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府正月受了震災, 府治和撫寧、臨榆一帶受災最重,房屋城垣倒塌無數, 還有災民被砸傷。小說 知府王問忙著救災, 府試也一拖再拖,將到了二月底才開始。

本府六縣加山海衛和幾個軍屯的學生都要到府城考試, 考場門外人頭攥動,各縣的考生都站在一處候著傳喚。守柵門的皂隸按著盧龍、遷安、撫寧……的順序點學子過去查對身份、搜身。府試不只是五生結保, 一位廩生擔保,而是兩位生員作保人。

趙應麟就讓自家大哥幫忙找人,意思意思收了這群小學生一人一兩銀子的保費,站在龍門外替他們證明身份。

這回崔燮沒有縣裡的優待了, 著實讓人翻檢了一通,跟別的儒童一般蓬頭跣足地進了考場。他前面還有幾位被搜檢出夾帶的, 都叫吏員拉到夾道揹著牆跪下, 足足要在考場外丟一天的人才許走。也有膽子小的,趁著沒翻檢前就把帶的紙條和迷你題庫扔到路邊,老老實實地空身兒進場。

府試這三場考得比縣試更難,畢竟過了府試就是童生, 以後年年都可以直接考院試;或不了的明年再考,還是要從縣試考起。府尊王大人也不是戚縣令那等追尋古風,連小題都懶得出的考官。他雖也不出截得找不出出處的題目,卻也是要來個隔章搭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府試首場兩道經義文, 四書題是“春省耕而補不足, 為諸侯度”, 以《孟子·告子下》中的句子搭《梁惠王下》的句子;詩經題則是“穆穆文王,彤弓弨兮”,以《大雅·文王》搭《小雅·彤弓》。

之後兩場反而比戚縣尊出得容易些,只一道論、一道策問。論是論“里閭”,策問問的是救災。崔燮縣試前模擬的都是救災的策問,簡直如魚得水。前兩場經義寫完後還有些不大安心,這篇策問寫出來愣有畢業論文答辯時的暢快感,天沒過午就寫完了,拿著面交府尊。

府試也是不封卷的,王知府雖然不熟他的人,倒也熟他的名字。連著看他提前交了三天的卷子,這最後一次見面,便忍不住叫他站著,拿著他的卷子問道:“你就是遷安縣那個出了《四書對句》的崔燮?”

崔燮垂手答道:“正是學生。”

府尊問道:“你對句作得倒好,可會作詩麼?”

這個真不會……崔燮心知,自己就是背了一本明清詩選,也達不到指題立作的水平,更何況還沒背過呢?於是老老實實地說:“不曾做過。學生正經讀書的日子短,先跟著先生學作文章了,尚未學詩。”

一個神童不會作詩,那個“神”字就要打折扣了。

王問心下失望,有心要直接把他打發回去,但想想他之前那個神童名號是寫對句寫出來的,便說:“我看過你的《四書對句》,你既然熟爛四書,善以書中文字屬對,本府便出個上聯,你來對句。”

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離為目為電。”

這一句出自《易經·說卦傳》第三章,原句是“離為目。離為火,為日,為電”。崔燮也曾看過一遍易經,只是不作本經,只把內容刻到硬碟裡就算了,此時也想不起來它出自哪裡。

他不熟易經,卻熟《四書》,聽著上聯的節奏,立刻就想到了《論語·子罕》一章的首句,“子罕言利與命與人”,應聲答道:“利與命與人。”

王問“嗯”了一聲,抬眼看了看他,說:“你四書確實精熟,不過四書中攢出的對句皆是短句,作得多了倒怕拘束文思,我也考你一個長句。”

因是考較一個正在府考的小學生,便出了個意頭好的句子:“八斗才人,要中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點翰林,壓十八學士。”

崔燮臉都不紅地說:“學生自當努力,不負府尊期許。”便朝西方拱了拱手,對道:“萬年天子,必尊爵一,齒一,德一,達尊歸一,宣丹詔...,曉億萬生民。”

這句對子還是出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二章的“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王知府會心一笑,揮了揮手道:“罷了,考你的《四書》也夠了,回去仔細複習著準備院試,這回必是取中你的。”

崔燮道了謝,走到龍門外坐等了會兒,湊足了五個提前交卷的學生一道出了門。誰料剛走到文廟大門外,忽然有一群皂隸來攔住了他們,當中還夾著一個披著大紅披風,戴六瓣氈帽的軍士,高聲喝問:“有遷安縣考生崔燮在此麼?若在就隨我過來,大人有話要問你。”

幾個學生扭著頭互相看,崔燮心裡一跳,不知自己好好兒地考著試能出什麼事——難道家裡那對父母犯了事兒,他往後就不能再科舉了?

他腦中霎時湧出許多亂糟糟的念頭,身上寒氣愈重,站出來答道:“學生便是崔燮,不知是哪位大人尋學生?”

那個軍士神情倒不很嚴厲,彷彿還有點兒聞名已久,終於見到真人的感慨,嘆道:“原來你就是崔燮。跟我們走一趟吧,我們千戶和御史劉大人都要見你。”

幾個一同出門的學生霎時離開他幾丈遠,堵在門外的人流也自動分開,崔燮就跟走了紅毯似的,踏著空蕩蕩的道路走到那軍士身邊,低聲問:“卻不知我們這是去哪裡?大人所說的千戶又是何處的千戶?”

那軍士邊走邊低聲答道:“自然是我們謝千戶,莫非你還認得別個衛所千戶?御史劉大人在府衙裡等著問你的話呢,到那兒就知道什麼事了,快走。”

原來是謝千戶,這他就放心……等等,錦衣衛!御史帶著錦衣衛下鄉辦案!崔家到底是犯了什麼事兒,連他這個在鄉下的孩子都有錦衣衛千戶親自拿問?

他心忙意亂地被人推進了一乘小轎,抬進了府衙。府衙與學廟就建在一條街上,府學在北,衙門在南,相隔不過半條街,沒幾步轎子就扛到了衙門外。那個引路的錦衣衛叫他下來,領著他從小門進去,上了二堂。

堂上正位並坐著兩位官員,都是烏紗官袍打扮,不過衣裳一青一綠,左手的一個打著文官七品的鸂鶒補子,應當就是劉御史;右手的一個……不用看補子,看臉就知道是錦衣衛五品千戶。他下首還坐著個和他服色一樣,只是打白鷳補子的官員,應當是五品的府同知。

雖然知道謝千戶是來抄家拿人的,可是看到他的臉,崔燮就莫名覺得有種安全感,忙亂了一路的心也定下來了。他走到堂中央,穩穩當當地站在堂上,拱手施禮:“遷安縣儒童崔燮,見過兩位大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