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先生真是性如烈火。

華昶彈奏的又不是什麼不好辯駁的隱私,叫人查清楚, 還他一個清白便是了, 致什麼仕, 不許。

天子擺明車馬要拉偏架,對崔燮便是好言撫慰, 勸其留任;對華昶便是申斥其不該聽信流言, 無憑無據便上疏彈劾。

華昶不服。

言官本來就有風聞奏事之權,他查探出崔燮有行止不當之處,難道不該彈劾?彈劾之後查不查得出實據是法司的事,但他們給事中就該是言者無罪!

給事中官位雖低, 地位卻高,寫得拳頭大的帖兒, 在京裡走路都不避閣臣的,怎麼一個侍講學士他就不能彈劾了?

他不僅要彈, 還要聯絡同僚,找出他不法的真憑實據,重重地彈!

華昶便去找了負責調查崔燮親自經營書坊一事的監察御史顧潛, 要他秉公查辦,不可因崔燮名望高、是閣老門生, 就對他違規之舉網開一面。

顧潛淡著張臉說:“我奉命辦案,自然該怎麼查就怎麼查,不會管他是學士還是商人。文光兄若是疑心我看個連環畫, 就要包庇印連環畫的商人, 也不妨連我一起彈劾, 我等著錦衣衛上門拿問。”

華昶無奈道:“我何曾這麼說,我只是擔心那書齋背景深厚,有人妨礙你查辦。”

居安齋確實背景深厚,都察院要查,都有不少宗親貴胄、當道中貴遞了帖子,叫他們不少攪擾書店正常營業。

眾人都還等著看安千戶穿起胡服是什麼樣子,跟姚千戶怎麼能扮成夫妻的,豈能叫它停印了?經營書齋又不是什麼大事,查出來頂多就叫崔學士不要親自經營,將書齋交給下人管就是了,可不能因為這個耽擱了他們看書!

左都御史戴珊手裡集了一把太監們送來的帖子,都能湊成扇子用了。

不過督察院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最不能倒在權貴勢力之下的地方,越是有人施壓,他們越要挺得住!

戴總憲在上頭頂著眾多權貴的施壓,叫顧潛查封了居安齋的帳房,搬了他家的帳簿、往來文書,抓了他家的少東崔啟與掌櫃、夥計,回都察院問案。

居安齋上下都是一般的聲氣,都說店鋪是崔啟父子所有,計掌櫃經營。崔店東從前雖是崔學士家養子,但早在遷安就已被放良,這書齋是他們父子放良之後經營的,與崔家毫無干係。

崔燮從沒有一天出現在居安齋裡,也不管他們怎麼經營,只是集稿讓他們印書。但文人找個書局印自己的書也是常有的,跟親自經營扯不上關係。

取不到口供,都察院就只能將證人釋放寧家,找帳房來查帳目往來。

崔啟、計掌櫃驚惶惶地回家找崔燮商量該如何應對——他們往來帳簿裡確實記了給崔燮的銀子,那筆銀子因是給主家的,就一直沒立個名目,直接寫的給崔家,到時候可怎麼解釋?

崔燮這會兒叫崔美人和私生女的流言倒逼得大徹大悟,心如古井,淡淡道:“你們不必替我發愁,咱家又沒有結黨營私,沒有行賄不法,都是光明正大給的稿費,有什麼不敢見人的?”

崔·幕後老闆淡定地把私下寫的《解秘水西先生》《點評翰林院十大名家》《守仁格竹寫真集》《唐伯虎點秋香》《錦衣之下:我追求錦衣衛的那些年》都收拾到一個箱子裡,連同自己零零碎碎畫的結婚照、紀念照一起鎖了,送到謝瑛家保管。

萬一他叫人抄家了呢?

大家都是體面人,這些東西可是不能叫外人翻出來的。

他扛著幾十斤的箱子,大半夜吭哧吭哧跑到謝瑛家,將後事託付給他。謝瑛看他拿著箱子沒處藏的樣子,忍不住笑了幾聲,就接過來塞到自家佛龕下一個暗窖裡,安慰道:“哪裡就能抄家了,就是他們查出那店鋪是你的,皇上也至多申斥...幾句,宮裡都有訊息傳出來了。”

那他不管,反正有人彈劾,他就不上班了!

他又上了一道請罪疏,就安心留在家裡給謝瑛準備行李。衣裳不用他備,他就叫人炒油茶面、烤肉幹、蔬果幹、鍋盔當乾糧;用酒精泡上薄荷、冰片充作花露水;還畫出了我軍神器工兵鏟的3d設計圖,叫他找個會打兵刃的匠人,用好鋼打造幾把。

打不成純鋼的,就在側面刃口加一條鋼,效果應該也可以。

謝瑛看著畫中平平無奇,怎麼看怎麼像農具綠頭鋼鏟,神色複雜地問他:“數百年後的軍人就用這樣的武器?他們也搞軍屯麼?”

