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日抄》雖被朝廷抄禁過幾次, 但始終牢牢霸著最受歡迎題庫類教輔榜首,後來市面上雖又出現了《主意》《提綱》《文機》《源流至論》等幾種同類教參, 銷量和名氣卻都比不得它。;.ggdown.

張尚書新作的《勸學篇》能被此書編者選進引言, 和韓昌黎《進學解》、宋學士《送東陽馬生序》等名篇並列,自己知道後也頗為得意,入衙視事時還私下還拿了書給同僚和下屬看。

右都御使李裕與他有幾分私交, 聽人說他文裡的崔某就是戶部郎中崔榷之子,便如私下勸他:“那崔榷之子在京時不曾聞有神童事蹟,又不曾在小兒輩中有甚麼才名,出了京怎麼就能集對句、做神童了?騰霄兄把他當成身居窮鄉而不掇詩書的學子, 就不怕這是他們父子聯手作偽,以圖倖進?”

要是個五歲的孩子舉神童也就罷了, 一個十五歲的白丁, 還算什麼神童!

李裕執掌都察院, 見多了下面官員為博聖恩而造假祥瑞、假神童的, 是以見張尚書這麼關注崔燮, 便忍不住要提醒他一句, 免得他受了底下人欺瞞。

張鵬搖著書當扇子, 笑道:“古澹兄只管放心, 這學童斷然不是個騙人的。他的書是謝瑛送到我手裡的,人也是得過敕書、牌匾的義士, 若有什麼錯處,便我不查,錦衣衛也放他不過。”

李裕挑挑眉, 搖了搖頭不再提崔燮,轉而問他老子:“那崔榷可曾說過什麼?”

張鵬道:“他還算曉事,沒來說什麼,也沒聽戶部有什麼動靜。”

李裕淡淡地哼了一聲:“有個隱逸山野的神童兒子,已是給他添了許多光彩了,他要再有動靜就太不知進退了。他兒子也是有意思,在京裡全無名聲,出了京就又當義士又做神童,難不成遷安風水格外養人?”

張鵬笑道:“遷安那個幾年出不了一個貢舉的地方,有什麼風水可言。八成是崔榷不擅教子,家中子女並無一個成才的,這個離了家的反而出息了。”

做官庸常,做人迂闊,連做父親都不稱職,若不是佔著萬首輔門生的身份,恐怕這把年紀也還熬不到個五品郎中。

兩位部堂、總憲雖是為說他的事湊上的,對他卻也實在沒什麼可說的,索性將此事扔下,改說起了近日汪直參駐奏守大同左參將盧欽與監軍太監楊雄守備不利,致使虜寇入侵,在邊鎮大肆擄掠之事。

盧欽是有戰陣之能的,只是軍中權柄盡操太監之手,兩個鎮守、監軍太監又與他素有嫌隙,焉能不敗。

張鵬嘆息著,李裕安慰道:“往好處看,原先汪直要拿誰便能拿下獄問罪,咱們想營救都沒處下手。如今聖上卻不只偏聽偏信他那奏摺,要將人送進京來查問,咱們就有轉圜餘地了。”

裁撤西廠後,汪直的聖眷漸薄,再加上擅啟邊釁,又不能收拾,使得虜寇連連入侵,聖上對他的寵愛眼見的薄了。兩人都已看到了朝廷變動的先兆,也都引而不發,等待可以一擊拿下他與其同黨的時機。

整個五月間,朝中氣氛都因邊關守備將領與太監內訌,小王子內窺這兩件事繃緊。戶部要向邊關調撥軍糧,又要賑濟大同等地蝗旱天災,河南、北直隸又有幾處蠲免稅糧,上上下下都在署內苦熬,忙得不知今夕何夕。

崔榷一連十幾日睡在外院,徐夫人每日早晚送湯送藥,他也沒工夫回去看看,只在某天回去得稍早時,召兩個兒子過去教訓。

小兒子崔和還沒上學,乳母領過來也就是給他行禮問安;次子崔衡卻已經讀書了,每次見面他也要問幾句書。往常他也就是念一句書讓兒子接著背,這回卻不知怎地,胸中忽然冒出《四書對句》上的句子,脫口道:“你來對一個‘八家皆私百畝’。”

崔衡鬼使神差地對道:“一人獨佔四姝!”

