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如此,陳燕這孩子還是被村裡人視為災星,那三年張氏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公婆過世之後,陳家兩兄弟便分了家。

陳二林帶走了家裡剩下的所有銀子,又讓陳大林背上二十多兩的外債,將當時只有十二歲的陳嬌直接留給長兄長嫂。

陳二林拿了銀子之後便帶著媳婦從雜貨鋪裡搬進了岳家,直接便讓自己成了上門女婿。

那三年張氏既要安慰陳大林,說服陳大林繼續讀書,又要照顧陳嬌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還要下地幹活讓一家人不至於餓到凍著,每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快要將自己當牛使了。

讓張氏慶幸的是,陳大林心底的那股子心氣到底沒有完全洩盡。

父母的去世讓陳大林在渾渾噩噩中過了差不多大半年,張燕的出生終於驚醒了陳大林。

看著剛剛生了孩子不久便打算下地的張氏,再看看整日裡埋頭做繡活貼補家用的小妹,還有拿著小鏟子挖蚯蚓餵雞的兒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兒,陳大林羞愧極了。

活了二十歲,下地裡幹活的次數屈指可數,陳大林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讀書一途了。

雖說因為爹孃的過世阻斷了他的科舉之路,可那只是暫時的!

三年孝期一出,便可以繼續他的科舉夢。

三年孝期說是三年,事實上也就二十七個月。

離父母去世已經過去了近九個月,也就是說再有十八月,一年半的時間便能出孝了。

出了孝他便可以趕赴京城參加會試。

只不過父母之孝是重孝,陳大林沒法再去縣學讀書,那便在家裡讀書,有什麼不懂的找人請教便是。

陳大林終於振作起來,重新開始讀書了。

張氏心喜之餘,又添了心事。

陳家先是老人去世,後便是分家,除了家裡那十幾畝地,身上還揹著二十多兩銀子的債。

雖說這些銀子幾乎全都是從張氏孃家借的,卻也不要還的。

張氏爹孃就算再疼張氏,再看重陳大林,卻也不能無休無盡地資助陳家。

畢竟張家也有張家的難處,張氏那個嫂子和弟妹都不是省油的燈。

既要還欠孃家的債,又要給陳大林籌措進京趕考的銀子,接下來差不多兩年時間裡,張氏都快把自己給熬幹了。

家裡那十多畝地,其中十畝良田佃給了村裡的鄉親,每年收上來的田租除了留下一家人的糧食,便全送去張家抵債。

剩下的幾畝沙地,張氏絞盡了腦汁種些稀罕又能賣得出錢的作物。

張氏忙地裡的事,家裡的事便交給了陳嬌。

爹孃在世的時候,陳嬌被陳家老倆品養得有些嬌氣,不但沒下過地,連廚房都很少進,高興了繡點帕子荷包,繡品換了錢不是拿來買了零嘴兒便是拿來買胭脂水粉。

爹孃的去世,還有分家時二哥二嫂看著她那嫌棄的臉色,對陳嬌打擊是相當沉重的,卻也讓她成長了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氏下地,陳嬌便擔負起照顧侄兒侄女的重擔,從未下過廚房的人也慢慢地學會了做飯燒菜,倒也幫了張氏不少忙。

陳嬌抽空繡的東西賣得錢也毫不保留地交給張氏。

陳嬌的突然懂事,張氏是有些心疼的。

只是張氏能做的也只是偶爾在陳嬌碗裡埋個雞蛋,讓地偶爾開心一下,更多的卻是無能為力。

如此兩年下來,雖說依然沒能還清債務,陳家人的日子卻也漸漸有了些起色。

陳母去世之後二十七個月,陳家終於出孝了。

隨著出孝接踵而來的便是陳大林進京趕考的事情,這是大事,是絕對不能再耽擱的大事!

