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燮在謝家練了一上午劍,天色又熱, 午膳時又吃了兩杯燒酒, 身上早叫汗溼透了。用罷飯後,謝瑛就叫人給他備水洗沐, 換了乾淨的內外衣裳。

他自己的中衣已經拿去送洗了, 一時半會兒晾不幹, 只好先撂在謝家,等下回見面時再來拿。倒是那身曳撒練武時提前換成了貼身的短打,還是乾爽的, 回去時就能穿走。

謝家下人在院裡花架下襬了長凳, 叫他躺著晾頭髮。謝瑛也在一旁掇個涼凳坐了, 隨手翻看新出的六才子批評三國。

雖說如今謝千戶的話少了些,作出態度也稍顯疏遠,不過還是一如既往地關照他, 肯讓他在自己家裡洗澡換衣裳, 不用頂著一身汗回來。崔燮倒覺著倆人這樣安安靜靜地待著就不錯。架下花蔭斑駁, 陽光不烈,抬眼就是滿架葡萄, 都是剛生出來的小珠兒, 綠瑩瑩的看著就清涼爽眼。

他在院子裡閉著眼背會講的筆記, 手邊就是和點心,覺得神乏了就睜開眼看看花架頂上垂下來的葡萄珠,也舒舒坦坦地消磨了一下午。

謝瑛偶爾看著他似睡著了,就想叫他起來進屋躺著。可還不等過去叫他, 崔燮就又睜開眼四下環顧,謝瑛便悄悄收回腿,倚著身後的古樹繼續翻書。

太陽稍下去的時候,謝瑛就不叫他再躺,怕涼風吹了溼發,引寒氣入體。

崔燮的頭髮格外厚密,這半天也沒晾得特別幹,就湊合著挽起來戴了網巾,裹了一條謝家準備的新軟巾。謝瑛沒再留他吃晚飯,看天色不早,便叫人給他換上來時的外衣,說:“你難得有休息的時候,家裡人怕都等著你呢,別一整天都在外頭待著。”

其實都到這時候了,跟一整天又有什麼不同呢。

崔燮笑著搖搖頭,跟他舉手辭別,坐馬車回了崔府。家裡都等了他一天,門子遠遠見他從一輛車裡下來,都顧不上通報家裡,就趕緊迎上來,跟在他身邊絮絮地說了縣尊大人來頒獎的事。

崔燮先跟謝山道了別,叫他代自己向主人致謝,回頭又問門子:“大人怎麼想起上咱們家來的?”

門子皺巴著一張臉說:“剛才說的公子都沒入心不是?大人是表彰咱們家捐濟孤老的事來的,還帶了塊匾,如今就掛在上院院門口。老夫人巴巴兒等了公子一天,陸先生也等著你回來呢。”

那回頭還得找時間到縣衙致謝。

崔燮隨意點了點頭,回房換了衣裳,先去上房給二老請安。走到院子外就看見了額枋上掛的匾,紅漆底的墨字匾,四個字寫得嚴謹工整,筆力險峻,也沒塗什麼金漆,那墨色在陽光照耀下便顯出墨色的光華。

他們讀書人最要的就是面子,這塊匾雖不像他在老家那塊牌坊似的能榮耀祖先、流傳後世,也算是相當有體面的東西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在外頭駐足看了一會兒才進去。此時陸先生已經等他等到在自己院兒裡坐不住了,正帶和哥在上房寫字,崔燮進門便看見他,先躬身問了聲好。陸先生打量著他鮮豔的綢衣和頭巾,按捺著心中急切,沉著地說:“你回來了。正好我在這裡教和哥寫字,你待會兒也寫兩筆給他做個示範。”

崔燮應了聲“是”,先去給祖父母請安,聽老夫人又說了一回縣令來家的事。

門子在外頭說的沒這麼詳細,祖母可是把縣尊怎麼誇他們家仁善,誇他孝順的從頭到尾複述了一遍。說到半截又想起叫人趕緊送上飯菜,笑著說:“今天你不在,多虧得陸先生幫咱們家招待縣尊,待會兒你們兄弟陪著陸先生在外頭吃飯,得多敬他幾杯。”

陸先生這時候卻無心喝酒,也攔著不許崔燮喝多了,略叫他沾了沾唇便說:“你又不是李白那等大詩人,酒後能才思勃發的,只怕越喝越糊塗,到時候連個字都寫不工整,怎麼給幼弟做示範?”

連崔燮都...叫他拘得緊緊的,和哥更是連酒壺都不敢看一眼,悶頭扒著飯菜,一頓飯吃得食不知味。

好容易吃完了飯,陸舉人就趕緊叫人收了桌子,讓崔燮默了幾張《千字文》,自己在上頭畫了紅圈,叫和哥拿回去當字帖仿書。

崔燮還有些不好意思,看著和哥說:“我的字也普通,和哥還是臨碑文更好些。”

陸舉人道:“作弟弟的臨兄長的手書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你要怕字不好,往後自己再多練練,拿好的替了這篇不就是了?”

