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話都說到這裡了,那就不妨再簡單說說八賢各自入圍的理由。

排首位(功勞最大)是黃帝,其最大功績就是“藝五種”,也就是耕種五穀。這對華夏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寓,不知在座的有沒有不識五穀的狠人?舉個手給咱看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黍、稷、菽、麥、稻……黃米、小米、豆類、小麥、大米)

此外,黃帝定製最早的度量衡,發明指南車、直弓與搭建茅屋,與醫官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其下屬倉頡(jie)創造文字,妻子嫘祖養蠶繅絲……是嫘(lei)祖,不是螺祖!

再次是神農,嘗百草創中醫的典故就不用我細說了吧?全族從此疾病抗性+80%的BUFF還不夠說明問題麼?

其次神農還發明農具,如鋤、耒(lei 早期的犁)等,並首次種植採摘茶葉。

有巢首創樹屋躲避猛獸,燧人發明鑽木取火使人類擺脫黑夜不能視物,只有被野獸吞噬的恐懼與窘迫。

這倆也得榜上有名吧?

之後是伏羲,比較一般的發明有創造漁網捕魚,發明八卦,利用陰陽交替,五行互生,八象輪換的規律認識解讀利用自然規律……這些就已經足夠牛掰了。

然而伏羲最大的功勞是劃分姓氏,提倡族外通婚,降低近親結婚的機率,極大改善人類後代的體質。

再往下的少昊比較有趣,這夥計是個鳥人,居然提倡學習百鳥治國?!

比如,他安排燕子掌管春天,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以此劃分四季,方便族人及時播種收穫(看見燕子就要準備春耕,後面以此類推)。

此外,少昊還模仿啄木鳥啄木的動作發明木工,以及其它鳥類動作,逐一發明制漆,印染與製陶。

依我看,這活脫脫就是原始的仿生科學,上榜!

(少昊就是東夷諸國的創始人,從徐夷足可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這點可以看出,少昊這人其實蠻猛的)

之後跳過女媧,說一說排在最後的蚩尤。

和大多數人認識中的不同,在阪泉之戰中敗退的蚩尤,率領麾下九黎部眾加入黃帝部落,並傳授金屬冶煉與兵器鍛造技術。

先秦時代的《封禪書》就記載齊國祭祀八神,“其三曰兵主,祀蚩尤“。

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蚩尤還是華夏民族先祖諸神之一。

後來到了漢代,為了突出皇帝的君權天授,文學界開始有意識得醜化曾和黃帝起武裝衝突的蚩尤,真可以說是歷史給後人開得惡劣玩笑。

話說你沒有想到吧?在各種小說遊戲當中分量極重的軒轅劍其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屬劍,而是黃帝在赤手掐死妖獸檮杌之後,把檮杌嘴裡那兩顆長尖牙掰下來當做主副手武器,其實是一種獸骨劍。

至於黃帝為啥要赤手掐死檮杌,那是因為黃帝出身的部落叫‘有熊氏’。

也就是說黃帝這幫人專門住在有熊生活的地方,平時閒著沒事就上山去找熊大熊二練摔跤,所以空手肉搏技能全滿,活脫脫戰鬥民族。

最後,終於到了女媧。

首先要宣告一點,煉五色石補天這件事與女媧無關。

之所以有這樣的美麗誤會,全都是司馬遷的鍋。

相傳就在漢武帝時,中原出土一座先秦時代古墓,其陪葬品是一尊石制伏羲女媧像。

根據石像形態,伏羲與女媧皆是人身蛇尾的形象,其身並派而立,雙尾交纏。

只是由於古墓儲存不善,伏羲女媧像出土前就已經部分損壞,尤其是女媧像手託一堆看不出具體形狀的彩色碎石。

於是前來觀摩石像的司馬遷就憑想象,杜撰出女媧手託五彩石補天的故事並將其寫入《史記》。

然而根據1956年在甘肅出土先秦古墓壁畫上描繪的伏羲女媧像……根本沒有什麼補天神石,女媧手託的其實是一隻象徵太陰的月蟾,與伏羲手中象徵太陽的三足烏相對。

簡單點說,五色補天神石其實是一隻色彩斑斕的大蛤蟆。

第二點,女媧她其實是位基因遺傳學大師,她在伏羲同姓不婚的基礎上提出男女雙方互為三代之內血親就不宜婚配,並指出這樣婚配的後果是‘懼其不繁也’,也就是不能生育。(《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

這點已經相當接近現代的五代以內近親不婚的婚姻制度,其中蘊含的科學先進性不言自明。

然而我所好奇的是,女媧既然已經對男女婚配繁衍之事研究精通到如此程度,那為何還要有女媧造人的傳說呢?直接生一個不好麼?

第三點在小說裡出現過,這裡簡單一提。

在山海經當中,對女媧有一個比較恐怖驚悚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

瞧瞧女媧的腸子都變成神了,還一變就是十個!

我認為,這裡的‘腸’,其實應該是暘(yang),本意是日出晴天,可引申為相貌俊美之意。

因此‘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暘’的意思,就是女媧族十個相貌最佳的俊男美女一起成了神,之後在一處滿是栗子樹的小樹林旁,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

末句‘橫道而處’就是大張四肢,躺在地上的意思。

《說苑·談叢》:士橫道而偃,四支不掩,非士之過,有土之羞也。

(讓士人狼狽不堪得躺在地上歇息,並不是這個士人的過錯,而是國君的恥辱……四支不掩,衣衫不能掩蓋四肢,形容狼狽;有土,有土之人曰君。)

難道不覺得這些橫七豎八倒地不起的女媧之神,十分像是剛換了一具傀儡身體,還不能熟練操控身軀的樣子麼?

這就是我構思小說當中博烈覺昌是女媧族‘造人’的靈感源頭。

至於‘造人’到底是具體怎麼個造法,而楊從循後來又和女媧族‘造人’發生了什麼故事,大家不妨就到小說正文當中去找吧。

咋感覺經我這麼解釋翻譯之後,《山海經》‘女媧之腸’那句話顯得更驚悚了呢?

話說這真是太好了,哼哼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