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法力有點類似於人類練武功中的“內力”。

雖然無形無質,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這種力量卻真的存在。

內力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修煉出來的,另外一種就是外界給你的。比如什麼老前輩圓寂之前,將多少年的修為給你打通任督二脈之類。

簡單點解釋,就是信徒去廟裡燒香拜佛頌佛號,你所祈求的那個神仙就會得到“念力”的加成。

也就是說,相同等級相同修為的神仙,比如咱兩都是羅漢,本身修煉出來的內力也差不多。但是你得到的香火比我多,那麼法力就比我高超了。

那這麼說,是不是羅漢得到很多的念力,就能打得過佛呢?不是的。

這裡又有一個上限的問題,姑且稱之為“念力池”。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這個等級,最多就只能裝這麼多水,多了也溢位來沒用。

而我的池子比你大,雖然沒裝滿,但也比你水多。何況我自身修為的內力本身就比你強。

這就是所謂的“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

黃帝和神仙的交易也就是如此,以後人求神仙辦事,就要去燒香請願。人付出了對自己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精神力量”去供奉神,換得對自己有用的好處。

神佛選中了人類心靈中的“善”,並由此勸人為善、與人為善。

更由此,神更加升級成了佛。

事實上,蚩尤和鬼的交易,其根本性質是相同的。

區別在於,他們選中的,是人性中的“惡”。

鬼也由此升級成了魔。

後來,雙方的架越打越大,神和鬼也都參與進來。

最後,人類天性中的“善”戰勝了“惡”,蚩尤和鬼怪一方徹底戰敗。

這場戰爭之後,才開始分出了三界。

從此,神居住在天上俯瞰終生,人走在地下庸庸碌碌。而鬼呢,就被趕到了陰暗潮溼的地府。

新的問題又來了,神住在天上需要宮殿啊,總不可能自己去建造吧。

誰來建呢?當然是數量眾多的人了。

於是乎,人們就建了一個天宮送給了神。

本來這也沒什麼問題,但又出了個新問題。

什麼問題呢?就是雙方的時間計量方式的差距不同。

天上一天,人間一年。

儘管黃帝他們給神仙是建造得最好的宮殿,但有個前提就是——“當時”最好的宮殿。

而在那個時候,連黃帝本人都只是住著茅草屋,能修建出什麼樣的天宮也就可想而知了。

神仙們在天上住了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就相當於人間的一年,一年就相當於人間的三百六十五年)之後,就發現了個很不愉快的事情:現在人間住的房子比咱們神仙住的可是好多了。

要知道,現在的神仙和人類之間,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進行平等交換的年代了,而是高高凌駕在人類之上的存在。怎麼可能卑微低賤的人類還能過的更好呢?

於是乎,就又找到人類,給他們按照現在最好的標準,重新建造一個新的天宮。

這些內容,都是黃杏從一個古代資料中看到的。

技統局建立之後,就一直收集各種資料,古籍類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古籍往往都是無從考證的,其中更是有很多都是憑藉當時人的想象臆造出來的東西,基本上不存在什麼準確性。

因此,當時黃杏看到這個時候也沒太在意,如果把精力放在這些捕風捉影的事上,那乾脆這輩子不用幹別的了。

但是看到最後一幅陶罐上的宮殿時,他猛地記起來,畫中的宮殿和他看到的那本古籍中所描述的,情況基本相符。

難道這些都是真的?還有一點很大的疑問,棺材中的這個王妃長有三頭六臂,怎麼說都屬於是人們常說的“怪胎”。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符合人類的審美,楚王是如何愛上她納為妃子,而且死後是葬在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上的?

黃杏再次開始研究其這組陶罐。

將近一個時辰之後,終於被他推導出一個完整的脈絡出來了。

那個神話沒有說錯。

神仙們決定再找到人類,幫助建造一座新的天宮,於是就派出了一個使者,來人間尋找能完成這個任務的人。

這個使者就是棺材中的這位三頭六臂的王妃。

要知道,三頭六臂在人類中是怪胎,甚至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但在神仙中實在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

什麼人頭蛇身等等各種奇形怪狀的神仙都有,何況三頭六臂?

