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兒子回來了。”

“哦,回來了啊,吃過飯沒有?哎,這麼多年都習慣了,總是問你吃了沒有。這會才想起來,你實驗室那邊的飯菜,可比家裡豐盛得多。”

“父親這話說的,食堂的飯菜再豐盛,還是家裡的飯菜才能百吃不厭啊。兒子因為知道今晚要回家,所以故意沒在食堂吃晚飯。”

“那感情好,老太婆,趕緊把晚飯熱一熱。”

作為方山科學院的院士,當前科學院內燃機研發實驗室的負責人朱逵柚,也和其他院士一樣,是有著獨門獨戶三進小院的。在這個院子裡,他的父母、妻子兒女都居住在一起。

母親去給兒子熱飯了,滿臉溝壑,面色黧黑,雙手一層厚厚老繭,一看就是早年吃過不少苦頭的父親吧嗒了一口香菸:“這次又是半個月沒有回家,怎麼,在工作上遇到難題了?”

“是,皇上要求兒子帶領一個工作組研發內燃機,就是那種把燃油加進去,在機器內部燃燒,然後用熱能產生動力的機器。兒子前期研究的方向搞錯了,經過皇上指點後,對皇上說的那個四衝程,仍然不得要領。這決定國運的一戰就要開打,兒子這裡的研究卻始終卡著。這,實在是不敢有半分鬆懈。”

“那是,這一仗,可是關係到我朱家能不能再興盛五百年的關鍵。你身為宗室,辛苦一些也是應該。哦,對了,什麼叫四衝程?”

朱逵柚的父親,叫做朱璟沓,早年因為宗室不得出仕、務農、經商等諸多限制,所以很是過過一些苦日子。雖說大字不識一個,但是老頭子的江湖經驗極為豐富。所以朱逵柚一點沒有輕視父親的想法。在老頭子問到四衝程後,他極為耐心的給文盲父親做了細緻的講解。

“嘁!老子當是何等高深莫測的東西,原來就是這麼個玩意啊。臭小子,就這麼簡單的東西你就弄了這麼久?”

“父親這話怎麼說?”

“在我看來,這個四衝程,說白了,就是先讓油氣混合物同時進去,然後把這個空間密閉起來。而且這個空間頂端應該有個不用人操作就可以激發火花的點火裝置,在密閉的空間裡把油氣混合物點燃。而這東西點燃後,高溫、膨脹,那這個空間的下面,就該有個可以活動的活塞被這點燃的氣體推動,做工。之後,這個封閉空間的另一側,隨著活塞的活動,就會被拉開,讓廢氣從另一側出去。諾,吸氣、點火、做工、排氣,四衝程不就出來了麼?”

說到這裡,朱璟沓的興致完全起來了。他直接讓朱逵柚拿來紙筆,在白紙上做起畫來。

文盲鐵匠不能寫字,畫圖的水準也很一般。但無論如何,他畫出來的東西,已經近似於後世一個最原始的內燃機氣缸了。

“哎呀,我怎麼沒想到可以讓活塞連線排氣裝置,如此就能實現自動排氣?不對,我還可以讓活塞同時連線吸氣裝置。如此一來,吸氣、做工、排氣,就完全實現了自動化。至於點火,哎,我弄一個電動點火裝置,計算好時間,每隔幾秒點一次火就行了啊!父親,您可真是高人,您是怎麼想到的?”

“哎,你呢,出生的時間晚了點,等你要就學的時候,皇上已經登基,改了宗室的相關祖制。所以你們沒有像我們這一代人那樣,為了求生,什麼黑工都做過。因此,在思維上,其實你們的廣度遠不如我們啊。”

在老頭子說了好一陣憶苦思甜的話後,他狠狠的吸了一口煙:“你老子我以前做過鐵匠,當時為了爐內有更高的問題,就要用到鼓風囊和活塞嘛。你看,我們鐵匠燒的爐子原來是這麼個樣子……一樣也需要用鼓風囊吹氣進去,然後還要讓廢氣出來……這個,皇上都明確點出四衝程了,我們這些做過鐵匠的,其實很容易想到的。”

“原來如此,多謝父親指點。”

“幹什麼!又要走?你娘才剛把飯熱好啊。”

“不吃了!兒子這會怎麼吃得下。父親,母親,等兒子把內燃機弄出來了,請你們去南粵正宗吃大餐!”

此時已經是1647年的3月了。朱由棟這會兒當然不知道方山一眾大家們苦苦摸索了近十年的內燃機,最後的臨門一腳被一個不識字的老頭子給撞破。他這個時候,正拿著黎塞留的信件反覆研讀呢。

隨著戰爭的臨近,大明—奧斯曼—歐洲這條絲瓷茶走私線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但越是如此,靠著這條線路維生的人們才越發的瘋狂:戰事一旦開打,絲路將徹底斷絕。一定要在這之前,狠狠的撈上一筆。

由於有了這個壓力,所以走私販子們一改以前透過馬車、步行進行運輸的方式。大規模的賄賂官員,直接用火車進行運輸。所以,從巴黎到伊犁的時間,被壓縮到了三個月以內。

而黎塞留的這封信件,在到達伊犁後,就被當地的錦衣衛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莎車,然後由新疆布政司電報傳送過來。如此,朱由棟才能在出發前,拿到如此重要的情報。

歐洲的兵力配置和初步作戰計劃,其實意義倒不是很大:印度戰役對於大明、奧斯曼、歐洲三方來說,幾乎就是打明牌,拼國力。而印度的地形就那樣,決定了雙方在戰略層面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他真正在意的,是黎塞留提到,歐洲已經研發出了無線電!

