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去給你嬸孃幫忙洗衣服!”吊著斜三角眼,身形如同被壓彎的瘦竹竿,雖是一身粗布麻衣但也沒有什麼補丁,漿洗的也還算乾淨,在這農家來說林二喜也算是個體面人。

“二叔,我餓……”被喚作狗子的卻是縮在牆角石頭上曬太陽髒兮兮的瘦弱小子。

全身的破衣爛衫且不說,在這百草枯黃遍地,寒霜的寒冬,那外露在草鞋外的大拇指卻是被動的滿是龜裂。

別說是露在外邊兒的了,就這單薄衣衫且不說四處還漏風,叫上那草鞋也不保暖,今天這會兒縮在牆角曬太陽,也渾身在瑟瑟發抖……。

“餓?誰叫你這懶貨,昨天不去打柴?”

“你老這麼偷奸耍滑,你奶奶能給你飯吃就怪了。”

“哼,今天要還不幹活,你看你奶奶給不給你飯吃。”

“常福不也不幹活兒,為啥能吃飯?”狗子撇了撇嘴,但也不知道是凍的還是餓的,這一撇嘴都顯得是有氣無力。

“你能和常福比嗎?”

“長福要讀書識字,將來那是要考功名的,我看你這破孩今天是又不想吃飯了,哼……”而人口中的常福全名林長福,是林二喜的兒子今年八歲,因其有個屢試不第的舅舅,從小就被舅舅帶在身邊讀書識字,現在也基本能認識不少字了,反正周邊鄰居有人讀信或者寫信,都舔著臉來林家。

這就讓林家上下,覺得那孩子為林家爭了光,是個能讀書苗子,日後說不得還能考個秀才或者舉人,為他老人家光宗耀祖。

所以林家從老太太田氏,到狗子他爸林二喜的大哥林大喜,沒人會指望林長福幹活,都指望著他好好溫書,過兩年就去參加鄉試。

而比林常福大兩歲的狗娃,同樣作為林家子孫但是待遇卻天差地別,家裡大小活計,只要他稍有片刻空閒那就得上手,不幹?可以,那就沒飯吃。

林老爺子死的時候也算是分了家,鑑於老二家裡以後要供常福讀書,就把家裡僅有的五畝山地全給了老二家。

而老大林大喜,卻是只分到了兩間偏房,外加幾張破漁網,一張獵弓一壺箭。

狗子他娘,生狗子的時候難產死了,這事兒吧,在村子裡一點兒也不少見。

就村子裡的物質保障以及衛生狀況,生孩子能活下來的十隻以二才是正常情況。

村子裡基本上孩子都幫家裡幹活,狗子幫忙幹點兒活兒也算是應當,但是別人家裡犯了錯誤,或是活兒沒幹到位抽兩下也就算是教訓了。

林家人可不是這樣,沒人打狗子,但是卻是動輒就不給他飯吃。

不打他倒不是因為疼愛什麼的,一方面,以後林長福要考秀才、舉人什麼的得有個好名聲。

另一方面,林家也只是勉強餬口,誰有力氣動手去打小皮猴子?更遑論小孩子跑起來,大人還真不一定追得上。

這麼從小到大,狗子能活到十歲也算是奇蹟了。

活是活下來了,但十歲的狗子身高體型,卻還沒有八歲的林長福高大強壯。

比之村裡其他孩子也多有不如,瘦瘦小小的頂多也看著就像六七歲的樣子。

“你爹了?”見狗子死活是不動彈,林二喜也懶得在催他,撇了撇嘴卻是問起了林大喜。

“昨天晌午不就上山了,昨晚也沒回來,想來是昨晚又在山上歇了。”對於那個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老爹,狗子也是不怎麼待見的。

那老爹雖然身形魁梧高大但是從來都只會唉聲嘆氣,家裡不給飯吃也就偶爾給自己幾個野果子墊巴。

更過分的是還偏心那個死胖子林長福,那些下水是還有油脂從來沒自己份。

林家這條件要想供人讀書,卻不是那山上的五畝薄田能做到的,林大喜打來的獵物卻是沒有自家吃的基本都是弄到正上去賣。

那大戶人家有些懶得自己殺,就讓林大喜幫忙殺了,這樣一來下水有時還有些肥油,林大喜就帶回了家。

這些玩意兒,那些能買得起獵物吃的大戶人家不在意,但是在村子裡那也是搶手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個因為靠山村的小村子卻是在一處山坳裡,周邊兒的田地都是一些個相對平緩的山坡上開荒開出來的薄田,勉強能算錯田地罷了,但出產普遍也只能勉強餬口。

所以村子裡,打獵的倒也不在少數,畢竟田地的產出不足以養活所有人。

而林家分工協作就是林老大去打獵賺錢,順便搞點兒山貨貼補家裡,林老二就專門伺候他家那幾畝地,外帶監督長福讀書寫字。

說是讀書寫字,更多的時候卻是還是練字,畢竟書這玩意兒,也不是這些赤貧的農家能夠擁有的。

林家的幾本書,也都是長福借他那個童生老舅的,就那幾本快被翻爛的書也遲早是要還回去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要認真算起來,那幾本書比整個林家的所有家產還值錢。

這話卻是半點兒也不誇張,要放在大的縣城或者府城,這些靠科舉的通用教材書不不怎麼罕見。

但是在靠山村這幾近於蠻荒的地界,物以稀為貴之下這幾本書卻是自然身價大漲。

家裡日常最大的開銷也不是什麼柴米油鹽,而是給長福買的筆墨紙硯。

林老頭子那年代還好,界山腳下的河裡還能搞出一些魚蝦,所以林家才有那幾張藤條泡製後編的網。

只不過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林老頭死前兩年,山腳下的河水就越來越小,原本需要撐著棍子兩撐才能過的河,到最後變成。大人稍微使點勁兒大跨步就能邁過去的小溪。

到了現如今,卻也就勉強夠村子裡人平日裡洗洗涮涮,捕魚什麼的就別想了,原本按照那河流尺寸編織的漁網,現在扔下去卻是肯定被兩岸架主。

往大了能往小裡改,但問題是這水流變小魚蝦產量卻也大幅下降,以前那些二三十釐米的大魚卻是徹底沒有了,和你只剩下一些指頭大小的小魚、與泥鰍,河蝦那更是比螞蚱大不了多少,這樣一來,村子裡原來那些用來逮大魚的漁網也算是徹底廢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