退走的口子,他們在這裡佈置下了重兵,想著可以全殲敵軍。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設想的那樣。

奧斯曼人在絕境之下找出了求活的唯一途徑並毫不猶豫的堅決貫徹之。

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有人抵禦的了猛烈的炮火。

畢竟明軍也是血肉之軀,不可能靠血肉之軀去堵火炮,何況也堵不住。

保存實力並不是可恥的表現,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這場仗會打很久,絕不會輕易的結束。

恰錄罕死裡逃生之後立刻帶著部下撤離了這一危險區域。

毫無疑問,此前他是著了明軍的道了。

明軍提早就佈置好了一切,留了一個口子,等著奧斯曼人自己鑽進去。

關鍵問題是恰錄罕毫無察覺,真的一頭鑽了進去。

現在回想起來,恰錄罕感到十分羞愧和自責。

畢竟以他的經歷不至於表現的如此莽撞。

細細想來他還是感到很後怕的。

萬一沒能衝出峽谷呢,萬一他們真的死在峽谷裡呢。

那可是三十萬大軍啊,這要是精銳盡失,奧斯曼帝國可能就要一蹶不振了。

恰錄罕是新任蘇丹簡拔的臣子,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最大受益者。

他自然不希望這一切發生。

但現在他即便成功的逃出昇天,但是兵力也折損不小。

這樣寸功未立的返回到奧斯曼,蘇丹陛下一定不會饒恕他的。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恰錄罕就決定繼續留在薩非帝國戴罪立功。

不說攻下薩非帝國的王都,至少也要在薩非帝國的身上狠狠的削下一塊肉來,讓他們知道奧斯曼人不是好欺負的。

若是任由波斯人和明軍這樣囂張,那不說這一次,以後他們見到明軍和波斯人恐怕都抬不起頭來。

若是因此有了恐懼的情緒,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只不過,接下來的計劃得從長計議了,再不能一衝動就做了決定。

...

...

戰事暫時告一段落,李定國召集了眾將分析覆盤。

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是遭遇戰,明軍表現的十分之冷靜,在每一個環節的處理上也十分的細緻,基本上不存在明顯的失誤。

從結果上來看,這場戰鬥雖然沒能對奧斯曼人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但仍然讓奧斯曼人實力大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奧斯曼人接下來怎麼做李定國並不清楚,但他知道從眼下的情況來看,至少奧斯曼人不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推進了。

可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為一旦奧斯曼人冷靜下來開始動腦子,就容易讓人琢磨不透了。

若是奧斯曼人隱藏在暗處暗暗發力,其對於明軍的傷害是未知的。

此番李定國就是想要聽一聽眾將的意見。

“諸位都說說吧,眼下我們該如何行事。”

李定國掃了在座眾人一眼,滿是威嚴的說道。

“啟稟殿下,末將覺得不妨以不變應萬變。”

李來亨沉吟一番道:“眼下的情況有所轉變,敵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我們不好直接出招,最好等到敵人出招,我們再見招拆招。”

李定國蹙眉道:“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本王就是覺得如果真的什麼都不做,等著奧斯曼人出招,有些過於被動了。”

李來亨的這個建議他不慎滿意。道理嘛也很簡單,這不就等於是把弱點全部呈現,等著對手來抓嘛。

“殿下,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興明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發聲。

“興明你說。”

“或許我們可以主動出擊求戰,當然是區域性的襲擾,逼得奧斯曼人不勝其煩,被迫應戰。”

劉興明當然是屬於激進的一派,他很清楚奧斯曼人不會善罷甘休,回到奧斯曼帝國。

他們心裡一定是憋著一股勁,想要找補回來。

所以明軍不妨就“給他們這個機會”。

透過不斷的襲擾讓奧斯曼人忍無可忍最終尋求決戰。

只要把奧斯曼人拉回到明處,明軍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畢竟明軍和奧斯曼軍隊也不是第一次作戰了,彼此雙方都十分的瞭解。

各自有什麼法子兩方心知肚明,擺開了陣仗打明軍還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的。

何況還有波斯軍隊。

再怎麼說波斯人也是一支不小的勢力。

雖然在這次和奧斯曼人對決的情況下波斯人並沒有展現出太強大的求勝慾望。但是至少也可以牽制奧斯曼軍隊,分擔一些明軍的壓力。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李定國是不可能完全繞過波斯軍隊的。

“這個法子可行,我這就入宮和波斯皇帝商議一番具體的策略,儘快的把章程定下來。”

遲則生變,既然已經決定了怎麼做李定國不希望拖下去。

因為他清楚拖的時間越久,變數越多。

至於阿巴斯二世多半不會拒絕李定國的提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