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葉氏三兄弟今年一起參加鄉試,林婉恐怕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沒有反對葉深一起下場一試的人,但是她也沒有明確地表示贊同。

葉深重生這件事,葉深自以為沒人知曉,林婉自然也不可能讓葉深知道自己早已知曉葉深內裡的靈魂不止十歲,否則她自己也將有面臨被揭破的危險。

當然林婉的內心也是有些擔心的,從這幾年的觀察來看,葉深的前世應該讀過書而且還是個比較成功的人,卻絕對不像是個浸淫官場的人。

加之葉深對林梓墨那種似近又遠的關係,林婉估計葉深前世當是個成功的商人。

因為有前世的積累,這輩子葉深確實十分出色,在讀書方面更表現出極高的天賦,但是他正式讀書不過才三、四年,就算天賦再高,要從眾多十年寒窗的應試者脫穎而出才是很有些難度的。

京城鄉試取中的名額雖說要比青州府多,可京城讀書人也多,事實上取中的比例還不如青州府,故而僅僅有天賦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些生活的積累。

這便是出現眾多反對聲的重要原因。

雖說葉家三兄弟進入國子監之後每次考核的成績都相當出色,可這個出色也僅僅只是相比於同級監生。

在諸位先生的眼裡,葉家三兄弟相比起國子監其他準備參試的監生,底子還是太薄了,如果能靜下心來再讀幾年書,等到下次鄉試便是他們自己不打算下場,先生們也會逼著他們下場。

安祭酒是國子監內唯一一個贊同的聲音,當然他的贊同很有技巧性,將葉家三兄弟參加鄉試當成了一次歷練一個實戰的經歷。

時輪很快就轉到八月桂花飄香的季節,讀書人翹首以待的鄉試也到了。

鄉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十一、十四進考場,初九、十二、十五為考試日,考試後一日方可出場。

初八那日,林婉一早便來了墨香街,她要親自送幾位兄長去貢院。

京城的貢院離國子監不遠,離墨香街自然也不遠。

墨香街的這個宅子的地勢如今越發地顯得優越起來。

當初若非林婉堅持,便要錯過了這個好宅子。

自葉家搬進宅子,便陸續有關於這個宅子的風聲傳到耳邊。

這處院子的前主人,前前主人甚至前前前主人個個都是朝堂上讀書人,而且最終都順利考中的進士,如今不說是什麼赫赫有名的官員,大小都是官場中人。

這個宅子每次轉手之機,都是熱門的搶手貨。

葉家能如此順利且以並不算高的價格買下這個宅子,既有毛宴秋的面子,也與前主人突然連升三級趕著去外地上任有著密切的關係。

至於這個前主人在這個時候連升三級,是不是與毛宴秋有關,林婉心裡有所懷疑,葉家人心裡也有所懷疑,甚至連蔡氏也覺得與毛宴秋也著密切的關係。

自葉家進京之後,自覺與吳氏性情甚為相投的衛氏,便與吳氏頻繁地走動起來,倒是讓林婉放心不少,在震懾肖小方面,毛宴秋比震南侯府更有效。

鄉試第一場在八月初八申時開始進場,林婉跟著葉大民送三兄弟前往貢院,原本陳氏和吳氏都想跟著一起送考,卻被葉老爹阻止。

這次葉家三兄弟一起下場考試,本就十分引人注目,只該低調些才是。

原本按葉老爹的意思連林婉都不應該去送考,只是考慮今年除了葉家三兄弟下場,還有另外個與林婉有關密切關係的人要下場,這才沒有反對。

那個與林婉關係密切的人,自然是錢霏霏的兄長錢英俊。

當然說錢英俊與林婉關係密切是有些牽強的,但是因為安氏回了青州府,只錢霏霏一人送考便顯得有些孤單,林婉便自告奮勇地將自己當成了錢英俊的送考者之一。

從墨香街往貢院去,坐車需要繞個彎,加之今日往貢院去人多車多,只怕馬車還沒到貢院附近便寸步難行了,如此反而費時。

葉家三兄弟便不打算坐馬車,而是穿小巷過去,從墨香街從小巷去貢院步行也就不足一刻鍾。

葉家已經將送考的人壓縮再壓縮,可一家三位考生依然十分引人注目。

一行抵達貢院的時候,錢氏兄妹還沒到,不過林婉也並不十分擔心,在考前幾日林婉便讓白嬤嬤去了錢府幫忙,有白嬤嬤坐陣,必定不會出差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果然離申時貢院開門還有差不多一刻鍾的時候,林婉便從人流中看到了錢英俊和錢霏霏。

除了錢氏兄妹,與他們同來的還是兩位與錢氏年齡相仿的年輕公子和姑娘,林婉自是認識這兩人的,那年輕姑娘便是與錢英俊有口頭婚約楊天真,年輕公子是楊天真的兄長楊燁。

林婉身邊的冬雪連忙對著到處張望的錢霏霏揚了揚手,於是兩撥人很快便聚焦在一處。

申時一到,貢院門前響起渾厚的鑼聲,隨即貢院大門“吱呀呀”從裡面開啟,考生驗身進場的時間到了。

葉家三兄弟與錢英俊便從小廝手中接過考籃,前去排隊。

林婉早就從林鴻飛那裡知道這一場考試的大致內容,應是要求考生從《論語》、《中庸》、《大學》或《孟子》這四書的考題中任選三道進行應試,每道都要寫二百字以上。

五言八韻詩一首,而經義四首則需要寫三百字以上。

這第一場考試,林婉知道對於葉家三兄弟並非難事。

難得應該在第二場和第三場。

十二日的第二場,考的是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這要考的便是議論文,要求三百字以上。

十五日的第三場,考的是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這便要求考生有言之有物,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是不行的。

所幸葉家三兄弟出身農家,就算後來家境得到了改善,每到農忙和葡萄收穫季節依然要下地幫忙,故而並非只會讀書的書呆子,比起那些出身好家世好的考生,他們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