也就是說,王妃本來是一位神仙。

來到人間之後,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王妃和這位楚王相愛了。

也不知道雙方是達成了什麼交易還是怎麼的,反正接下來楚王便組織人力開始修建這麼一座天宮。

也不知道上面那些神仙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反正在修建天宮期間都沒注意到王妃和楚王的關係。

到後來,天宮建好要昇天了,神仙們便來“收貨”,同時也要帶走圓滿完成任務的王妃。

也不知道是王妃自己不願意走,還是她當初答應了楚王什麼,總之王妃就不肯走。

最後上天震怒,按照天規處死了王妃,也就是最後一幅畫中楚王悲憤欲絕的原因。

說到這裡,黃杏突然大叫一聲“不對”,三步並作兩步跑到了棺材邊,緊緊地望著棺材中的王妃。

王妃的六條手臂中,有兩條抱著自己的肚子,兩條雙手合十,還有兩條在自己胸前,似乎抓著什麼東西。

。。。。。。。。。。

於總都料一系列的神操作,讓參與會議的所有人覺得今天腦子實在是太不夠用了。

會議結束後,每個人都飛一般地衝了出去,一刻都不想耽誤。因為,他們要立即趕回去,召集手下的中層幹部,將今天的會議精神以及接下來的工作全部安排下去。

而於奇正,現在就要去見太子李臺了。

因為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在自己死之前,讓所有人知道曌建集團所有跨時代的發展,都是因為他本人的“高瞻遠矚”。

至於去和李臺的說辭,他已經全部想好了。

首先,他會“如實”地彙報現在曌建的安排,同時解釋沙洋堡的建設純粹是為了修建荊州城工程的後勤需要。另外,修建荊州城的工人這麼多,將來工程完工之後全部失業成為流民的話,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有了沙洋堡這麼一塊地方,將來把這些人“流放”過去,對荊州治安的穩定是大有裨益的。

讓他既高興有意想不到的是,他說完這些話之後,太子對這些事完全不關注,只問了一個問題:荊州城到底什麼時候能完工?

於奇正裝模作樣地想了一下,然後正色答道:“回稟太子殿下,從現在算起,最多六個月就可以完工了。”

李臺聽到這話,驚喜交加地說道:“真的?”

於奇正躬身作揖答道:“臣願立軍令狀。若六個月不能完工,臣提頭謝罪。”

李臺已是掩飾不住的喜色:“於總都料,要知道君前無戲言啊。”

“自然。”於奇正信心滿滿地說道:“筆來!”

事已至此,一旁的蘇胡和趙謙之想阻止都已經無法阻止了。

於奇正說這些話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按照他估計,如果加緊一點的話,六個月差不多可以完工了。另一方面,六個月後,恐怕自己棺材板子都爛掉了,提不提頭的根本就無所謂。

今天這麼說,一方面能把沙洋堡已經現在建設中的朝前技術的賬全部算到自己頭上。另一方面嘛,也是寬一下李臺的心,省得他一天到晚盯得緊緊的,被他看出了破綻。

“上筆墨紙硯!”李臺高聲叫了一句之後說道:“於總都料,孤王今日親自為你研磨,立下這軍令狀。孤今日也當眾許諾,若你真能六個月完工,孤定當上表朝廷,為於總都料請爵!”

蘇胡和趙謙之臉色都是微微一變,想不到太子殿下居然許下如此重的封賞。

儘管人們通常說的“加官進爵”是一個成語,但事實上“加官”和“進爵”兩者之間,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爵位和官職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話怎麼說呢?

