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坐定之後,牛正青說道:“這樣吧,於總都料先說說你們的打算吧。”

於奇正也不客套,開始講了起來。

荊州城東西方向城廓六千餘步,南北向兩千餘步。

現城牆周長一萬六千八百餘步。

城牆高達四丈。

護城河全長一萬八千步,河寬十五丈,水深兩丈三尺。

這只是昨日初步勘察結果,今日已安排人員進行詳細勘察,近期會有詳細結果呈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修繕方案,那就是依現有土城為基礎,進行相關的修補完善。主要需要修繕的部分有:

東側城牆XX—XX段,約XX步;

東南角城牆XX處,約XX步;

……

杜西影打了個哈欠。

這個方案用四個字就足以概括:平平無奇。

被指定負責這件事以來,就一直聽周圍的人說起這個於總都料多麼多麼厲害。

可是就他現在所提出的方案,和之前所有隊伍所提出的幾乎沒什麼區別。

心裡未免多少有些失望。

如果這麼平平無奇地做下來,沒什麼亮點的話,自己也談不上有多大功勞了。

不過轉過頭一想,也就四四方方的城牆壘起來,又能玩出個什麼花樣呢?

作為營造專家的牛正青,一開始就知道也就是這樣了,因此也沒什麼太過失望。

類似這樣的事,只要能有一點點小的創新,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他比較關注的,是於奇正關於他的絕活“混凝土”的應用,於是當即提了出來。

於奇正搖搖頭說道:“如果是這種方案的話,用不上這個技術。”

說完就講了關於材料方面以及新舊銜接處等方面的技術難度,暫時很難解決的事。

牛正青心中也失望了,敢情我那麼用力舉薦你,最後還是和一個普通的隊伍差不多啊。

但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甘心,當即問道:“那難道就沒有用上那種新型材料的方案嗎?”

於奇正遲疑了好一會兒,才開口答道:“有。”

杜西影和牛正青異口同聲問道:“什麼?”

於奇正說道:“重建。”

杜西影和牛正青對望一眼,心想這簡直是廢話。

姑且不談銀錢人力方面的事,荊州城牆全部拆倒重建,這得是多大的事?

別說荊州府了,就算是工部,都不敢做這麼大的決定。

雖然明知重建是絕對不可能的,不過作為技術人,牛正青倒是很想聽聽於奇正的見解。於是問道:“請於總都料具體說一說。”

於奇正垂下頭,思考之後緩緩開口:

“荊州者,天下之腹也。當年諸葛亮《隆中對》即有言:得天下先取荊州。

據說,諸葛武侯曾在荊州城內佈下正反陰陽八卦陣,即便敵方攻進城來也無法破城,而且會被悉數絞殺再內。

昔日若不是糜芳投降獻城,任憑呂蒙如何偷襲也是得不了手的。

那後來蜀漢為什麼不竭力奪回這個至關重要的軍事重鎮呢?

答案就令人哭笑不得了。因為就連諸葛亮他本人,也破不了當年自己佈下的這個陣法。”

杜西影輕聲咳了咳,不悅地說道:“提醒一下於總都料,我們現在是在商談正事。如果是聊小說演義的話,咱們另尋閒暇之時為佳。”

於奇正點點頭說道:“多謝提點。不過剛才我說的這些,是與第二種施工方案相關的。”

牛正青問道:“如何相關?還請於總都料明言。”

於奇正說道:“本來我也以為那是誇大的傳奇。但我們昨天初步勘察的時候,發現了疑似當年正反陰陽八卦陣遺留下來的土陣殘骸。”

“嗵!”門被人一腳踢開。

。。。。。。。。

狄英最近心裡總是焦躁不安。

在狄英看來,唐縣尉留下的筆記,裡面記錄了他終生所學。可以說,是他最寶貴的遺物了,因此必須要交給他最親的人。

因此經過再三思考之後,他把筆記交給了唐五。

結果唐五爺看了一遍之後,重又把筆記遞還給他。

狄英哪裡敢收?於是急忙推辭。

唐五說道:“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天意。無論是我兄弟有心傳授也好,事急權益也罷,他在臨終前將此物託付於你,就是一種緣分。或許他死得太過不甘,在天之靈佑你查明真相,找出真正的兇手,替他報仇雪恨,同時完成他未了之心願。”

狄英說道:“五爺您是說,還是唐縣尉的另有其人?”

唐五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筆記翻到最後有記錄的那頁。

上面沒有文字,只是畫了一個像是軍隊的頭盔但是又不是的東西。

唐五指著那件東西說道:“只要能找到這件東西,離真相大白就不遠了。我不勉強你,但是如果你接下了這本筆記,就代表著接下了替他完成遺願的任務。”

狄英不再言語,恭恭敬敬地接過筆記舉過頭頂,目光堅毅地說:“我一定會的!”

唐五又叮囑他,注意自身安全,特別要注意防備和留意縣令張有德之後,才獨自離開。

接下來的幾天他把能想到的地方全部都找過了,仍是一無所獲。

他躺在床上,兩手枕在後腦勺,呆呆地望著屋頂。

正如唐五爺所說,這一定是一件非常關鍵的證物。

難道這件證物已經丟失,或者被兇手搶走了?

不,不會。

以唐縣尉的謹慎,既然知道這件證物的重要性,就一定不會帶在身上。

況且,如果在唐縣尉遇害之前證物就丟失了的話,他也一定會在筆記中有所註明。

那麼,證物一定是藏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

可是,到底會是在哪呢?

唐縣尉啊唐縣尉,您的在天之靈能不能給我一點提示啊?

狄英一骨碌翻身起床,重又細細地翻閱整本筆記。

這時,他無意中翻看到了一年前的一個記錄。

因為那起案件狄英當時也知道,所以對唐七畫的那些線條之類的都能看懂。

越看越是佩服,在整個破案過程中,唐縣尉把各種各樣的可能都畫成線,逐一去求證或者證偽排除,最後這些線形成了一張網。

不管案犯是那種可能,都逃不出這張網。

那個案件的兇犯非常狡猾,殺人之後棄屍荒野。

他並沒有像其他案犯一樣,逃遁或採取其他掩飾的方法,而是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第二天,他跑到縣衙來報案,說在某處發現了受害人的屍體。

因為他是第一個來報案的人,又有著案發時不在場的證據,根本沒有人懷疑到他身上。

後來這個案子還是被唐縣尉破了。

他們這幫同事只知道唐縣尉太神了,卻不知道他是怎麼懷疑到兇手身上的。

現在看到唐七的筆記,狄英終於完全明白了。

在這個案子的偵破過程中,眾多的線條被一一排除,最後走到正確的線條上。

而這個正確線條上面,有一副畫成了破案的關鍵轉折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