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推升的最終結果, 還是沒把戚縣令調進京裡, 而是由下縣縣令改遷至上縣, 調往山東臨邑作知縣。

二月下旬名單擬出來, 便由吏部尚書萬首輔呈交聖覽。萬安看裡面沒有崔榷, 也沒太在意, 甚至也不知道崔榷因病請了幾天假,回去後只叫管家安排人去崔家跑一趟,告知他這次沒選上官,還得待下下個月推升。

崔榷病得兩腮凹陷,臉頰到胸前的皮膚漲紅一片,卻還得強撐精神應對萬家的人。出來聽了這訊息便又是一場氣, 回到房裡一睡不起。他的夫人也不在旁邊侍疾, 任由幾個平常拘束得根本近不了丈夫身的年輕妾室和庶子女在床邊討好。

他最初也沒察覺出什麼,但躺了兩三天, 病都快好了也沒見嬌妻嫡子守在身邊, 終是覺著心裡不舒坦。因便問身邊的妾:“夫人怎麼不在?恆哥哪兒去了?”

那妾溫溫柔柔地說:“老爺病了不久,夫人就回孃家了一趟, 後來就常說有事, 不叫我們打擾。二哥還要唸書,沒工夫過來。”

崔榷正是肝氣受損,喜怒不定的時候, 聽到這話便勃然大怒:“這家裡有什麼是比我這個老爺還重要的了!我在衙裡天天忙到三更天,回來也要伺候父母,那一個後宅婦人, 一個讀書的孩子怎麼就伺候不了我了!大的那孽障隔著幾千裡,我管不到他,就在眼前的我還管不了他麼!去,就說是我的話,要夫人和二哥即刻過來伺候著!”

他胸中正有一股火“蹭”地頂上來,燒的坐也坐不住,在屋裡踱來踱去地等著妻兒。可是等了許久,只等到了徐夫人一個,兒子卻沒來。

他正要發火,徐夫人忽地冷笑一聲:“我是沒來侍疾,比不得你這些妾殷勤,我卻是卻給你斷你這心疾的根兒的。難不成你就想看著那個縣令拿咱們家的書坊升遷麼?”

崔榷一怔,壓低聲音問道:“你說什麼?”

徐夫人慢慢地道:“那個遷安縣竟然哄騙燮哥一個孩子的東西換他的宦績,簡直是沒天理了。老爺忍得,我這個婦人也忍不得。大明天下,朗朗乾坤,難道就沒人管他嗎?燮哥去年才十五,一個未成丁的孩子,他能把家裡產業獻給別人?就是他真這麼想,他爹孃還活著,他也沒資格處置!”

崔郎中念頭一轉,便想到了她要幹什麼,漲紅著臉問:“你幹什麼了?難道你還想說這書館咱們不獻了,再要回家來?真是無知婦人……那不是給他遷安縣的,是給朝廷的東西!經了萬首輔的眼的!”

徐夫人低下頭冷冷一哂,再抬起頭來,又是一臉善體人意的嫻淑:“我也是官家小姐,豈能如潑婦一樣,做出那等奪產爭業的事體來?我又不要這份產業,只是要讓人知道,他遷安縣搶了咱們家的院子給自己沽名釣譽。到時候沒了他,別人提起圖書館,還不就都記著是你崔郎中家裡捐出產業勸民向學的?”

崔榷氣得大紅臉都黃了,怒道:“早該你管時不管,叫他把圖書館獻給了別人,現在你又弄出這一出……我豈能為著個院子就去告家鄉牧守?還丟不盡我的人呢!”

徐夫人眼中閃過一道厲光,終究是淡淡地說:“哪裡用得著老爺,我也不敢勞動老爺貴體做什麼事。我已是安排人隔門投帖,將遷安縣從無知孩童手裡騙取房地契的事遞到了御史手裡,這事自有御史管,他有罪沒罪也與老爺無關。”

==========================

吏部新推舉的名單下來不久,便有御史風聞奏事,彈劾遷安知縣戚勝騙奪治下一未成丁童子崔燮家中的產業,用興建圖書館,為自己換取宦績。奏章上稱,“父母在,子女不得析產別居”,是以崔燮雖有房地契,卻無權處置那房子的歸處,遷安縣拿到院子的手續本也不合大明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順便又彈劾隸部大計察考不嚴,...永平府評語不謹,讓這樣的人得以升遷,請天子降旨問罪三方。

他在朝上侃侃而奏,成化天子只回了“知道了”三個字,著巡按御史、錦衣衛同去遷安調查此事。

崔榷這個家長也在調查之例,叫都察院叫去問了問為何崔燮一個未成丁的孩子獨自待在遷安,手裡還有家中房契。這對父子的想法終於一致了一回,崔榷也嫌驅逐嫡長這個說法難聽,便說:“小兒自幼讀書,這般年紀也合該下場考試,我便把他送回鄉里考試去了。至於那房地契,是家母疼惜孫兒,硬要塞給他傍身的。”

右都御史李裕自從崔燮那本《四書對句》被張鵬擺進武學,就覺得他們父子有沽名釣譽之嫌。不過之前張鵬喜歡崔燮,他又不是說一個孩子不是的人,一直忍著不提此事。如今崔家又鬧出個被騙捐書院的笑話,便忍不住跟耿裕說:“崔榷欲圖名而不能舍小利,不是能大用的人。”

戚勝被彈劾,耿裕這個推舉的人面上也不光彩,淡淡哼了一聲,又問李大人那位彈劾遷安知縣的是什麼情況——雖說御史是風聞奏事,但一般也風不到知縣頭上,更何況朝覲大計都過了一個多月了,真能查出他有什麼罪名,拾遺時怎麼不來彈劾?

