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到底是哪裡?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演示大明帝國的未來?

崇禎帝疑惑的轉頭四處打量,空曠的大廳除了他以外,根本就沒其它東西存在,還有不知怎麼浮現在他眼前的三維地形投影。

一切與他或者另一個記憶裡的東西都不同,朕什麼沒見過,沒什麼值得朕害怕的東西存在!

由不得他多想,事情的演變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兩年後,逃入北陸深山(日笨地名)德川家最後一名男性成員被出賣殺掉,“老烏龜”的直系、旁系後代在戰爭中全部死傷殆盡,無主可尊的抵抗力量放下武器投降,和平再次降臨東亞大地。

做為懲罰,戰敗的倭國因“無錢”賠償損失,被迫各地求和。

可中間出現變故,北海道是被由海參崴出兵的明軍佔領,島上土著蝦夷族苦倭國久矣,見母國軍隊前來,競相要求內附使其成了大明的固有領土。

土著這麼一弄,早搶得日本八成財富的大明實在不好開口,勉為其難的收下長崎與鹿兒島兩地,放棄了其它國土要求;裝備、戰術均落後,其將領好大喜功貪功冒進導致軍隊死傷大半的朝鮮王國可不客氣,一口吞下九州島剩餘土地,還想謀取四國時,被警覺的大明制止,悲催的倭國僅保留本州與四國。

事情到這還沒完,監軍的遼王看到鬼一樣的“天皇”很不爽,本想廢除“天皇”一了百了,被陰險的劉忠君制止,稱號改為“倭王”;倭國全面倒向大明,尊大明為母國,國內經濟、政治、軍事被明國控制,遼王成了第一任駐軍“總督”。

倭國的也盡是悲劇,也有可喜可賀的地方,五年過渡期後,平戶藩家主松浦鎮信“雞犬升天”,成為新的“徵夷大將軍”;新幕府大封天下,肥前、筑後、長洲及一批高舉義旗的豐臣舊臣被分封到倭國各地,大明只在橫須賀和大阪保留駐軍,開始撤軍退出倭國。

如此懦弱?竟然不在倭國派重兵駐守?倭國一定會在挑事的!朱由檢有點著急的看著演變,撲到紫禁城的位置大喊大叫,試圖改變一切;

空蕩蕩德大廳連一點迴音都沒有,哪裡有人理會快陷入癲狂的朱由檢,一切按部就班的繼續演變。

大明如此快速打敗倭國並截斷貿易路線,熱衷貿易的西洋人開始警覺,各國各顯神通千方百計刺探、竊取大明各類情報;很快透過在北京的傳教士策反幾名科學院的西洋人,以此引發大明對傳教士驅趕,繼而發動對南洋的攻略。

到崇禎二十五年,大大明日月旗插遍南洋各島,並且在馬六甲海峽兩出口分別建立馬六甲與新加坡要塞群,西洋人勢力退往印度次大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值得一提的是:崇禎帝諸位皇子已長大成人,開始陸續從軍,參加了對南洋的攻略,遼王還獲得了一枚二級勳章。

諸位皇子已長大,開始在帝國政治圈嶄露頭角,失望之餘的大明親王們終於開

始“出奔”;愛財的蜀王變賣家財,買下四膄退役的“伏波級”與一膄“定遠級”做護衛,帶著二十幾膄艦組成的龐大船隊,沿著常家開闢的美州路線,經過長途跋涉,最後安全洛杉磯附近登陸,收編了當地的印地安人,建立大蜀國,自己做了逍遙國王,開始了美州攻略。

幾位不願花大錢買船的親王,在皇家海軍護送下,跑到南洋南面的新蓬萊洲(今澳大利亞),在海岸邊建立大、小十幾個據點,五年後瓜分了那片大陸,成立了十幾個獨立的國家;兩位怕事的皇叔好命跑到了新琉球(今紐西蘭),兩兄弟瓜分了幾個島,也成了一方諸侯;好在這些親王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仍尊大明為母國,只是其內心如何想,還真沒人知道。

朱由檢看著如此演變,有點哭笑不得,自己早想推進的事,竟然晚了十年不說,而且弄得面目全非;看著幾位佔據了後世大鐵礦的親王,那眼神又有點不善!

