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參謀長,在你的方案裡面描述到目前的數字化部隊建設只是一個初步的形態,那麼你可不可以就你所設想的狀態或者說階段進行簡單的介紹?”下午的會議上,主要就是這些專家學者對於高城方案的提問。

這個提問的是軍區作訓處的幹部,對於下級單位的訓練安排有稽核管理職責,因此他對於高城在描述部隊信息化建設中部隊的訓練模式以及階段有些疑問。

“張處長,關於數字化建設階段問題,這個也是根據我原來的經驗來分析的。就目前而言,實現前兩個階段的目標沒有問題,最後一個階段的實現還需要我們軍工業的技術革新來提供支援。”高城道。

“方案裡面描述的的三個階段主要是這樣設定的,起初階段主要是作戰指揮系統的研發以及我師內部介面的建設,並制定相應的戰術策略。這是信息化的基礎,我們也清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計算技術,實現部隊的裝置更新換代,戰術的創新發展,這也是信息化的基礎。”高城講解道。

“第二步就是針對系統,採取附加和嵌入的方法,對現有的機械化平臺進行信息化改造。也就是說,在現有的裝備上插入數字化技術或模組,提高裝置效能,這一步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進行展開的一步。”高城繼續講到。

“最後就是大力發展各類精確制導武器,比如我們的反坦克導彈,激光制導導彈等武器裝備,提高我們的軍事打擊能力。這個階段去在前面兩個步驟進行的比較完善的時候同步進行,畢竟高階武器對於數字化要求更加嚴格。”高城把他方案裡面的數字化部隊的發展階段進行了簡單的講解。

那位作訓處的幹部表示清楚了,也對高城方案裡面描述的這個階段表示認可。畢竟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認為高城這種一步一個腳印比較務實,也方便對其進行監督。

“高參謀長,在你的方案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很重大的改變。你要求對全師進行模塊化改編,甚至將前兩年改編的團級單位進行重組,進一步擴大到旅級單位,這裡面有什麼具體原因嗎?”有一個提問的聲音那個會議室響起。

聽到這個問題,高城知道要來了。人事編制問題,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大事,別說高城現在要做的這件事了。

如果這個問題高城沒有一個很完美的答案,估計他這份方案透過額機會希望不會太大。

“嗯,方研究員的問題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可能在坐的各位都對於我方案裡面描述的編制改革,以及這裡的模塊化改編有疑問。前面我們才進行了縮編,你這有重新走回老路,這不是開倒車嗎。”高城自我調侃道。

底下的聽眾沒有發笑,畢竟這種場合也只有高城這種大心臟才有心情自我調侃。

“那麼我接下來就說明一下理由,如果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等我說完以後提出來,咱們能夠當場解決的就解決,如果實在不能圓滿解決,再做其他討論。”高城看了一圈後說道。

“大家都知道,未來的戰爭形式肯定是數字化戰爭,因此我們也在加快打造數字化部隊。數字化部隊的編成應遵循人、武器、計算機三者結合,適合整個作戰部隊資訊流動、資訊共享。”

“而這種編制模式,也是有其需要遵循的原則。這項原則就是多能:部隊規模小,編制少,主要是戰術單位;指揮層次少,便於指揮,提高指揮效率等原則。這也正是我們前面兩年改革的成果。”高城肯定道。

這種編制的特點主要是因為未來部隊主要應付地區發生區域性衝突和突發事件,編組要多能,能快速實施兵力投送,執行多種作戰任務,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快速投送,快速機動,指揮靈活,,協同便捷,生存能力高,射擊精度高,殺傷力強等。

“數字化部隊與傳統軍隊相比,合成度更高、內部結構更趨緊密合理、協同配合能力更佳、綜合作戰能力更強。”高城接著又說道,對於為什麼要進行模塊化編組,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數字化部隊的作戰模式體現為諸兵種組成一體化;編成建制小型化;力量編組模塊化,即採取一種“積木式”編組方式將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基本單位和火力單元,根據作戰情況,成建制地進行重新編組,組成模塊化的作戰集團。”

對於這一點,也是數字化部隊的特點。其不同於傳統部隊的作戰模式,兵種單一化,戰術安排不靈活,它更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快節奏。

“作戰功能多樣化,既能夠遂行諸如應對小規模軍事危機、遏制大規模邊境衝突等戰爭行動,還可以遂行維護和平、人道主義救援、打擊國際恐怖和犯罪等非戰爭行動。數字化部隊的這種編制使得一些兵種界限變得模糊,使我們的部隊逐漸成為多功能部隊的代名詞。”高城講到。

“而模塊化改編後第一,模塊化司令部的功能更加強大,既可履行師司令部職能,又能履行聯合司令部職能,提高了其控制能力。”高城說道改編後的第一條優勢。

“第二,增強了各個戰鬥團隊的偵查能力。我們今後面臨的戰爭形式也決定了我們的主要對抗模式,主要是小規模旅級對抗,甚至是營級對抗。師偵營的下放,能夠增強各戰鬥編組的偵查能力,為其獨立作戰提供更加強大的倍力器。”

“第三,增加航空編隊,這也是為了增強我方空中優勢力量,對於防空部隊的考慮,我會將防空部隊納入火力旅,作為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部隊。這樣也可以大大加強其餘作戰部隊的單獨作戰能力,這也是基於部隊的整體考慮才給出的意見。”

高城侃侃而談,對於部隊的編組改編問題,給出了原因,模式介紹,優勢等多方面的介紹,讓在坐的每一位都以為他好像已經看到了改編後的結果。

“高參謀長,對於你對數字化部隊的方案研究,提出了新的指揮結構,對此你是不是可以進行簡單的介紹?”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問題了,但是高城依然神采奕奕。

“對於我師的數字化指揮體系結構我主要是這麼想的,第一根據上級的賦予的任務以及可能得到的資訊和支援,建立我師的作戰概念圖。”

“二是根據指揮流程和作戰節奏,建立作戰節點連線圖,三是根據戰場實時指揮和控制手段建立”作戰資訊交換流程圖,最後是根據戰場作戰協同關係建立作戰指揮關係圖。”

然後高城又對他這幾個作戰圖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也讓在坐的各位對於數字化部隊的作戰過程中的指揮模式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

就這樣從訓練,編制,裝置,指揮等多方面,軍區專家對於高城的方案提出了疑問,高城都一一回答,在將近晚上八點,這次會議才算結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