可別小看我們工兵鏟,這可是能挖地能砍人能做菜的神器!也就是大明鋼鐵工業不發達,還不能造出摺疊工兵鏟,只能先造個老式的用用,到了二代三代,這鏟子比瑞士軍刀功能還強大呢。

崔燮驕傲地跟他講了工兵鏟的好處,又把自己從前在各種小黃片辦公室裡描來的中國地圖給他。地圖上的國界線和省區肯定跟大明輿圖不一樣,但山形和大體的河流分佈還是一致的,到時候用山水對照著,應該也能用。

明代地圖的比例並不完全一樣,常有在圖上畫的差不多大的地方,實際上相差極大的情況。而現代地圖上的比例線和等高線可是神器,會看的對著圖就能看出地形地貌,不會看的……把地圖送出去,就不用他操心了。

崔燮一心忙著謝瑛出送的事,不注意都察院那邊已查完了居安齋的帳,確認了他家與居安齋確實有銀錢往來,居安齋每年都會給他一筆足佔當年純利三成的銀子。

居安齋銀錢去向都清清楚楚,有買木料、顏料、紙的銀子,有掌櫃、店夥的工銀,有畫匠、雕版匠、印刷匠和雜工工銀,每年按著印出書籍的不同,有不同的作者潤筆……唯獨給崔府這些銀子沒寫緣故、沒有變動,年年都照數送過去。

給事中華昶再度上疏彈奏,置疑他與居安齋的關係。

若兩家毫無干係,為何年年送銀子與他?若不是他就是這家店鋪背後的主人,定然是那店鋪使錢賄賂,求他庇護!

弘治天子掃過奏疏裡叫人眼花的數字,看到最後標著“崔府”的每年數千上萬兩記錄,驚訝道:“怎麼竟給這麼多銀子?朕原以為崔先生家中清貧,看來也並非如此。”

天子素來以為崔燮是個清廉、正直、迂腐、不懂經營、需要自己照拂的人,猛地發現他收入不少,心理上還有點兒落差。堂下隨侍的太監看著天子臉色變化,都怕他惱了崔燮,關了居安齋,忙都替他辯解:“許是那居安齋主人當初開店時借了他的銀子,如今賺了錢,也還該給他乾股。”

金公公也道:“不光是乾股,居安齋那些科舉書、如今的每日農經,不都是崔大人主編的?奴婢聽說民間書局裡要編個書,不管賣得出賣不出,也得給主編百十兩銀子,供吃供喝,何況崔大人是御前待講,當年還是個五元及第的有名才子,換哪個書店也得高高地給他潤筆。”

高公公眼中閃過一道光芒,上前向皇上行了一禮,公道地說:“奴婢知道了,這筆銀子必定是潤筆。居安齋這些年出的書都是崔大人供的稿子,一個月便是數百張畫兒,怎能不多給他些潤筆!”

什麼?

什麼一個月供數百張畫兒?

他不是個主編麼,怎麼還帶供畫兒的?

天子顧不得他從居安齋收了多少銀子,驚問道:“他給居安齋畫稿子?難道崔先生還會畫……畫……”

對了,他是會畫畫。

他在遷安寫的那些農事文章裡就配了圖,進宮後還畫過幾幅,畫得栩栩如生的,果然跟居安齋的連環畫風格一致。只是畫人與畫物的手法不盡相同,並不是能畫出花草就能畫出人物的,崔學士從不曾說過自己會畫...人像,他也不曾往那裡想過。

天子憶起舊事,微微點頭。高公公便道:“崔學士畫功精湛,非他人所能及,只是年少時被人傳了些流言,一向不敢展露出來。陛下不信,可以把先皇當年收著的兩幅神仙賀壽圖取來一觀——那就是崔學士畫的,只是託了別人的名字罷了。”

只一說起先皇的神仙圖,天子立刻就想到了仿如真正神仙宮闕的《安天大會》《神仙賀壽圖》。裡面的神仙衣著狀貌各異,仙氣飄飄、神彩斐然,與尋常的神仙畫都不相同,反倒像是個真正見過天上宴會的人,將那一段場面精描入畫。

若那是崔先生畫的……那就難怪國丈愛說他有神仙遇合了!畫中神仙的姿容氣度,那些仿畫的哪裡仿得到萬一!

