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得知要搬出右側院另居,既有些興奮又捨不得與林婉分開,難得地窩進林婉的懷裡撒了起嬌來:“娘,硯臺想娘了怎麼辦?”

硯臺明明對搬去正院很是興奮,卻硬要窩在自己的懷裡撒嬌說著不捨的話,林婉不由抿嘴無聲笑了起來,不過心裡卻又覺得很是受用和熨帖,伸手輕輕點了點硯臺的鼻子打趣道:“既然硯臺這般捨不得娘,那便留下來陪著娘住,讓你大哥哥搬去陪你二哥哥便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硯臺的臉上微微一僵,對著手指很是有些糾結,片刻之後仰起小臉看著林婉認真地說道:“不能與大哥哥住一起,硯臺又如何與大哥哥一起讀書?”

好吧,還是別逗他了,否則還不知會引出什麼樣戳心窩子的話來。

林婉嗔了硯臺一眼,正要開口說話,卻聽硯臺道:“反正就在一個宅子,不過幾步路罷了!”

果然有些戳心!

“好了,去吧去吧!記住要聽大哥哥的話,別掏氣!”林婉輕輕拍了拍硯臺的後背道。

“那麼,娘,我去了啊!娘一定要想硯臺哦,硯臺也會想娘的!”離開右側院之前,硯臺對著林婉招了招手,想了想又跑到林婉身邊,伸手撫上林婉的肚子,將臉貼在林婉的肚子裡,對著肚子裡的弟弟(妹妹)道:“要乖乖聽娘的話,也不要太想哥哥,哥哥每日都會來看你的。”

說罷仰起頭,忽閃著大眼睛定定地看看林婉。

林婉低下頭,讓硯臺在自己的臉頰上重重親了一下,硯臺這才滿足地跑了出去。

林婉摸著臉頰,嘴角不由高高翹了起來。

三個孩子住進了正院第三進,也就是分家前葉清和錢霏霏一直住著的那一進。

分家之後葉深成了葉家的傳承人,那裡便是葉深和林婉該住的地方。

只是那裡有著太多葉清和錢霏霏生活的痕跡,林婉帶著硯臺回來並沒有搬去那裡居住,在葉深回京之前,林婉更願意住在曾經與葉深生活了三年的右側院。

在林婉心裡縱然葉深遠在渝州,右側院依然處處有著葉深的影子,住在右側院讓她更安心。

對於林婉繼續住在右側院,無法搬入正院居住這件事,吳氏心裡是有所歉疚的。

這些年葉家在京城置辦了些房產,分家時即便早已搬離墨香街的葉湛也分了一處房產,葉清自然也有,故而葉清在前往渝州就任巫源縣令一職之前便從墨香街搬去了新宅子。

墨香街的這個宅子,便在葉老爹的安排下進行了必要的修繕。

葉清和錢霏霏曾經住過的那進更是按林婉的喜好進行了改造,只等葉深和林婉從蜀地回京便搬入正院居住。

葉老爹和陳氏出事,錢霏霏和林婉帶著孩子們匆匆趕回京城,在葉清沒有一起回來的情況下,吳氏實在不放心讓錢霏霏獨自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去新宅子居住,只得讓錢霏霏帶著兒子重新住了進去。

錢霏霏帶著雙胞胎回蜀地之後,吳氏親自帶著人將那院子好生收拾了一番,儘可能地消除錢霏霏和孩子們的生活痕跡。

只不過僅靠收拾連吳氏自己都看不過眼,偏葉家正在熱孝中無法大興土木,便也不好再讓林婉搬去正院。

吳氏曾經十分內疚地對林婉說道:“按理該讓婉婉帶著硯臺搬去正院,都怪娘想得不夠周到,讓你大嫂帶著孩子住了進去。如今正在孝期不好大興土木,只能委屈婉婉再在右側院再住些日子,待孝期過了再說。”

“娘,婉婉喜歡這個側院,您看,院子裡的秋千架是夫君專門為婉婉設計的,葡萄架更是是夫君親手搭的,再說婉婉正懷著孩子,住在這裡更安心。”林婉指著院子裡的秋千架和葡萄架,眼睛裡似乎閃著光。

吳氏自然知道林婉的這些話說得都是實情,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安慰她,可是到底還是覺得對林婉虧欠太多,又覺得林婉實在太懂事,心裡對林婉更添幾分疼惜和慈愛。

想到林婉正懷著孩子,還有些生意上的事要操心,吳氏便不讓林婉再操心孩子們的事,將三個孫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看著林婉都有些醋了。

說起讓林婉操心的生意上的事,主要還是蜀地來的茶葉和蜀繡的品質管控。

雖說林婉在回京之前便進行了一些安排,只是當時並不知道自己不能再回渝州,有些安排便需要進行調整。

所幸春草是個能幹的,也是個能讓林婉放心的。

前幾日蜀地方面送來了林婉回京之後的第一批蜀繡還有十匹蜀錦。

蜀繡是做熟了的生意,主要出自渝州和南竹的繡坊,又有春草和雲嫂子的雙重管控,品質自不可能出現問題,到貨之後,林婉也只進行了抽查,結果讓林婉十分滿意。

林婉操心的是那第一次做的蜀錦生意。

算起來林婉在蜀地生活了四年半之久,最先三年一直在南竹,能接觸到的極有代表性的蜀地特色產品並不多,蜀錦是在林婉到渝州城之後才開始有所的接觸。

蜀錦與雲錦、宋錦、壯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以紋樣細膩、精緻,色彩變化豐富著稱。

在渝州城第一次看到蜀錦,便給了林婉一見鍾情之感。

不過這個時代的蜀錦工藝並不成熟,很難尋到讓林婉滿意的蜀錦。

林婉便起了心思,特地召來雲嫂子打聽了一番,意外發現渝州雲家不僅僅只是蜀繡世家,對蜀錦居然也有所涉獵,家裡甚至還有兩臺閒置的花樓木織機。

花樓木織機便是古代的織機,雲家這兩臺自然便是用於編織蜀錦的織機了。

雖說雲家對於蜀繡的編制並不算特別內行,對林婉而言卻是個意外的驚喜。

在她打算涉足蜀錦生意的時候,便已經從玉佩商場中找到了需要的東西,那便是數代工匠積累下來的蜀錦編織技藝以及比這個時代先進了不知多少的花樓木織機的圖案。

經過一番商議,林婉與雲家簽訂了合作的協議,這次的合作自然不再僅僅只是蜀繡方面的合作,更主要的還在於對蜀錦的開發。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彩雲坊終於將蜀錦送來了京城。

雖說送進京城的第一批蜀錦不過只有十匹,卻因為圖案新穎,色彩豐富,一下子便成了京城上流社會爭相購置的佳品,同時也讓林婉那間更名為錦繡坊的鋪子在京城的名聲更上了一個層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