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保甲法來勢洶洶, 王安石明擺著仗天子支援, 想要一意孤行。朝中君子只恨不能披心瀝血,好讓天子幡然醒悟。誰料突然間風雲變色, 保甲法竟然一番大改,換了樣貌。

不再抽丁練兵,也取消了上番、教閱, 只是聯戶為保, 穩定鄉里。若有官府通緝的賊匪被保戶所擒,還會給予獎賞,減免賦稅。當然, 若是保中私藏歹人, 一旦發現也要連坐。此法雖還有些什伍連坐的影子, 但是比商鞅的“惡法”已是穩妥了許多。其實大多數官員,反對的也不是結保, 而是操練民兵。一旦那些泥腿子習了武藝, 學了槍棒,不服管教該怎麼辦?至於懲惡獎善, 倒也能減少鄉里的劫盜,可讓富者逸居。

倒是遣散老兵, 擇優安排在鄉間,協助縣尉維持秩序的說法,讓一些人略有顧慮。但是反對的依舊不多。畢竟冗兵人人皆知, 兵不能戰更讓不少有識之士憂心忡忡。若是能裁撤一些只會吃餉躲懶的兵痞, 倒也不是壞事。至於怎麼安排到鄉里, 就是另一件事了,認真操辦,倒也不是不能行。

一時間,這改過的保甲法迎來了不少讚許。還有消息靈通的,知曉了張載在此事中的作用。這位樞密院新貴,看來也要得天子賞識了。

只是高興了還沒幾天,又聽說了樞密院準備推行的將兵法。要把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改為將、部、隊三級,裁汰老弱,合併兵營。兵士不再面上刺字,且要分屬明確的將領進行操練,一改“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陋習。

這下又引來了譁然。不少人搬出了祖訓,長篇累牘唐末藩鎮之害,五代亂兵之禍。還有人苦口婆心的勸說天子,宋遼早已結盟,不該冒然練兵。萬一遼國誤會,豈不是要再起戰亂?當然,這條法度的推行者,也引來了種種非議。有人破口大罵,張載妄稱君子,哪有半分大儒風範?不過是個汲汲於名利,逢迎天子的小人。

對於這些,張載全不在乎,只埋頭修改新法。這將兵法,今歲就會在涇原路試行。涇原經略使蔡挺本就開始著手改革軍事,現在有了朝廷的支援,更能如虎得翼。只要新法在陝西取得成果,蔡挺將來入閣為相,也就順理成章了。

難得的是他的另一個舉薦人呂公著,對於將兵法也大為認同。這下張載就無後顧之憂,能放手革新了。哪怕首相富弼對此事也不贊同,對於張載而言也不算什麼。宰相可以去留,戰事卻不等人。自己十數年養出的名望,又哪裡比得上邊郡將士的性命?

不過比起這些不痛不癢的非議,倒是最近開始流傳的另一樣說法,更讓張載感興趣。球中的大氣若能抽空,留下的又該是什麼?

“甄兄、甄兄!你可去試了吸筒?此物果真能解乏啊!你看看我肩上這個瘀斑,就是吸出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說是文會,但是米芾一上來就捲起了衣袖,給甄瓊看他肩頭吸出的圓圓紅痕。

甄瓊臉都黑了:“這有什麼好看的?我又沒病,才不去拔罐呢!”

這不是有病嗎?沒事跑去拔罐,吸得一身都是坑坑窪窪、紅紅紫紫的,真是讓甄瓊百思不得其解。

米芾卻大搖其頭:“這是為了祛除體內病氣,有人拔出紅印,有人拔出黑印,就是體內毒氣不同。這些都是隱疾,誰知道何時發作呢?再說了,有病治病,無病也能強身啊。此法連子瞻兄都讚不絕口呢!”

聽到他這話,一旁的蘇軾還真贊同的點了點頭:“竹筒在沸水中泡過,觸在身上就有偌大吸力,必然也是氣壓不同。如此吸出體內病氣,豈不是借天地之力強身健體?”

蘇軾對各式各樣的養身法都有涉獵,還學過些道家的吐息和煉丹術,對於這緣自大氣壓力的治療新法,更是情有獨鍾。

甄瓊聽得頭都炸了:“哪有用治病來強身的?再說了,拔罐的竹筒還要在沸水裡泡過,你們就不怕被燙出泡,皮膚潰爛嗎?”

“手藝好的,自然不會。”蘇軾答得相當坦然,還頗有些自得的道,“況且熱氣也能讓氣壓出現差異,此事不值得深究嗎?”

想研究你好好研究啊,靠拔罐算什麼事兒?甄瓊都快氣笑了:“如此說來,用火加熱玻璃罐,再扣在肉上,豈不能觀察的更細緻?”

他們那邊也有拔火罐的,但是誰沒事會用這法子研究大氣壓力啊?這群人到底懂不懂什麼是格物?!

誰料他這氣話,讓兩人眼睛同時一亮。

蘇軾擊掌讚道:“此法甚妙,凌霄子果真有急智!”

而米芾則興高采烈的用力點頭:“就是!換了玻璃罐,可比竹筒乾淨多了。再用火燒一燒,定然細蠱全無!”

他還發愁竹筒不潔,每次去拔罐都要店家換筒子,認真煮過才上身。要是以後用自己的玻璃罐,髒了好好洗洗不就成了?

甄瓊:“……”

行吧,你們愛拔就拔吧!

