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七月下旬,崇禎帝朱由檢抵達徐州,下了幾道聖旨,處罰三個國丈和三位后妃,吹響了大明深化改革的號角。

大明陷入“國戚風波”漩渦裡,他象沒事一樣帶著蒙古人,在徐州逛了兩天才繼續坐船南下,於八月一日抵達揚州,停留兩日換上了從威海過來的“鎮遠號”三級風帆戰艦前往南京,他要的是這個出場的氣勢。

大明朝直成祖遷都南京,也只有世宗嘉靖皇帝在嘉靖十八年南巡湖廣承天府,這應天府南京就更沒人來過;這即於文官勸阻有關,也與大明格局有關,北方蒙古、東有倭寇,內有動 亂有關。

萬曆及萬曆以後三朝,大明幾乎到處都在打仗,皇帝出巡的心思和機會也就沒有了,南京就更不會來了。

皇帝的兩百多年再次駕臨應天府,南京市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皇帝還在山東境內就開始裝點南京。

原本就很少的乞丐被官府弄走了,老的送孤老院去了,孤兒們送去皇家開辦的孤兒院;年輕的送去強制勞動,現在南京的新的工廠這麼多,缺口還是不少的。

城市清潔方面,南京採用的模式和北京一樣,城市的清潔保持的還不錯;南京的市民們每天起來,就是清掃自己家門前道路,有的給自己門口掛上了紅燈籠,更有老夫子寫了對聯貼在門口,整得象過年一樣。

皇帝乘坐的船隻要走的秦淮河才能到南京城的正陽門,秦淮河兩岸的酒樓、茶肆那幾日都被預定一空;至於說皇帝具體哪天到就看運氣了,一些豪客根本懶得算這些,直接包了三個月,說陛下回北京時,爺們還要在這裡。

這條路線的複雜性不用說,不當負責安保的東廠和孝陵衛頭痛,連江南總督孫傳庭和第三軍團軍長曹文詔也緊張;兩人都帶著下屬在這條線坐船走了幾回,在城牆各處也走了幾次,將各處要點是排查了多次,早早派人駐點。

要不說皇帝出巡勞民傷財,說得就是這事。

八月五日,離開北京差不多五十天,皇帝一行終於到了南京,整個南京幾乎為空城,市民們擠在秦淮河兩岸翹首以盼。

沿岸城牆上滿是人群和警戒的軍士,好在有預防機制,控制了城牆上人數,每隔五百米要空出五十米距離,才沒引發混亂。

碼頭上更是華蓋攢動、將星雲集、鑼鼓喧天,驚天的鞭炮聲中,“鎮遠號”緩緩靠上碼頭,軍樂隊奏響了《皇帝升龍曲》;崇禎帝朱由檢滿帶笑容的走下了舷梯,兩

位皇妃緊張的跟在後面,……。

萬歲聲中,碼頭上黑壓壓的跪了一片,孫傳庭帶著江南三省高階文武官員,魏國公徐弘基、鄂國公常延齡帶著南京的勳貴,湖廣總督孔運貞帶著幾位湖廣的官員,曹文詔帶著皇家陸軍第三軍團旅長以上人員,曹變蛟帶著皇家陸戰隊的軍官,當然也少不了南京鎮守太監王永年。

每個人的心情都不一樣,這是一個猜不透的皇帝,也是一個從不墨守成規的皇帝,當然更是一個銳意進取的皇帝,一個開創了歷史的皇帝。

逍遙王林丹汗看著碼頭上鴉雀無聲跪著的人,這一幕似曾相似,曾幾何時自己也是這樣,但沒有這樣莊嚴、肅穆,這才是真正的君臨天下!

在揚州已拜見過皇帝的施大瑄和鄭芝虎看著這場景,才知道“大當家”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正確,做土匪雖然自在,但還是沒做官“威”啊!這才是光宗耀祖!難怪那沒多人要做官。

不要說那些沒見過“大場面”的蒙古女人了,都閉著著嘴不敢做聲,緊緊的跟在自己男人和主人的後面,小心的下了船。

音樂畢,禮官聲起:“禮畢!平身!”