爵位屬於是榮譽系統,只有皇族的人和立下了很大功勞的才可以得到。

而官職,屬於是行政系統。也就是說,透過科舉等方式,證明了你這個人有能力,就能讓你去當官,管理百姓。

爵位可以世襲,官職不能世襲。

也就是說,你被封爵了,你兒子也有爵位,至少三代人衣食無憂。而官職,再怎麼牛也就你自己牛了。

由此可以看出,獲得爵位可比獲得官職要難多了。本朝對於爵位的發放更是嚴苛,除了開國元老外,還沒人受封過。

通常來說,只有三種方式才能獲得爵位。

第一種是皇上特別寵幸的近臣,把皇上哄高興了,給個爵位你噹噹。不過這種情況不多,而且能這麼做的皇帝,基本上也是昏君了。本朝無論是皇上還是太子,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第二種是最常見的,軍功封爵。本朝有爵位的基本是都是開朝元老,就是屬於這種型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三種就是立下了特別重大的功勞。比如說救駕,又或者說國家危難時透過政治手段避免了重大損失,再或者是在政治上做出了相當大的卓絕貢獻。不難看出,這種是最難得到的。

而李臺現在許諾的,就是第三種了。

儘管沒直接說死,但以太子身份上表,重量級別完全不同。退一萬步說,即便當今聖上未能同意,也相當於給朝堂上下的大臣們表面了一個態度:此人是太子極為器重之人。

一旦太子登基,此人便是青雲直上。

簡單點說,無論是否封爵成功,於奇正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紅頂子商人”,或者說“紅頂子工匠”。

到時候,不管哪裡的官府需要做什麼營造,只要他找上門去,那還能有什麼話說?

蘇、趙二人心中不免喜憂參半。

喜的是,太子對於奇正這個態度,充分說明了太子對荊州城營造一事的重視程度。

如果真的如於奇正所說,按時按質的完工,於奇正本人得到封賞不說,自己二人多少也算是立下了功勳。

憂的是,萬一不能按時完工,二人作為主管官員,即便不受到責罰,至少也是在太子面前留下了個“辦事不力”的不良印象。

兩人心裡不由得暗暗責怪,老三這也是太貪功了。

就算你六個月能完工,你還是按照原計劃說十個月怎麼了?

就算你想在太子面前表現表現,你就說個八個月也有點餘地啊!

現在一下子就把話給說死了,將來再沒有任何的轉圜餘地。

他們不知道的是,李臺這麼高興的原因就在於現在這個回答是六個月。

京城那邊傳來密報,聖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現在全靠御醫們精湛的醫術和最好的藥物吊著一口氣。

這口氣什麼時候斷,是一天、一個月,還是一年兩年,現在誰也說不清楚。

為此太子的母親,當朝皇后也是暗自憂心如焚。

聖上這麼個情況,兒子又在外面,這中間有多少風險,她心裡如何不清楚。

可這話又沒法明著問皇上,只能等機會。

終於最近等到了一個適當的機會和聖上提起這事。

聖上考慮了一會之後,給出的答覆是如果荊州城那邊半年內能完工的話,可以考慮讓太子回來協助處理一下政事。因為這樣的話,雖說還沒完工,但有個比較明確的時間概念,也能封住朝中那些別有用心人的嘴。

得到這個重要訊息之後,皇后立即著人星夜疾馳,將訊息送給了李臺。

也就是說,六個月這個時間節點,對於李臺現在來說,簡直就是一條生死線!

結果今天於奇正鬼使神差,偏偏說出的就是六個月,怎能不讓李臺欣喜若狂?若真像是蘇胡和趙謙之像的那樣留餘地的話,哪怕你說七個月,對李臺來說都完全意義不同了。

更何況,現在於奇正肯立下軍令狀,這更是讓李臺吃了一個秤砣。

只要能回到京城,特別是現在父皇讓自己上朝協助處理政事,順理成章繼位當上皇帝,賞賜一個爵位算的了什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