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靜齋別院內,女尼運功抵擋,不過還是連連後退,不一會兒便退到了房門處,夢溪周身散發出強烈波動,壓迫感直衝天際,女尼無法站立房中,被屋內真元之力,轟到屋外。

中年尼姑站在屋外,想要再探究竟,自己從山頂撿到的女孩,竟然如此不凡,難不成是神仙下凡不成,根據骨齡來判斷,此女年齡應該不超過三歲。

若非天人轉生,那龐大的真元之力怎麼可能將自己逼迫退到門外,看來老天垂憐我慈航靜齋,送我如此門人,想來必可探究到那天人之道。

諸位看官沒有看錯,這名中年女尼正是剛剛建立了慈航靜齋的地尼。

夢溪慢慢收回了體內蓬勃的真元之力,慢慢的從半空落回了床鋪之上,伸手一招擒龍功瞬間發動,將地尼從門外擒到門內。

夢溪開口問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請問這位師太,此地可是你的道場?

本座剛剛正在渡劫,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看到小女娃如此功力,地尼雙眼放光,無法再壓抑自己內心的那抹無痕衝動,開口回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位道友有禮了。

貧尼乃是此地的主人,這裡是帝踏峰慈航靜齋,正是貧尼的道場,貧尼是這裡第一任主人,人稱地尼師太。”

夢溪聽後點了點頭問道:“地尼師太有禮了。

請問如今是何年景,帝踏峰又處於何處,為何本座沒有聽說過這處洞天福地的存在。”

地尼慢慢坐到蒲團之上,隨即回道:“道友有所不知,此乃終南仙府隱秘之所帝踏峰,如今北魏被晉所替代,結束了三國之動亂時期,誰也沒想到竟然是司馬一族奪取了天下,成就了一統天下之勢。

真乃時也命也運也造化也,可惜貧尼出家前的夫君學究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自比管仲樂毅之賢? 抱膝危坐,嘯傲風月,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

助東吳借東風? 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談笑間罵死王朗,可惜天妒英才? 死在了五丈原。

一生心血毀於一旦,只怪劉阿斗爛泥扶不上牆,將我夫君活活累死? 我好恨自己沒用? 死後還魂礙於師命? 眼睜睜看著夫君七星燈被破死於非命。

不錯道友想的沒錯,貧尼俗家名字正是黃月英? 我家夫君正是諸葛臥龍先生。”

夢溪聽後淡然一笑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道友真乃性情中人? 我喜歡,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你說的不錯? 人生再世短短幾個秋,凡事都講求一個命數? 你我相遇即是緣分? 沒想到當日渡劫失敗? 竟然可以重塑軀殼? 轉生於三國末期。

本座剛剛觀測到,此山峰內真是別有洞天,還有幾個微弱的氣息,不知道友可否解惑。

另外本座來歷不提也罷,也是亂世之中一抹草芥,本座俗名張夢溪是也,至於年齡修煉不知年,如今不過三百六十九歲而已,讓道友見笑了。”

地尼黃月英聽罷,便知心中所想之事成了,開心的介紹道:“此地乃是終南山秘境之地,外人均不知曉,家師南華上仙。”

夢溪聽後點了點頭說道:“南華真人本座知道,南華老仙本是莊周的道號,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他主張以道為念,心繫天下,他有一身‘太平遁甲要術’是可以逆天改命的神仙術,你能起死回生想必也是託了太平遁甲之能。

記得當初本座修煉之餘,曾閱覽群書,書中記載在漢末之時的巨鹿郡內,南華真人將可呼風喚雨的三卷名為《太平要術》的咒符授予正在山中採藥草的張角。

後在曲陽泉水上又把百餘卷的《太平清領道》讓於吉獲得,此術皆治人疾病方術,名之曰禁咒科。

並在峨眉山中把三卷《遁甲天書》交給左慈,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

天遁能騰雲跨風,飛昇太虛;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雲遊四海,飛劍擲刀,取人首級,藏形變身。

並教李意、紫虛、管輅卜筮之術,李意上通天文,下察地理,中知人之生死吉凶。

紫虛上人,知人生死貴賤,神卜管輅會看天文日月星辰,知周易,仰觀、風角、佔、會,肉眼通神相。”

地尼黃月英聽的魂牽夢繞,激動的不能自已,回過神後開口說道:“不錯不錯,道友所知甚詳,師尊正是蝶夢莊周的南華真人。

道友感知力真乃深不可測,那幾處微弱的氣息,都是家師南華真人,利用回魂仙術,救回來的可憐之人。

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貂蟬,還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大喬與小喬,還有博覽群書學貫古今的蔡文姬。

最後一人正是有洛神之稱的甄姬,這些都是苦命之人,因師尊逆天改命,起死回生安頓於此,昨日已經正是加入到,貧尼的慈航靜齋之中。

貧尼秉承師尊教化天地,承上啟下守護中原文明,除了框扶正義、導正世局之外、還有著重上窺天道的修行。”

夢溪聽後心中嗤笑一聲,什麼窺視天道撥亂反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而且所救之人皆是三國之中有名有姓的才女美女,其中算計可想而知,不過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罷了。

想到此處夢溪盤坐於床榻之上開口道:“如今本座法力盡失,只空餘三百栽的武道修為,也沒什麼去處,不知道友可否收留在下,有幸加入貴齋否。”

地尼黃月英聽罷連忙起身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道友加入我慈航靜齋真乃上天的恩賜,今後我慈航靜齋必定可以成為,天下第一聖地。

觀道友轉世之身還甚是年幼,不如貧尼代師收徒,添為貧尼的師妹,那些師尊救回還陽之人,只能充做門人,這慈航靜齋中師尊不出,便是你我二人的天下,不知師妹意下如何。”