一旁沈括卻笑道:“錢太醫也說了,宮中有人開始精研吸筒法,說不定以後真能自成一派,有類針石呢。不過吸筒的原理,並非是氣壓受熱就會減少。而是空氣一旦受熱,就會膨脹,扣在身上又驟然降溫收縮,這才生出了壓力差異,能吸起皮肉。”

聽聽,這才是人話嘛!甄瓊頓生知己之感,還是沈括最靠譜啊!

蘇軾卻被這話題勾起了興趣:“我曾在冬日凝水成冰。那冰坨會鼓出碗來,分明比原先還大。怎麼換成空氣,遇冷就會縮了呢?”

“水成冰,是變了形態,這熱脹冷縮,得是同一物才能顯出。就像家中鋪的地板,若是用料不佳,到了夏日就會突然膨起,到了冬日又收縮露出縫來,就是因為木料熱脹冷縮的緣故。”沈括耐心解釋道。

這就比較好懂了,就連米芾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燒水的時候,水汽能頂開壺蓋,也是熱脹冷縮嗎?”

“水化氣,氣凝水,並非單純的氣壓之變,而似另一種力。此事我還在跟子容兄研究,一時半會還無法作答……”說到這裡,沈括突然住了嘴。只見米芾兩眼都有些放空了,一副雲裡霧裡的模樣。他不由笑道,“不過吸筒法,確實是因為熱脹冷縮生出了壓力差。”

米芾這才緩過神:“你們這造化之道,還真是麻煩啊!”

甄瓊臉又黑了:“這是格物之道,不是造化大道!”

格物是研究物性本身,而造化則是究其變,怎能同日而語?!

米芾只當自己沒聽見,又興沖沖道:“這幾日伯時兄正在家潛心畫寶應觀演法圖呢,說是十六匹駿馬拉球,讓他靈感勃發。”

這人就只看到了馬拉球嗎?大氣壓力不才是讓人震撼的嗎?

甄瓊剛想說什麼,蘇軾已經想起了今日正題,趕忙問道:“這些天眾人都在議論,抽出球中之氣,球中還存何物?那麼大的鐵球,中間無水也無氣,莫非真成了空?”

嘿呀,總算說道正題了。甄瓊趕忙點頭:“可不就是真空嘛。我跟存中兄也商討過這問題呢,真空才是天地之極,萬物之始。隨後生氣,衍化萬物。”

這可是蘇軾從來沒聽過的理論,他兩眼都放出了光來:“此話頗有玄理啊!”

甄瓊:“???”

這跟玄理有啥關係?

然而蘇軾已經轉頭,對沈括道:“存中兄也認為世有真空嗎?”

這已經觸碰到了他藏著的秘密,如今該是揭開一角的時刻了。沈括輕輕吸了口氣,鄭重頷首道:“應有真空,只是此物不在你我身邊,而當在天穹之上。沒有大氣之壓,萬物混沌一體,托住了日月星辰。”

蘇軾輕輕嘶了聲:“這是宣夜說?”

他也是遍讀百家,博古通今的人物,自然也聽說過“宣夜說”。只是此說法,稱日月星辰浮在氣中,其行止依靠氣來推動。現在到了沈括嘴裡,卻成了一片真空,星辰浮於其上。那日升月落,斗轉星移,靠的又是什麼?

蘇軾想不明白,也就問了出來。沈括卻也搖了搖頭:“此事我也尚未參悟。只是若星辰為氣,豈不消散?唯有浮於真空,方能成型。”

這也是宣夜說的一種理論,日月星辰都是由氣組成,能發光發熱,卻沒有堅固的大地,故而才能飄在天穹。

可是氣體構成的星辰,要如何才能不散呢?這就出現了悖論。而宣夜說只能用氣來解釋,終究不能服眾,才讓渾天說成為了主流。

現在沈括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虛空的確為“虛”!也正因此,所有氣體構成的星辰,才能固定形狀,浮在天穹。曾經被丟棄在故紙堆中的宣夜說,也因這散發出了嶄新生機!

一時間,蘇軾也有些痴了,不斷的捋著鬍鬚:“此言也有些道理啊,當著文才是……”

看著蘇軾神情,沈括微微松了口氣。蘇軾天生好奇心強,遇到不明之事,都忍不住要研究一番,寫出讓人驚歎的雄文。有了他這杆妙筆加持,想來真空之說,也能傳播的更遠些了吧?

※※※※※※※※※※※※※※※※※※※※

吸筒法就是拔罐在宋代的稱呼,用竹筒浸沸水產生吸力,不過還是治療外傷為主,算是種拔毒的法子,用於吸血排膿。不過一折騰,就要接近現代的療法了。

宣夜說的宇宙無窮論,星辰都是由氣體構成,氣是萬物本源,其實跟現代的發現已經頗為相近了,只是無法解釋天體的運動軌跡。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夏賢月、八月桂花香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老鼠、ad、心寬腿長雙商線上、leo旺仔qq糖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東越啾 80瓶;fu看天下 50瓶;雙生萼、鈴兒寶貝、三工 30瓶;5343391、小喬流水人家、兔子的耳朵長 20瓶;遠距離旁觀紅杏與牆 12瓶;澹臺夜、okema、32783353、飛鳥木頭人、米拉耶亞、大貓大貓 10瓶;靈兒 6瓶;河蟹掉你、chris、hattie 5瓶;榛子一粒 2瓶;靜默頹敗、丹桂飄香、秋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a>)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