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師聽我大概說了說想法,直接就表示了反對。

“小李,我覺得現在還可以,學校不能搞的太大,很多技工學校和職業學校都倒閉了。你盲目擴張的想法是危險的。”

古老師看起來很認真,我覺得這個時候討論這個並不合適,八字沒一撇呢。

只好給古老師說我暫時沒有明確的想法和時間表,只是這麼一說,要讓大家有信心。

“想一下,我們幾個擠在一個辦公室裡還可以,而且很熱鬧。但以後大家發展了人多了怎麼辦,辦公室可能還要換,我的意思是說這個。”

我對古老師的反應有點吃驚,她似乎很是反對把培訓學校做大。

看完辦公室時間差不多就到了中午,我們在著名的紡織廠拌麵吃了拉麵。

紡織廠拉麵的特點是菜分大中小,面隨便叫。大份的菜據說大概夠七八個人拌著面,小份的可以兩三個人拌。

要了一份中份的菜,滿滿的一小盆菜。看到菜到了我們桌上,面就端了上來。

“沒想到中份的這麼多。多吃點菜吧。”我說道。

“小李,我們能吃多少,不過看好你,你多吃點。”古老師和白會計先撥菜拌起了面,那中份菜勉強用去了一個尖。

這個地方吃拉麵是喀什比較特別的一個地方了,他們只提供拉麵和烤肉,拉麵只有這一種形式。

“就算我們來二十個人你要個中份的也給你二十個白皮面,其實這菜如果每個人少拌一些,二十個人可能還真夠了。”白會計笑著對我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看六十的是中份,比較外面十元拉麵來六個,沒這麼多菜啊!”我感慨道,一邊打消了加面的想法,還是多吃點菜吧。

“那是當然了,這個地方的拉麵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這個吃法,能吃的人佔便宜,胃口不大的人也不吃虧。缺點是一兩個人吃有點沒意思,小份菜兩個人吃不完。”白會計說道。

其實我是喜歡吃菜的,中份的菜量差不多相當於我家裡炒兩三盤菜。喀什這個時候拉麵的菜是辣椒、番茄和羊肉。

有點勉強,最終我吃完了這份菜。

“小李,吃不完就別吃了,剩下就好了。或者打包你晚上吃。”古老師看我這麼能吃有點擔心撐著我。

“沒事,古老師,我聽說在民族飯館剩飯不好,會被人背後罵浪費糧食的。”我說道。

“浪費總比撐壞了好。身體可是你自己的。”古老師說。

可是這話說的晚了點,我已經吃完了剩下的菜,不過面只吃了一份。

確實有點撐,但還不至於走不動路。只有半天,古老師也不打算去鄉里了。白會計還有別的事,自己坐公交車走了。

“古老師,您好不容易逃半天課,要不然我請您去喝下午茶!”我說道。

“好呀,去哪裡?”

“先把你的車停回去,坐我的車,我想想? 一陽咖啡怎麼樣?”

“不喜歡!換個地方。”

“黃金樽、其尼瓦克有下午茶? 百年茶館或我的小酒館有沒有能看上的?”我問。

“先去百年茶館吧,我好像沒有去過,聽說過? 去看看吧。”

古老師挺有意思,她一個人基本不逛街? 所以雖然在喀什的時間比我長,但沒我熟悉喀什。

“古老師? 您對縣裡鄉里比我熟悉,那麼多鄉和村,您都能記住,我還要把要做的事記下來。”

一個尷尬的情況是,我經常記不住鄉鎮的名字? 要記在手機上或寫下來。比如明天要去三個鄉去處理事情? 今天我就要在手機上看看那個近那個遠,然後再根據先後次序記下來。明天要跑的時候才不會忘記名字,有些拗口的名字總是記不住或在嘴邊就說不出。

為此還鬧過點小笑話,比如我會說我們買過油條的那個鄉? 或者說有次去有人跳舞的那個鄉。

古老師就會回憶,然後才明白是什麼地方? 但只要她說出鄉的名字我就馬上會想起來。

“這個不能怪你,你應該準備個地圖,經常看就記住了。你算好的了,很多外地遊客是一點也記不住的。就拿疏勒縣來說,十二個鄉,三個鎮,還有林場、良種場、種畜場、園藝場、蠶種場、水產場、種蜂場這些地方。不是本地人記不住。”古老師說到。

“可是您都能記住。還有疏附縣、塔縣、麥蓋提、嶽普湖這些我們去做過培訓卻去的不多的地方。”這是我最佩服古老師的地方,她記這些地名很厲害。

“小李,我一畢業就在在鹽湖化工廠當技術員。後來才去了大學當老師,雖然是專科學校,但那時候當大學老師是比較有面子的。我可能有做老師的天賦,教課的幾個班的所有學生名字和樣子基本上都能記住。最多的時候幾個年級要帶好幾個班的課。三百多人,我點一遍名基本上就能記住,上幾次課之後就不會記錯了。”

這個本事本就是很厲害的一個能力。我到現在還記不住米熱的全名,只能菇麗米熱或者米熱米熱的叫。

“古老師,您說我記不住別人的名字,只叫一部分沒問題吧?比如我管菇麗米熱叫米熱。說實話,我只知道熱依罕,她全名叫什麼記不住。是不是不尊重啊?”

古老師笑了。

“當年我收拾學生有一套手段的。學生都怕我,因為我叫得出他們的名字。你這邊記不住正常的,你從小不在這邊長大,對維吾爾語發音不熟悉,而這邊地名大多數都是音譯過來的,你一來就會正確的讀出來已經很好了。”

“古老師,您在大專院校工作過,為什麼對我想把培訓學校往大專院校方向發展有懷疑態度?”

“不是懷疑,是反對。你還太年輕,如果是在上海或深圳,你有這樣的想法我絕對支援。但這邊的情況有點複雜,槍打出頭鳥,沒有足夠的積累不能做這個事。哪怕你把現在的培訓擴大了十倍,工作人員多了十倍,賺了錢了,我都還會反對往大專院校那邊去發展。我們現在這樣沒人眼紅,搞大了就會有很多其它事出來。”

古老師的意思很明確,不能做大,怕給折騰完蛋了。

“小李,有沒有考慮過為啥喀什就沒什麼像樣的學校?你覺得買買提老師是個合格的大中專老師嗎?這裡的教育基礎還在從小孩子構築,成人的要晚一點才能有合適的發展。不是現在。”

我決定重新去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者把自己教學和實踐結合的想法重新梳理一下,是不是要搞點試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