只是這個時候陳家除了那十來畝田地,還有欠著的外債,張氏手上只有幾兩可動用的銀子。

幾兩銀子別說去京城趕考,就是去府城趕考也是不夠的。

萬般無奈的張氏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一雙兒女來到縣城,再次向孃家開口借錢。

張氏孃家爹孃到底都是疼女兒的,又極為看重陳大林,硬是當沒聽到兒子兒媳們的抱怨,拿了整整一百兩銀子交給張氏。

張家的兒子媳婦們頓時炸了,瞬間張家便鬧了起來。

看著兄嫂弟妹像刀子一樣的目光,聽著嫂子弟妹刻薄的話語,也是為了孃家的安寧,張氏咬了咬牙說出了以陳家那十畝良田作押,才暫時平息了孃家的這場紛亂。

以良田作押借錢倒也不是張氏信口開河,而是在張氏來縣城借錢之前,陳大林的決定。

雖說這些年陳大林只管埋頭讀書,但是家裡的情況,陳大林心裡還是有數的。

這也是陳大林拼著一口氣也要進京趕考的原因。

在他看來只要會試中榜,便能徹底改善家裡的窘境。

當然作為學生和女婿,陳大林對張家的情況也是相當瞭解的。

之前的債還沒還清,又要上門借錢,岳父岳母應該十分為難,卻依然會伸出援手,兩個舅子還是他們的妻子卻很難說了。

考慮再三的結果,陳大林便交待張氏以田作抵押籌借考資。

陳大林一去便是一年多,這一年多張氏帶著一雙小兒女與陳嬌相依為命,地裡家裡拼了命想盡了法子掙錢,收效卻並不明顯。

雖說早在五月初便來了陳大林中榜的喜報,但是直到年底也不見陳大林回鄉來接他們,十裡八鄉便有了各種流言,只要張氏出門便有人對著張氏指指點點。

就算聽不清這些人說的是什麼,張氏也能猜到。

無非就是說陳大林做了負心郎,當了官便拋棄妻兒娶了大戶人家的閨女。

張氏的心裡沒是沒有過類似的想法,卻還是強忍著等結果。

縣城的孃家兄弟在得知陳大林高中的訊息之後來村裡看過幾次,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失去了耐心,已經向張氏提過幾次還錢的事了。

所幸最終陳大林沒讓張氏失望,雖說回村的時候穿得依然只是一身洗得發白的常服,到底也是榮歸故里。

村裡很是熱鬧了一番,陳大林便要帶著妻兒和小妹走馬上任了。

大虞國的官員在上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筆不菲的安家費。

趁著去縣城拜見岳父岳母的機會,陳大林將欠債如數還清,另外還送上了豐厚的禮物。

沒了外債,家裡的田地房子便保住了,陳大林要帶著妻兒小妹上任,陳二林便又冒了出來,要代陳大林看顧家中田地房子。

陳大林倒是有些意動,張氏卻一口回絕,就算低價賣掉也不會託給陳二林。

家中的田地和房子是祖上留下的,能留自然要留著,夫妻二人一番商量,決定將田地房子一併託給族裡代管,田地的收成一半給族裡辦學,另一半讓族裡直接送去岳家。

陳二林夫婦得到訊息倒是回來鬧過這一場,只是這次陳大林鐵了心,田地房子又是陳大林名下的東西,陳二林自然得不到一絲好處,得了當地的縣太爺一番斥責之後也只得偃旗息鼓。

安排好一切之後,夫妻二人便帶著兒女和陳嬌來南竹走馬上任。

只是到了南竹之後,張氏才發現,自己手中可用的銀子不足十兩,若不想法子開源,只靠陳大林的俸祿根本養不活一家子,於是張氏便試圖透過林婉給陳嬌找活。

所幸陳嬌的繡功不錯,春草一口便應承了下來,無論春草是不是有另外的想法,待陳嬌手上有了活,應該沒什麼空再去偷看葉深了。

陳氏是真的松了口氣的,接下來便是想法子給小姑子找個合適的男人嫁了,算是對去世的公婆有交待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