和哥自己倒還看不出什麼好壞,只覺著兄長是個小三元案首,極風光的人物,寫的字必定是好的,拿起來便要臨帖。陸舉人已逼著他寫了一下午了,這時候倒想起愛惜他,揮揮手道:“你寫得不少了,小心傷手,自己回去歇著吧,我給你兄長講講書。”

和哥偷看了先生一眼,見他那灼灼的目光只落在大哥身上,顧不得自己,便歡天喜地地跑了。

崔燮正好有事想請教他,便把桌上的亂紙收拾好,跟陸先生說:“學生也恰好有要請教先生的地方。前兩天國學的林監丞說,我的比偶句不夠婉轉舒長,要我多聽些曲子,學學曲詞的作法,不知先生可否教我?”

陸先生思忖了一陣,問道:“你要學北曲還是南戲?學作曲子詞,須要先通音律,我向來不看那些,是教不了你六宮十一調的。曲子用韻和詩詞也不盡相同,你要學就自己先翻翻高安氏的《中原音韻》、寧獻王的《太和正音譜》,再尋個師傅學學樂曲。若不解曲調,要死記硬背下六宮十一調六百多副曲牌……也是費力。”

學音樂太浪費時間了,能不能就先講一下關漢卿的藝術成就之類的?

崔燮還沒好意思問出口,陸先生便轉過身來盯著他問:“學作曲何如作詩,詩才是咱們讀書人的本業。你也跟我學過幾天了,詩作得怎麼樣了?詩律還未學通,又要填詞,又要制曲,你可也有那麼多工夫學這些!”

提到這個“詩”字,崔燮頓時不再說話,躬身道:“先生教的我也都記住了,只是恐怕思路不開闊,寫出來的僵硬枯燥。”

陸先生道:“寫得多了就開闊了,你寫文章到今日寫了多少篇,寫詩才寫了幾篇?時文又是散句居多,便是八比出對句的韻律也不苛求。寫詩則要你句句依平仄音律,剛落筆時也難免不順手。我隨寫個題目給你,你先作來,我看看你近日在這上下工夫沒有。”

才剛玩了一天回來,就要迎接沒複習過的課程的小考,何等悲催。早知道陸先生在這兒等著他,他就不複習前兩天的會講,而是先做首詩備著了。

可惜作詩不比作文章,就從四書和本經裡出題目,還能預先猜猜題。今兒下午就是專心寫詩了,寫出來的也對不上先生要的。

他索性橫下一條心,起身應道:“請先生出題。”

陸先生早掂度一下午了,題目衝口而出:“本縣父母來看你,自是為你孝名在外、孝心可家。你在家中服侍老人之情有目共睹,但老父在外任職,尚無可表心意的地方,不如就作詩一首,以發思念之情。”

……他還思念崔參議?

他簡直恨不能去吏部交錢給他續任期,讓他一輩子也別回京城了!他在家辛辛苦苦轉移財產,防的就是這位參議大人,要是這家裡光只他祖父母和兩個弟妹,他都能公開認下居安齋是自己家的。

陸先生看他滿臉不情願的模樣,鬍子微翹,冷哼了一聲:“這些天就沒看過我教你的東西吧?自己挑韻,可知用什麼韻麼?”

崔燮回過神來,微微嘆氣:“送別詩自然情致幽咽感傷,用平水韻就是尤部。”

他對著白紙憋了半天,照搬格律,也湊合著憋出了一首:“坐見堂前燕,親離子啁啁。思同流水逝,夢向滇南遊。寄語滄江柳,休纏洱海...舟。雖言思骨肉,未敢忘君憂。”

陸先生看他作詩時的臉色,下筆的速度,便知道他這些日子進益也不怎麼大,不由得搖了搖頭。

好容易等到他撂了筆,拿過詩一看,倒是把韻找準了,但頸聯對仗不夠工整,句子音律也不夠活潑,後三句都是二二一的節拍順下來的。非要在這詩裡勉強挑點好處,就是後半闕的詩意有所轉折,沒有一味寫私情小意,而是點出了寧願忍受骨肉分別之苦,也要為國效力的想法。

他先教崔燮的是應制的五言律詩,既有“應制”二字,自然是要以忠君愛國為重,詞章節律都可以再調*教。

總之……他在蔣縣令面前誇崔燮立意高,這點倒沒誇錯。

陸先生捏著鼻子給他畫了兩個圈,然後就開始挑刺:首聯後句就犯了鶴膝的毛病,“子”字前後都是平聲字;頷聯的“流水”對“滇南”對得不工整,流字也是尤部的,犯了小韻的毛病,而“夢向滇南遊”一句又是三腳韻,不算工整;頸聯的“滄江”與“洱海”又對得太刻意……

他把詩打回去,怒其不爭地說:“作詩要從心發情,看你這詩直是敷衍之作,根本讀不出什麼父子情深來。也不知你這一天都去幹什麼了,神魂都不在家裡……詩情不說,文字不通的先給我改過來。”

崔燮雖叫他罵了一頓,但想起之前在謝家悠哉遊哉的時光,心裡還是美滋滋的,搜腸刮肚也尋不出什麼思念、難過的情思。他也不為難自己,只把先生圈出的錯處改了,提筆工工整整地重寫了一首:“坐見堂前燕,親離子嘆愁。思乘雙翼逝,夢寄宦船遊。故語滄江柳,休纏洱海舟。天倫誠可貴,未敢忘國憂。”

感情是沒有了,盡力唱個高調吧。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盜文比較嚴重了,所以我打算在五章後開始防盜章,買章節達到百分之三十就可以正常看,少於百分之三十的轉天也就能看見新章了,希望大家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