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十一來巫源縣之前,林婉親自召見了他,特地讓他品嚐了巫源縣那座茶山出的粗茶。

林婉原以為需費些口舌才能讓林十一明白自己的意思,沒想到林十一只品了口茶,不用她開口再說些什麼,便對著林婉抱了抱拳道:“夫人的意思,屬下明白,定不負夫人期待!”

實在讓林婉意外得緊,平日看起來頗有粗獷的林十一居然有顆七竅玲瓏心!

雖說從籌備到製出成茶時間緊了些,可是因為有了林十一這樣的能手,不過數日林婉便接到了出自巫源縣的新茶。

送來的茶數量不多,但是無論是從成茶外觀還是泡開後的茶色口感都讓林婉深感意外。

在問明可出茶葉的數量之後,林婉難得地在後衙舉辦了一次茶會。

葉深成為渝州知府將近兩個月了,這還是林婉第一次以知府夫人之名舉辦這樣的聚會。

因為只是個茶會,能接到林婉請柬的貴婦並不多,除了渝州府各大小官員的家眷,便是渝州城有名的商戶家眷。

林婉拿出來招待大家的便是來自巫源縣的新茶,還有不同與蜀地的京城和北地的各式點心。

雖說這次茶會的目的是為了收集大家巫源縣這款茶葉的看法,林婉卻硬是將這款茶葉的來歷瞞得滴水不漏。

直到茶會散了,與會的女眷也只以為林婉拿出來招待喝的茶是她們沒機會品嚐過的名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些女眷沒少打聽這款茶的名號,只可惜沒人能夠打聽出來,自然也沒有機會再品嚐這款讓她們念念不忘的好茶。

直到這些女眷先後接到來自京城的書信,女眷中有那麼些聰明的才將這款茶與京城方面新出的一款出自巫源縣直接用巫源命名的茶聯絡起來。

只是即便她們就在離巫源縣幾十裡地的渝州,這款巫源茶卻也不是她們想買便能買到的。

因為這款茶製成之後,也只要林婉的茶會上露了個臉,便被林婉出價包了圓,全部送進了震南侯府。

雖說巫源縣擁有一座茶山,可是製成的明清茶數量還真不多,不過幾斤罷了。

可正是這幾斤茶,在林修武的運作下成了京城許多權貴求而不得的茶。

第一批茶雖說沒有在市面上流傳,卻讓巫源茶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名氣。

清明後採的茶在品質口感上雖說比不上明清茶,卻因為有了林十一高超的製茶手段,並不比明清茶差多少,數量卻多了數倍。

震南侯府名下有茶肆,長房在太平大街上也有一家出名的茶館,在京城權貴圈也打下名聲的巫源茶就這樣順順利利地打入了京城,為巫源縣的發展掙了第一桶金,葉清第一年的政績便得了個優上。

巫源縣憑野茶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嚴重刺激了渝州轄下其他縣的發展,各縣之間便有了競爭,有那麼一、兩個縣試圖模擬巫源縣的發展之路,大力鼓動村民種植茶樹。

葉深得到陳師爺的提醒,對轄下各縣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視察。

根據土地的情況進行分類指導。

對於那些水質、土質與巫源縣茶山相似的鄉鎮,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發展茶樹種植。

對於那些水質土質並不適合種植茶樹的鄉鎮,就算村民自願,葉深也會因勢利導,說服鄉親們種植最適合的植物。

如此一來,不但充分利用了當場有限的土地資源,也避免了惡性競爭,在葉深的通盤規劃和指導下,渝州府各縣之間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南竹縣的多種經濟同時發展的道路早就有目共睹,這次更是成了各方觀摩的重點。

石榴村片區雖說是南竹縣的果樹種植、果酒釀造基地,卻也是南竹縣糧食種植基地,當然也有少量地塊依然種植了菸草。

石榴村片區的百姓沒少被人問及原因,在所有人眼裡,石榴村片區最賺錢的便是酒坊,那麼就應該多種植果樹,透過酒坊賺更多的錢。

如今石榴村片區的鄉親已經跳出了有吃有衣穿的貧民思路,大多都有了合理利用土地讓生活更幸福的想法,對於前來觀摩的官員和百姓問題回答得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而且頭頭是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除了石榴村片區的多種經濟齊頭並進,也有寒山鎮片區藥材種植和家禽養殖共同發展,更是東林鎮片區糧食和菸草交錯種植,給前來觀摩的官員和百姓帶來了不同的衝擊,也開啟了他們固有的跟風思路,隨後各縣各鄉各村開始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或大力發展種植或大力發展養殖,渝州府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養殖專業村,種植專業村。

在渝州府蒸蒸日上的發展洪流中,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因為考慮不周帶來的缺陷。

有的縣在選擇種植養殖專案時沒有考慮到種植、養殖物件的出產年限以及隨後的銷路問題,不久便出現了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矛盾,甚至導致部分村民陷入溫飽無著的困境。

偏有那麼些官員總愛期上瞞下,而葉深作為知府也不可能總往下面跑,直到有那麼一日,林婉坐車外出遇到有人昏倒在街頭這件事才曝光出來。

沒想到自己轄下還有沒飯吃餓昏在街頭的鄉親,葉深自是大為光火,帶著知府衙門的一眾官員直奔該鄉親所在村莊。

進了村看到的無不都是面黃肌瘦的張親,葉深自是極為自責。

透過對村民的走訪,又下地實在研究了一番,葉深很快發現了原委。

這個村的土質與南竹縣的寒山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極為適合種植藥材,可是這個鎮的地理位置卻與寒山鎮有著天壤之別。

寒山鎮處於深山之中,海拔較高,極適合種植川貝、天麻這類藥材。

而這裡卻地處相對平緩的小平原地帶,雖說也有山甚至土質也與寒山鎮極為相似,若是藥材的種類選得好,當然也能透過種植藥材致福。

可是當地在挑選藥材的時候就出現偏差,只看到了藥材種植出來之後的價值,卻疏忽了種植藥材需要的地理環境,更沒考慮這些藥材種植成材需要的年限,於是便讓那些家中本就沒有什麼存糧餘銀的百姓在這第一年便陷入了無糧飽肚無銀添衣的困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