...

崔榷咂摸了一下,覺得雖不如用四書中句子對“一朝而獲十禽”有深意巧思,但也還算工整。而且“一人獨佔四書”倒有些影射其兄作《四書對句》的意思,還顯出他們家子弟間兄友弟恭,也算妙對了。

他微微一笑,讚許道:“不錯,你也看了你兄長那本書了?他弄的雖然都是些小巧的東西,但多讀讀也沒壞處……”

崔衡激動地說:“父親說得是真的?我也這麼想!母親就不許我讀大哥的書,說是那些都是敗德辱行……”

“混帳!”崔榷一下子站起來,打掉了兒子的手,壓低聲音說:“這是哪來的渾話!你娘也是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怎生出這般念頭,這是辱罵聖人,叫人聽見了我的官都不要做了!”

“辱罵什麼聖人……”崔衡茫然看著他,連忙解釋道:“我大哥出的那個書不就是四對才子佳人故事,哪兒有聖人的話啊。難道父親是說他新出的《六才子批評本三國》?父親能不能讓他送幾本兒到家來?外面都傳說這批評本好看,有印得像畫兒似的英雄美人不說,那批評也精彩極了!”

他滿腦子都是四美、三國,雖然聽過人說崔燮出了《四書對句》,一時半會兒卻想不起來的。

崔榷看著他這副模樣,心頭那點兒喜氣早不見蹤影,連日忙碌的火氣反而拱起來,強壓著火氣問他:“你方才說的‘一人獨佔四書’不是說你兄長的……”

崔衡忙道:“也算是說他。那四美人不都是他尋人畫出來的嗎?他可不算是一人獨佔四姝……”

“滾!”一個茶盞當頭飛來,打斷了他的抱怨,崔和的乳母抱著他悄悄縮到內室,低聲哄著不許他出聲。

崔衡也想走,崔郎中卻又起來抓住他,狠狠罵道:“孽障!你怎麼不往好處比!他怎麼胡鬧也是在鄉里沒人看見的地方,還能刊刻出一本《四書對句》,入了張尚書的眼,你呢?你將來進了國子監,你也跟教諭‘獨佔四姝’麼!”

這些日子忙碌工作累積的火氣,長子跟錦衣衛撕擄不開的憤鬱,一併撒向崔衡,罵得他狗血淋頭。

崔衡委屈不已,抱著頭挨了半宿訓。崔榷罵完了心裡還不痛快,索性禁了他的足,叫徐夫人好好管束他,別老叫他看那些不長進的閒書。

徐夫人心疼兒子,哀哀地說:“這哪是衡哥的錯,他大哥印的書,當弟弟的怎麼知道是不能看的?老太太都拿我當外人防著,不許我管他,可這孩子不管能行嗎?老爺你想想,衡哥這是在京裡有人約束,還從外頭看了那骯髒書;燮哥就在鄉里,印著這等書的,他看歪了心思怎麼辦?”

崔榷冷酷地哼了一聲:“你管得好他?那怎麼不見他在家裡時受聖上旌表,得尚書青眼?”

他說了一句,又想到這兩件事都是錦衣衛促成的,也沒他這個作父親的半點好處,罵徐夫人就跟罵自己一樣,忍不住又重重地哼了一聲:“這等孽子,叫他將來入了仕,還不得把我這好好的清流門第變成錦衣衛分司!你也不必管他,讓他在那鄉下愛怎麼胡鬧怎麼胡鬧,但要敢攀著錦衣衛以圖倖進,我就開祠堂逐他出戶!”

徐夫人頓時不哭不鬧了,意思意思又擠出幾滴眼淚,垂著眼說:“我聽人說他那書坊裡養著個‘崔美人兒’,誰知道跟燮哥是什麼關係。這要是他真看上那美人兒,沒成親就作踐壞了身子,將來可還有什麼好人家的女兒嫁他呢?”