看著順杆爬的黃月英,夢溪雙眸微眯一會兒,跳下床榻躬身施禮道:“師妹張夢溪拜見地尼師姐,今後小妹成長還要師姐多多關照了。”

隨後夢溪與地尼黃月英共同參拜了南華老仙的畫像後,正式的加入了慈航靜齋之後的一些日子裡,夢溪賜予奴僕空間中的僕人們長生之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後逐步將其放出空間,秘密遣送他方,讓其秘密發展壯大。

按下此處兩姐妹各自心中的算計不表,卻來說一說之前消失無影無蹤的主角大人。

我們的暴躁禪師張釋天,隨著那天搖地動的爆炸,黑洞出現將其和大威天龍一同吸入洞內,隨之消失不見。

洛陽南郊入秋景象遍地黃葉,古剎鐘聲響起,寺內僧人開始走動,勞作早課同時進行,寺內建築加起來達數百餘間,儼如一座小城,正中處有七座大殿及一座闊深各達七丈。

主持早課的僧人,竟然是一名年歲不足五歲的小光頭,只見其面色紅潤莊嚴肅穆,雖然身形小巧,但一身龐大氣場,將整座大殿籠罩十分瓷實。

這裡便是與慈航靜齋齊名的淨念禪院了,共為白道武林聖地,寺內所有建築均以三彩琉璃瓦覆蓋,色澤如新,銅殿前有一廣闊達百丈,以白石砌成,圍以白石雕欄的平臺。

廣場正中處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薩騎金獅的銅像龕旁還有藥師、釋迦和彌陀等三世佛彩酌金飾,頗有氣魄。

除了四個石階出入口外,平均分佈著五百羅漢,均以金銅鑄制,個個神情栩栩如生。

進行主持早課的僧人,便是天僧周郎公瑾的師弟,有著降龍尊者美譽釋天禪師。

小禪師在禪院鐘聲響起,便早早出現在大殿之內,開始了一天的早課,今日來講的赫然是金剛經的一段。

釋天端坐高臺,開口之音便猶如洪鐘大呂一般,只聽他說道:“阿彌陀佛!今日貧僧便與眾位,講述一下金剛經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隨著釋天不斷的講述經文,整座洛陽城的上空,出現了萬道金光,地上湧現出五彩斑斕的蓮花,百姓們觸碰到蓮花後,頓時神清氣爽百病全消,連連向淨念禪院方向跪拜。

晉朝駐守洛陽的官員,見此奇異景象,早已見怪不怪,知曉乃是大神通者講經言法所致,當朝皇帝御筆親批,將洛陽城郊一千畝良田,均劃給了淨念禪宗,任其建寺修整。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平淡且無華,釋天在靜念禪院漸漸長大,逐步接收了天僧周郎的權利,漸漸滲透進去,一點點的利用傳送門,召喚神鏡派門人,入駐淨念禪宗。

這時三界之中同樣發生著一些大事。

位處於三界之頂尖強者,居於太微玉清宮的玉皇大帝,竟被人神不知魄不覺的替換掉了。

玉皇大帝全名叫做:“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替換他的赫然便是三千大世界中笸籮世界得準聖高手張昊天,亦是藍星上張夢溪的哥哥。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分三國,三國歸晉,漢朝近百年的分裂割據,造就了無數戰魂英靈。

而地慈航靜齋中尼黃月英不知道的是,誤認為夫君諸葛臥龍慘死於五丈原,殊不知諸葛亮早已被選為第三次封神之人,開啟了封神大幕。

所封人眾盡皆投入幽冥系統之中,填入幽冥界三大地府空缺,其中魏國神眾進入酆都地府,吳國神眾進入陰曹地府,蜀國神眾進入泰山地府。

三國神眾中只有關羽關雲長排除在外,魏晉南北朝直至前隋,關羽都是以毀王身份在幽冥界爭霸稱雄,民間稱其為忠義關二郎。

後至隋文帝時,西方教將其招攬為護法神與韋陀菩薩並為左右護法。

五百年過去了,金蟬子在人間東土轉世輪迴,其中有九世都被指引前往西天拜佛求經,奈何每次都終止於流沙河,被捲簾大將所吞噬。

時間流逝日月穿梭,慈航靜齋中,開派祖師地尼黃月英早已化為一捧黃土,淨念禪宗的天僧周郎也已經煙消雲散。

接管兩派武學聖地的主事人,赫然是穿越而來的夢溪與釋天,他們青春永駐,笑口常開,五百年過去了,始終不老不死不滅,被世人譽為聖地不老仙。

這一日釋天於洛陽河畔,開壇講經說法,有緣者皆來聽講,釋天經過五百年的修煉,再度證得佛陀果位,證得逍遙自在佛。

但不入靈山算不得佛門正宗,不被禪宗祖庭認可,然仙佛許久未曾現世,世人愚昧無知,人云亦云不知神佛,只認釋天禪師。

釋天盤坐雲臺之上,開口講道:“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

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

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

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後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經重遝,文旨互陳。

時所宗尚,皆弘秦本。自餘支品、別偈,不無其流,具如敘歷,故所非述。

夫以靈嶽降靈,非大聖無由開化。適化所及,非昔緣無以導心。所以仙苑告成,機分小大之別。

金河顧命,道殊半滿之科。豈非教被乘時,無足核其高會。

是知五千退席,為進增慢之儔。五百授記,俱崇密化之跡,所以放光現瑞,開發請之教源。

出定揚德,暢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軌,化城引昔緣之不墜,系珠明理性之常在,鑿井顯示悟之多方。

詞義宛然,喻陳惟遠。自非大哀曠濟,拔滯溺之沈流。一極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