李裕說:“也是有人給河南、山東、山西幾道御史偷偷地投了帖兒,也不曾註名。畢竟事涉朝中大臣,又幹著吏部新推升的外官,他們也不能全然不問。”

不過此事有錦衣衛跟去查,都察院的巡案御史怕就只是個擺設了。但願這回錦衣衛派得不是太過貪狠之輩,不然那戚勝……

耿裕眼前浮現出《戚志遠公文集》上那道憂國憂民的清瘦身影,暗暗搖頭。

部院中有人關心這案子,錦衣衛自更關心,畢竟是要派人下去查案的。這案子落到了北鎮撫司,都指揮朱驥要點人去,謝瑛便主動說:“我是曾去過遷安的,又認得崔榷之子,此事還由我承擔就是了。”

朱驥拊掌道:“我正想叫你!你這些日子閉門讀書,真要讀成個書生了,也合該出去跑一跑……你不會是因遷安有個圖書館,就為了看書才去吧?”

千戶陸璽笑道:“那可不光是圖書館,還曾是崔美人兒的香閨哩!我本還想去看看那崔美人住過的地方,不過既然謝兄要去見故人,便由你去吧。”

另一位千戶姚福員說:“罷了,聽說崔美人住的地方改成了藏,裡面的擺設一點兒不剩,也沒什麼看頭。謝賢弟去時順便幫我看一眼,書館裡面是不是合那本《戚志遠公文集》封皮畫的一樣。”

謝瑛深深坐在椅子裡,笑著應下來:“我到那兒看看有什麼新鮮有趣的書,也給你們帶回來。”

朱僉事又安排了緹騎隨行,都察院也選了個年輕的巡按御史劉瓚,和錦衣衛緹騎一併出京,快馬奔赴遷安。

趕到遷安縣時,已是三月初了。

戚縣令聽聞有御史和錦衣衛下縣巡按,連忙帶人到城門口迎接。見到是曾來給崔燮送旌表聖旨的謝瑛,更覺親切,連忙矮身行禮,請他們回縣衙下榻,又問他們這回是因何事下縣的。

巡按御史劉瓚在京裡看過他的書,對著這位畫裡清矍英俊,現實中……鬍鬚和身形也頗有雅人風致的戚縣令猛看了幾眼,下了車卻要裝出一副不在意這麼個七品小官的樣子,淡淡地說:“我等奉聖旨來查案,回到縣衙自會宣旨。請戚大人前方帶路,再把本縣一個叫崔燮的官家子弟帶來。”

查案?崔燮小小年紀,又長在他眼皮子底下,能攙和到什麼御前的案子裡?戚勝下意識維護了他一句:“那崔燮是朝廷旌表過的義民,又曾為本縣捐贈宅院作圖書館,當下官考察時,總憲李大人也曾誇過他。卻不知他有什麼過犯?”

劉瓚咀嚼著他這番話,只覺其中情誼歷歷可見,一時並沒答話。謝瑛翻身下馬,走到戚縣令...面前問:“崔燮在麼?大人這就叫人把他帶到衙門吧,劉大人與本官有些事要問大人,也要問問他。”

戚縣令越發感覺不對,身子繃得筆直,替他求情:“他去府裡應考了。兩位大人見諒,科舉乃是朝廷大事,縱有什麼事,又何妨等崔燮院試回來再說?”

府考?

崔郎中在都察院裡雖然說了是把兒子送回鄉科考的,卻沒提他今年就考過了縣試。那有人投帖指稱戚勝騙奪崔家的宅院,跟崔燮如今能去府考是否又有關係?

是戚勝主動要的,還是他為了縣試或是別的什麼目的給的?

他不禁問道:“那崔燮考了第幾?”

戚縣令自豪地說:“縣試自是第一。這孩子乃是天縱之才,過目不忘,我從未見過這等神童!上回謝千戶來旌獎他之後,我親自試過他,那時候還不怎麼會作文章呢,如今寫出來的就已經頗具法度了!”

一個去年還不怎麼會作文章的人,今年就考到了縣試案首?偏偏這個小童又獻了個圖書館給遷安縣?劉瓚一怔,臉色又沉了幾分。

謝瑛倒是一直笑意盈盈,只是他那笑容從來都那麼精細地掛在臉上,不多一分,不少一分,誰也透不過那笑容看出什麼來。

回到縣衙裡,劉瓚便展開聖旨,宣讀了天子詔令,命戚縣令暫時待罪,又要叫人拿崔燮回來作證。戚勝和縣丞、典史、書辦皂隸等人都連連喊冤,說那圖書館是崔燮主動捐獻出來的,他本人就有辦館的貪頭,只是知縣看他家底寒薄,不忍心叫他這們花錢,才攬到縣裡的。

謝瑛攔了他一把,溫聲說:“劉大人,咱們雖是受了皇命來查案的,但國家考試之事更是至關重大,大人是讀書人,更該曉得你們讀書人的科考的不易,何必這時候叫他回來?咱們不如先問縣裡知情人取了口供,若定要查崔燮,就到府裡找他便是。”

劉瓚看著戚縣令,心裡卻想著他在書上那些不沾世俗名利的樣子,忍著被人騙身騙心的憤鬱說:“不急,還是請戚大人先把崔燮今年縣考的卷子拿出來叫本官看看。”

戚縣令也看出了他的意思,臉同樣沉了下去,壓著嗓子說:“大人是懷疑本官敢在縣試舞弊麼?”他的聲音微微顫抖,青衫下的身形卻越發挺拔,沉聲吩咐:“取崔案首三場的卷子來,請劉大人點評!”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全是考試,可跳過,但其實下章才是先寫的,一直拖著不能發,我也很無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