兩人夫妻一場,她最知道崔榷多愛面子,見不得子女行事有半點不合禮儀。原以為這句話一說出來,崔榷就該放下衡哥那點事,想法教訓長子,可誰知這回他卻只皺了皺眉,淡淡地說:“左右是個匠戶女子,就叫他納了又能怎樣。將來給他挑個身份低些,規矩老實的妻室就是了。”

徐夫人的眼淚半墜不墜地凝在睫毛上,眼看著他甩袖離開,一口氣憋在胸...口,又氣又惱地說:“怎麼著,老爺的魂兒難道也叫崔美人兒勾了,怎地不管那小畜牲了!”

媽媽、養娘都來捧著她安慰,說些老爺看不上大哥的好聽話,可誰也不知崔榷此時心裡的折磨——

他自知兒子沒有制箋、印書的本事,前妻陪來那書坊也始終半死不活的,突然印出滿京讚賞的彩圖,必定是那個崔美人兒的本事。

前幾個月斷斷續續就有不少人問他書坊彩印的事,他也想把崔燮接進京來問問,甚至將那彩印技藝獻予內坊。只是礙著心底那點兒清高,怕人說他巴結內侍,以奇技淫巧希圖倖進才不曾動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崔燮叫張尚書當作貧寒學子的榜樣,就該老實窩在縣裡讀書。他若把人叫進京來,再獻上他妾室弄的東西,豈不是憑白得罪了張尚書,壞了聖上整飭武學的大計?

一邊是工匠的手藝,一邊是朝廷正事,他又怎麼不知道該選哪邊兒。只是想到崔燮連連得上頭看重,他這個做父親的始終沒得過半分好處,心氣難平罷了。

明年便是吏部大計,他在五品的位子上坐久了,要是也能挪一挪……

他糾結著要不要豁出面子活動一番,卻定不下來心要走張尚書還是萬首輔的路子,是要賣弄他的神童兒子還是會印彩圖的兒婦。

這一糾結便等到了小王子犯邊的訊息,大同到山海衛處處都要加意守備,幾位大學士、堂上官的臉色都是黑的。他兒子是印四書對句的神童也好,納了個擅印彩圖的妾也好,都不敢在這時候拿出來說了。

就連隱在永平府邊線後的遷安縣也感覺到了這種氣氛。王家的校場和馬場上的軍士越來越多,王大公子都開始早起操練。崔燮都不好意思再過去蹭馬場,便指了個要作文章給王知府看的藉口,說以後學業更忙,便不再來騎馬了。

王公子一眼就看穿了他想什麼,笑著說:“你還跟哥哥說這虛的做什麼。其實咱們遷安衛也沒什麼要緊的,前頭有山海、盧龍衛呢,不過是提前操持起來,有備無患罷了。你該來還是還你的,這校場容幾百人出操,不多你一個。”

崔燮道:“畢竟是朝廷的事要緊,你們正經訓練,我夾在這裡算幹什麼的。這幾個月已經叨擾你太多了,這兩個月我先歇歇,也多些時間畫《三國》的插圖,等韃虜走了,我還要來的。”

王項禎頓時精神起來了,瞪著眼問:“又出新的了嗎?你那呂奉先轅門射戟畫得忒精神了,我這兩天也練了練箭法,叫人給我打那一身爛銀盔甲了,回頭我打扮上,你也給我畫一張,成不成?”

崔燮看了看他——王公子也算是蜂腰猿臂,相貌俊朗,身材也高大修長,穿上束腰的盔甲比例應當不錯。他摸了摸下巴,笑道:“你要是不嫌棄,要不我出一個有名的武將就印一套甲冑裝束圖,再給你畫個穿短打的全身圖,你自己把衣裳剪下來換著拼上,不就能多扮幾個英雄了?”

王公子眼神“唰”地一亮,拍著大腿說:“這個好!好兄弟,哥哥真不白疼你,回頭咱倆是得上關帝廟裡結拜去!”

崔燮笑道:“這也是我偷懶省事的法子,回頭王兄要嫌印的粗糙,再找你那灤洲大家繪個精緻的大圖也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