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小姐的事情本身就比較怪異。

文家老爺是本地人,但是很早就出去做官,一直到年齡大了告老還鄉,回來蓋了大房子。

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上個月還未出閣的文家小姐就突然暴斃身亡。

文老爺很傷心,將小姐葬了下去。

因為文老爺就這麼一個獨女,所以據說裝了很多陪葬的金銀珠寶。

或許就是因為陪葬品太多,文老爺擔心有不懷好意之徒盜墓,打擾女兒的亡靈,於是將女兒秘密下葬,沒有告訴任何人下葬的地點。

本來吧,這事過去也就過去了,大家也都不甚在意。

即便是貪圖財寶的一些人,找了幾圈沒找到文小姐的墳,也就此作罷了。

可現在旱魃作怪,而最近一個月下葬的只有文小姐一人,這下大家就不依了。

村裡人去圍住了文家,要求交出文小姐的下葬地點。

文老爺夫婦當然死活都不肯交。

後來村裡人就把文家人全部關押了起來。

畢竟文老爺年老體衰,不可能自己抬棺材去下葬,所以一定會有其他人。

在嚴刑拷打,終於有個家人交代了出來,文小姐葬在後山一個罕無人跡的地方,因為怕人盜墓,連墓碑墳頭都沒敢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於是村裡人便帶著道士一起去找文小姐的墳。

代七講到這裡,看到趙天賜似笑非笑的眼神,不由得臉上一紅,嘴裡說道:“前輩,這個也不算壞了規矩吧?”

趙天賜笑了笑:“在行隨行,頂針本是行內手法,談不上壞規矩。”

這段對話什麼意思呢?

盜墓行業並不是像人們想象中的就是挖啊掏的,其實如果從工作量來說,前期的調查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對準備盜的墓瞭解的越多,危險係數越小,盜墓時所花費的資訊也就越少。

所以有經驗的盜墓團伙在行動之前,都會在附近儘量的調查瞭解到更多資訊。很多在旁人眼裡根本就是一笑而過的本地俚語、傳說、故事等,在行家眼裡都是寶貝。

說句不誇張的話,如果把這些盜墓的人全部抓起來,編撰一本地方誌,絕對是一等一詳盡完善的作品。

代七提到的“頂針”,就是探聽資訊的一種方法。

有些時候,以及得到準確資訊某地有個“好方”,但是很難查出“方子”的具體位置的時候,“頂針”就是最好的手法之一。

所謂“頂針”,就是利用一些深入人心的鬼怪傳說,然後人為的在那個區域內裝神弄鬼,攪得人心惶惶。

然後這時候盜墓團伙的人就會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取得人們的信任。

接下來就是透過號稱要去“抓鬼”、“除邪”,讓本地人把本來不會說出來秘密自動的交出來。

陳家莊這事,就是典型的“頂針”手法。

之前他們已經探聽到這裡有一家有錢人家的小姐暴斃,陪葬的器皿不少。

然後利用本地人在旱災下的求雨心理,派出自己人扮成道士提出“旱魃作祟”,然後讓村民們自己聯想到文家小姐身上。

當然,這中間怎麼做託讓人們相信他們的同夥是“得道之士”的具體細節就不講了。

總之,這次的操作很成功,很快就把需要的資訊給“頂”了出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