他不滿也沒辦法,其它的事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

西北又出事了,崇禎三十五年,羅斯人在與瑞典爭奪北部霸權的戰爭中慘勝,莫斯科公國改名為“俄羅斯帝國”;多打了十年變為“四十年戰爭”的歐羅巴諸國痛定思痛,看到北部又冒出一個大國,開始“傾全力”支援羅斯人對抗大明支援的西伯利亞汗國與哈薩克汗國。

崇禎四十年,雙方各自糾集二、三十萬人在烏拉爾山脈與西比利亞平原對峙,第二次烏拉爾會戰拉開帷幕。

大明抓緊調配人員、物質準備幫助盟友抵抗進攻,關鍵時刻自家後院失火,差點引發帝國秩序崩潰。

啥事這麼嚴重?害得旁觀得朱由檢抓著自己頭髮,在大廳裡鬼哭狼嚎。

原來倭國的“倭王”絕嗣,幕府新立的倭王不受朝鮮王國承認,言語不善的朝鮮引發倭國不滿,兩國開始罵戰;失意的西洋人見此機會故意挑撥,雞血上頭的兩國竟不顧大明勸說,嘴仗升級導致大打出手,最後在九州島打得不可開交。

不聽話的小弟不給大哥面子,暴怒的大明無奈放棄“溫水煮青蛙”式韜光養晦政策,第一次進行全國總動員,暴兵近百萬,大明總兵力達到近兩百人;其中近百萬人事用來應對東、西兩面出現的危局,那段時間的大明,鐵路上裝得最多得就是軍用物資和軍人。

看著日月旗往東西兩邊聚集,狂暴的朱由檢變得有點激動,一會跑到東面看下部隊聚集情況,一會跑到西北,仔細檢視鐵路的修建情況。

很快,第二次烏拉爾會戰結果出來了。

先輸後贏!哈薩克汗國聽到大明東部出事隨即退兵,意圖東山再起的準噶爾部獨守堅城,結果被歐羅巴聯軍打殘,汗國首輔秋明被打成白地,蒙古人雄起的夢折翅烏拉爾山。

如不是大明此刻已將鐵路修到了託木斯克,隨後趕來的明軍和蒙古各衛的部隊將追擊的歐羅巴聯軍擊潰,命苦的西伯利亞汗國估計會

再次滅國;可憐的巴圖爾汗及其長子等在秋明戰死,駐守鄂木斯克的五子僧格繼位,至於僧格同母弟噶爾丹,早在戰前病故於拉薩。

西部戰線暫時穩定後,大明將視線轉到東方。

朝倭兩國此刻猶如都紅眼的公雞,死咬著對手不放,哪知危險早已來臨;長時間戰爭加上大明撤出資本,兩國經濟蕭條、國民困苦,一股勢力在後面輕輕一推,兩國都城在一夜之間換了旗幟;一時亂民四起,混亂中兩國王族、徵夷將軍將軍及其子嗣被殺一空,權貴們為爭奪權力展開合眾連橫,哪有時間管前線的死活?

後方動盪不安,九州前線鏖戰的兩國部隊猶如一戰後期的俄羅斯軍隊,失去補給後迅速潰散;兩軍中的明軍顧問顧全大局,最後收編大部分部隊,分別調往長崎及鹿兒島接受改編;改編以後的部隊在低層激進軍官帶領下開始收拾兩國殘局,懷疑與西洋人勾結的家族與勢力被無情剷除,兩國政權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兩國變成了真正傀儡國。

解決完不服管教的小弟,大明開始大規模軍事報復行動。

向東南,佔領了弗朗機的殖民地巴布亞紐幾內亞、西班牙在太平洋殖民地馬里亞納群島;同時出馬六甲海峽向西,先後攻打錫蘭、東籲及暹羅等首鼠兩端的國家;又與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配合,打掉了歐羅巴人在印度大陸的幾個落腳點,將西洋人勢力完全逐出了亞洲。

崇禎五十年,年老的崇禎帝任命皇長子遼王為東洋總督,統管朝倭兩國事務,新佔東南亞土地分封給十餘位成年皇子與功勳卓著的武將們,以此為基礎建立十個衛星國,此十國屬於大明帝國附屬與大明帝國統稱華夏帝國。

失敗的歐羅巴開始放棄在亞洲的爭奪,全力投入到美州與非洲的爭奪。

崇禎五十五年,大明帝國(不計算藩屬國)人口突破二億五千萬人,放棄銀本位制,改為黃金本位制;電力開始在大明普及,大明帝國進入電氣時代,同年生產總值突破千億銀元大關,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大關。

大明及近親藩國飛速發展,遠親藩屬國被遠遠拋在後面,就不說還在工業革命門口徘徊的歐羅巴;失魂落魄的朝鮮王國、倭國、寮國、柬埔寨等四國被逼無賴要求內附,最後朝倭兩地被劃為東洋總督區,寮柬兩地被劃為東洋總督區。

崇禎六十年八月,舉行完登基六十年慶典的崇禎帝朱由檢宣佈退位,與諸位皇妃居於承德行宮再不問朝堂政治。

皇帝執意退位離京,諸臣勸說無效,只得聚集在皇極殿,找到二十年前由王承恩藏於牌匾後的木匣子;查驗完好無缺的封印,開啟後發現裡面有份早擬好立太子詔書和一個密札,東洋總督遼王朱慈烺繼承大統,年號“德成”。

三維地圖裡的大明開啟全新時代,意外的朱由檢看得是若有所思,不一樣的夢境,連結果都讓人吃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