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是直接冊立四皇子朱棣,為太子的話,那麻煩肯定更大。

畢竟老大好歹是長子,至少有個大義名分先天就在,而且老大在諸兄弟當中的威望也不錯。

冊封老大那是幾乎順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不會有太多意外發生。

但要是冊封老四的話,先不說老大的那批屬官會鬧什麼么蛾子。

單單其他兒子的心思,卻是就沒辦法壓的住了。

畢竟老子又不是嫡長子,老朱又不可能把這破書給別人看,誰會知道這老四最後搶了侄兒的皇位,而且幹的還不賴?

也就是說:當下突然替換冊立太子的人選,明顯是沒有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的。

雖然以朱元璋的威望完全能壓的下去,但是老朱今年也40多快50的人了,雖然那本破書上記載的,他還能活個幾十年,但是自己終究有要死的那天。

等到自己一死,除了先天上就有大義名分存在的老大朱標外,誰還能壓的住那些個,跟隨自己征戰半生的悍勇兒子們?

這事兒他還不能和智囊商議,畢竟他的情報來源壓根兒就沒法和別人說。

那本讓他糟心的破書,朱元璋可是不會給任何人看的。

別說是劉伯溫與李善長了,即便是老夫老妻的馬皇後他都不打算說。

畢竟這種事情干係重大,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分變數。

結果就是:老朱這本就不算笨的腦子想了一路,等回到南京眼看就要正式登基了,他卻仍舊沒有想出一個解決方案。

最終在登機當天的前一天晚上,朱元璋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那就是:他需要時間,驗證這書裡所記述事件的真假。

等到驗證完這本書的可靠與否,他就可以按結果來做出相應的決策。

大半夜的老朱派人給禮部官員遞了條子,原本準備在登基大典上同時冊封太子的儀式直接被取消了。

反正不管那本破書上說的,自己還能活個幾十年是真是假,當下的朱元璋覺得自己的身體還是很康健的。

就算活不了幾十年,至少再撐個幾年,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所以他最終決定,冊封太子這事兒還是先拖一拖再說。

老朱正式登基建元洪武,大明朝正式開始了對這片古老土地的統治。

不過民間還是更樂意,把這一年稱作天機十年!

對於朝中的文武百官來說,自家皇帝老大卻明顯有些反常。

不但突然叫停了太子的冊封儀式,而且從那以後誰提“立儲”之事他和誰急眼,誰也不知道老朱到底是怎麼想的。

只有老朱自己知道,他提前十幾年就搞出了錦衣衛,第一批錦衣衛的人手,全部是自大軍的斥候之中優中選優選出來的精銳,可謂是真正的最強錦衣衛。

之所以提前搞出錦衣衛,倒不是老朱想打破那本書中的預言。

只是那本書中記載的明末,讓他對官員不論文武在心底都沒有以往那麼信任了。

畢竟別說那些本沒什麼節操的文官,就連與國同休的的武將、勳貴同樣大把的投降當帶路黨的。

雖然表面上並未表現出來,但是老朱心底下意識的已經不在怎麼信任文武官員。

所以他提前秘密搞出錦衣衛,就是要重新弄出一條相對可靠的資訊來源。

洪武三年,老朱忍無可忍把楊憲給殺了。

洪武四年,傅友德打破了成都,平定了四川。

洪武五年,廖永忠平定了廣西,同年傅友德在甘肅大敗元軍殘部,平定了甘肅。

洪武六年,鑄鐵榜,申戒公、候。

洪武八年,賜死廖永忠,汪廣洋。

這些年的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在按照那本破書當中的記載發生。

雖然朱元璋已經儘量試圖改變了,但是能被記錄上歷史的事件,那無一不是大勢所趨之下的必然事件。

這些事情都是各方面的各種因素聚集之下的產物,朱元璋本人的意志當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要是他強制想改變這些事情,雖然不能徹底改變,但推遲時間或者改變其中輕重他還是能改的。

但是那些事情歷史上之所以會發生,同樣是以朱元璋的性格無法忍受之後做下的決定。

所以儘管很想避免書中的有些事情發生,但是事到臨頭朱元璋卻發現自己不能忍,該辦的還得辦。

結果就是這麼多年的一系列大世界印證之下,無不說明了那本糟心的破書卻有神異之處。

但是朱元璋卻已經沒有下最終定論,他還在等、等著看看洪武十年是不是?真的會有一個叫朱允炆的小子,降生於太子府。

雖然這些年發生了很多已然印證的大事件,但是這些個事兒在朱元璋看來,不要說神通廣大的天機學院了。

即便是他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勢,精心佈局之下都足以促成這些事情的發生。

畢竟這些事情都是人為的,只要控制了其中關鍵的節點,想要控制整個事情的走向還是很容易的。

但是大兒子朱標生兒子這事兒,卻是相對更具有驗證價值。

自洪武九年開始,朱元璋就暗中派錦衣衛把太子府上下,能換的人手基本都不聲不響的都換掉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以說太子府上下的一舉一動完全瞞不過老朱的眼睛,就是在這樣嚴密的監視之下,太子妃呂氏卻是任就,在洪武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下了一名男嬰,並被取名朱允炆!

第一時間得到訊息的老朱,卻是在也沒法自欺欺人了,坐在龍踏上沉吟不語了大半夜。

第二日老朱在暗自加大了“天工院”投入的同時,把諸位皇子都喊進了宮。

誰也不知道老朱到底與諸位皇子都談了些什麼,但是朱允炆降生的第三天老朱卻突然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

那就是:他打算把諸位皇子分封出去,還不等大臣們提出反對意見,老朱直接就言明了,這些個兒子的封地都在大明之外。朝廷提供一部分的糧餉,

各皇子自籌一部分糧餉,出了大明無論是荒漠北疆、亦或者是飄渺海外。

各位皇子能打下多大地盤兒,他的封地就有多大地盤兒。

朱元璋最終想到的解決方案,卻還是得到了天機學院建立分院的啟示。

既然在大明本土,他們能用這種模式與天機學院心照不宣的配合。

那麼讓這諸多皇子出去自己打拼,也總比把他們都拴在大明,最後弄得相互爭鬥來的好。

最終在朱元璋的強勢推動,以及諸位皇子的極力配合下,事兒很輕鬆的就在朝堂上透過了。

畢竟諸位皇子也知道:老頭子雖然一直沒有正式立儲,但是從頭至尾卻是一直屬意的老大。

但是後知後覺的馬皇後,在知道了這件事後,確實頗為埋怨朱元璋。

為這事兒,馬皇後足足有小半年沒有理會朱元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