這東西的出現就實在是太重要了。別的不說,這次大戰,三方約定的戰場印度,都離自己的本土很遠。故而後勤運輸才是戰爭勝利的根本。而要實現快捷、大量的運輸,就必須仰仗海運。所以,制海權在誰手上,誰就能獲得本次戰役的勝利。

就黎塞留的信件來看,由於奧斯曼海軍的加入,大明在戰列艦上是七比九,略微處於劣勢。但這個差距,其實在朱由棟意料之中——事實上,這個差距比他原本想的還要小一點。可若是對方有了無線電,在雙方戰列艦、重巡、輕巡、驅逐艦加起來超過三百艘戰艦的對戰中,敵人的優勢可就實在是太大了——你總不能讓朱由棟學曹操,把大明的這一百多艘軍艦用電報線穿起來,搞個連環戰艦吧?

以前大家的海戰都限制在兩位數範圍的時候,有沒有無線電其實問題不大:所有戰艦排成一條線,跟著旗艦走就是了。可現在大家都出一百多艘戰艦,鋪在海面上,陣列怕不有幾十公裡。而有了無線電的歐奧聯合艦隊可以統一指揮,大明的艦隊卻只能各自為戰——那還打個屁!

這封信,還來的真是及時啊。看來,有些計劃得稍微改變一下了。

“方正化。”

“奴婢在。”

“打電話,讓首相、副相,兩位樞相,以及方山科學院的傅山趕緊到乾清宮來一趟。”

“遵旨。”

……

“各位,原件應該還在路上,這是電報文,朕讓方正化手下的小宦官們抄寫了幾份,你們先看看。”

待得眾人看完黎塞留的信件後,全都面色凝重,一點沒有提前拿到對方兵力部署的喜悅。

“皇上。”馬士英起身:“這個無線電報,臣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它就是一種不需要實體電線的電報,在空氣中就可以直接傳送和接受資訊。”

“馬相說的可謂精準。”

“嘶~這就麻煩了呀。”樞密使顏思齊一下子跳了起來:“臣以前指揮艦隊的時候,做夢都要有一個這樣的東西。現在,現在西賊居然真的做出來了?”

“有了電,有線電報的出現就是必然。而有了有線電報後,無線電報的出現也是遲早的事情。這一點,朕早就有了預料。所以,在有線電報剛剛出來後,朕就讓傅青主牽頭成立了專門的研發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皇帝這話一說完,房間內的一眾高官全都把目光注視到了傅山的身上。

這一年剛剛四十歲的傅山苦笑著起身:“皇上,各位上官,無線電研究實驗室透過最近幾年的艱苦工作,已經完善了電磁波理論,測定了電磁波的波長以及電磁波的速度。目前的難點在於發射器、接收器。再具體一點,主要就是振盪器、調制器。這些東西,需要的是反覆的測試,而這,是最需要時間的。”

“傅先生,本相不懂這些具體的東西,本相只想問你,我們的無線電,什麼時候可以裝到軍艦上實用?”

“這個要看運氣。”

“運氣?”

“是啊。樞相,天線越長,頻率越高,傳得就越遠。但我們不可能把一根天線造得有幾百米、幾千米高吧?所以,如何把低頻轉為高頻,然後在高頻中如何與現有天線長度匹配。到了接收器那裡,又如何把高頻轉為低頻,接收器的天線長度又該如何與頻率匹配。這些,都需要不斷的反覆嘗試。如果運氣好,剛好碰到比例般配,那就成了。運氣不好,那就只有不斷調整資料,直到匹配。再說了,現在西賊也有無線電了,真要到了戰場上,如何分辨敵人和自己人的訊號,那也是需要研究的事情……”

“運氣。”顏思齊煩躁的跳了起來:“我海軍數十萬將士,總不能把性命寄託在運氣上吧?”

“樞相稍安勿躁。”朱由棟擺擺手,讓顏思齊安靜下來。然後他對傅山道:“此次大戰,制海權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而無線電技術,若是西賊有了而我們沒有,則我們註定丟掉制海權。所以,無線電不上艦,朕下不了開戰的決心。可是現在呢,幾百萬大軍全都動起來了,這哪裡是朕說不打就能不打的。所以,無線電,必須在最近的半年內上艦!”

“皇上,科學的事情,旨意可不一定管用。”

“朕知道,聽朕說完。”朱由棟深吸了一口氣:“朕剛才聽你的描述,其實你們已經開始試著發訊,收訊了。現在的問題只是這通訊距離不是很遠是吧?”

“呃,是的。”

“那不就結了。朕又不要你現在就拿出可以直接從北京傳到新加坡的無線電裝置。朕現在需要的,是海軍在大叢集作戰時,保證海軍司令官對戰場上每一艘戰艦都能有效指揮。這個距離嘛……顏思齊,你覺得最多有多長?”

“皇上,臣與犬養等人多次模擬兵棋推演,雙方三百艘戰艦在一起大戰,戰場寬度和長度不會超過五十公裡。”

“聽到沒有?傅山。事急從權,先別去搞什麼理論研究了,朕要一種能夠短時間內拿出來的,確保在五十公裡內傳播訊號的無線電機器。你可明白了?”

“是,臣明白了。如果只是這種機器,那,臣立個軍令狀吧,三個月內拿出成品交給軍方試用。”

“誒,這不就結了嘛。好,事情就這麼定了,方正化,傳膳。朕請大家吃飯。”

“萬歲爺,剛才科學院的朱逵柚先生來了,現在正在外面候著呢。呃,奴婢也不是很懂,但聽他的意思,好像是內燃機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