天子心中波盪,立刻叫人取畫來看。等著人回來的工夫,也順便關切地問了一句:“當時崔先生被傳的,就是那個崔美人的流言麼?這是何人傳出來的,實在可惡。”

高公公也替他喊冤:“可不是麼!那時崔學士才十四五歲,人生得又文弱俊俏,鄉里先有崔美人這麼個香豔流言傳出來,他還敢畫畫兒麼?就是怕叫人看見了,把他和崔美人拉扯到一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天子震怒道:“這是何等輕薄,竟編派一個聖人門生作什麼崔美人!難怪郭、湯幾位卿家替崔先生辯白時只說願擔保他清白,不說別的,原來是有這樣的流言汙人,他們不忍說出來吧!這麼比起來,這些編排他與人有私的,都比那等惡毒謠言強些……”

高公公張口結舌,想要解釋自己不是那個意思。但弘治天子已命人擬旨申斥都察院,責問他們聽了不利朝中大臣的流言為何不早上奏,遣人平息此事,反而捕風捉影,上本彈劾朝臣。

華昶所奏不實、彈劾過當,降調南京,別任工部員外郎;那居安齋的案子不必審了,也別叫崔燮上表自辯,自揭瘡疤了,且就到這裡吧。

口諭要先要送到制敕房由中書舍人擬旨,再送給閣老們審察,閣老有封駁之權,不駁的才能發下去。

這道旨意送至內閣,李老師一見便大喜,笑問內侍:“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聖裁明斷,臣代崔燮謝恩了。”

那內官神色複雜地說:“閣老回去安慰崔學士幾句吧。他當初受委屈了,皇爺都知道了,叫他只管安心畫畫兒,皇爺對外頭那些流言是一句也不信的。”

怎麼又扯上他會畫畫兒的事了?

劉、李、謝閣老三閣老都有些奇怪,程學士則是第一次聽說此事,訝然道:“和衷也會畫畫?學的哪一派?這倒不曾見過,以後得叫他畫一幅來看看。”

就學的崔美人派。

李學士一時想不起唐伯虎給那流派起的什麼新名字,便說:“就是京裡時興的那個,居安齋那一派。”

程學士啊了一聲,順口答道:“就是那個崔美人派……”

他忽然覺著有什麼不對,抿了抿嘴,嚥下了後面的話。那名傳旨內侍也大有深意地看著他,搖搖頭道:“程閣老日後也莫再提這三個字了,這名號實在太輕薄,損傷人名聲,皇爺看不過去,才要叫都察院嚴查呢。”

這太監說話輕緩,聲音壓得略低,像是怕叫別人聽見。程敏政的心跳也像叫一隻手輕輕攥著,跳得不敢太用力,呼吸也不敢太用力,目光一點點挪到李東陽臉上。

李閣老眼神滄桑,臉上一片空白。

還是劉首輔有決斷,當即請內侍儘快將這道聖諭發至都察院,叫他們莫再查辦崔燮經商一事。

然而這道奏摺來得終究晚了些,顧御史查清帳目後,便命人請崔燮到都察院過堂。崔燮這些日子已經徹底看淡仕途,也稱量了哪個流言傷害更大,索性帶著個柳木衣箱,乘車到了都察院外,下了車自己扛著箱子大步進去,當著眾人的面把箱子扔到地上。

...

咣地一聲,塵土飛濺,都察院二堂的門檻都震得微微顫動,顧御史與院中的御史、給事中的心尖也微微顫動,偷眼看著這位突然變成大力士的崔學士。

他不只是力氣變了,連態度都變了,不再是那個與人為善的溫柔學士。

顧御史升堂後,他便將那個差役都抬不動的箱子開啟,一手負在背後,彎下腰拿起一摞稿紙,淡淡地說:“大人不是問我怎會得居安齋那麼多銀子?這便是原因,這些草稿都是我配合作者們的文稿畫出來的,這裡有草圖、有精細的圖,但每一本都是我先定下畫面佈局,才交由別人細化的。”

他抬手叫人來拿走那稿子,淡淡道:“呈給顧大人。大人看看我這寫照派的手稿,值不值得這麼多潤筆。”

顧潛接過畫稿,一眼就認出了是上個月剛出的《錦衣衛之塞上風雲》。這本是描好的線稿,紙上隱約顯出淡淡的鉛筆線條,半藏在墨線後,偶爾露出一點,並不顯眼,反而顯得線條更靈動,更富變化。

顧潛是懂畫之人,不禁喝彩道:“好!這才真得了崔美人的精髓!”

崔燮心猛地跳快了幾拍,在堂下重重冷哼一聲:“什麼崔美人?這是翰林編修唐寅定史的新派別,叫作寫照派!”

顧潛微愣,崔燮卻朝宮城方向拱了拱手,朗聲問道:“陛下向日已斥責了給事中華昶不該聽信流言,將我與什麼崔氏扯上干係,顧大人這是要明知故犯,壞我的名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