朱由檢一個箭步走到兩位國公身邊,兩手向前虛託一下,笑道:“哎呀!兩位老國公!辛苦啦,這南京可辛苦兩位坐鎮!朕不是說了免了朝見禮,哎!這王……。”

魏國公徐弘基、鄂國公常延齡兩人早以老淚縱橫,魏國公顧不得抹眼淚,激動得道:“皇上!是老臣自己要來的,皇上難得來一次南京,臣和鄂國公不能缺了這個禮數!還不知道有沒機會再見到皇上。”

面對感情流露的兩位國公,朱由檢少不了要安慰幾句:“老國公!有的是機會,如果不怕麻煩,也可以去到處走走!不用老守在南京,這些事讓年輕人做,老了也該享享清福,朕準備在南京也成立諮政院,你們給把把關就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去北京找朕也可以,還可以走走親戚;魏國公,您可以去看看定國侯,定國侯這些年挺不錯的;對了,鄂國公就更加不說了,您那個遠房表弟不就在後面跟著麼;你們這些兩京的勳貴多走走,互相都幫襯下,有時也可以互相。”

朱由檢的一番話,即是說給兩位國公的,也是說給所有勳貴聽的。

這些勳貴明白話中背後的意思,忙笑著答著:“是!是!”

兩位國公邊上的孫傳庭見陛下轉向自己,激動得喊了聲:“臣參見陛下!

說著又要行禮,朱由檢

過去託著他的手笑道:“孫總督現在愈發精神了,禮數都多了不少啊!不錯啊!江南的水養人啊!”

孫傳庭知道自己成了絕對的嫡系,陛下才會打趣自己,紅著臉笑道:“陛下今日平定天下,告慰先祖;他日蕩平寰宇,定要登頂泰山!”

你這傢伙,敢譏諷朕,朱由檢笑問道:“怎麼?話裡有話?這個不是您孫督的作風啊!”

孫傳庭笑笑,一本正經的回道:“臣不敢!陛下,後面還排著隊呢等著呢?”

也是!回宮還有很多事要安排。

朱由檢和後面幾位大佬們都只簡單的說了句話,帶著兩個美女和王承恩上了停在碼頭的畫舫,幾位文武大佬跟著去了;至於逍遙王只有兩位國公和南京勳貴們照顧,不用皇帝操心。

如果不是為了顯擺,坐原來的內河船可以到正陽門前再下來,也免去了換船的麻煩。

得!暢遊秦淮河,領略兩岸“風土人情”,船隊離開碼頭往秦淮河慢慢的劃去,所過之處,一片歡叫,南京沸騰了。

朱由檢微笑著看著兩岸激動的人群,終於不在呆在畫廊裡,走到二層平臺上,站在最前面,伸著自己的雙手,向人群揮舞著。

人群的反應更加的激動了,哭著、喊著、跳著,那些持重的老夫子更是痛哭流涕的拜了下去。

兩位皇妃出生蒙古,那顧得那麼多禮儀,看著兩岸激動的人群,也興奮的到皇帝的身邊,拿著手帕飛舞著。

這行為更是惹得在兩岸的大明女子們熱烈的叫聲,那些年輕的和青樓的更是驚喜不已,尖叫連連。

皇帝和皇妃的行為雖然在不合禮制,這個時候也沒人去勸說,包括孔運貞,他們現在不是擔心禮法的問題,皇帝的安全才是重頭。

船上的文武大臣也慢慢走出來,當然不會靠著皇帝站,那是真的不合規矩,落後兩步面帶笑容的掃視著兩岸的人群,不一會就被人群晃花了眼。

南京的市民徹底瘋狂了,追逐著船隊行進,直到到每段的警戒線,還伸著脖子張望著,嘶叫著;有更瘋狂的,坐上馬車穿個半個南京城,往正陽門去等。

他們有成功的,也有失望的。

看到皇帝了,看到皇帝了!他在向我招手!

天啦!皇妃好漂亮啊!她們在看我們!

船隊經過之處,掀起南京市民的漫天歡叫聲和哭聲,是激動的哭聲,最後匯聚成:“皇帝萬歲!大明萬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