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了,文章中曾經出過一味和藜蘆相反的細辛,這是什麼東西啊?

這細辛啊,其實就是‘馬兜鈴’的葉片……‘馬兜鈴’,就是孫大聖開給朱紫國王的烏金丹中的一味藥……據說是,總不能告訴國王裡面加的是馬尿,白龍馬也不行!

馬兜鈴,別名水馬香果、蛇參果、三角草、秋木香罐,因其成熟果實如掛於馬頸下的響鈴而得。

可你知道嗎?

嚴格意義上講,‘馬兜鈴’這種植物,只有其果實才有資格被稱為‘馬兜鈴’,其根可單獨入藥,稱‘青木香’,而莖入藥稱‘天仙藤’,葉則稱‘細辛’,這四種中藥的功效可不太相同。

與此相同的例子還有‘茵陳’,這種植物取其葉片入藥,嫩葉叫‘茵陳’,老葉叫‘青蒿’……就是屠呦呦博士獲獎的那個青蒿,其根則是鼎鼎大名的‘板藍根’,真可謂一身是寶。

這就是中醫有時給人一種比較混亂感覺的原因:一整株‘馬兜鈴’(根莖葉果)叫‘馬兜鈴’,單拿出果實也叫‘馬兜鈴’;一整株‘茵陳’叫‘茵陳’,單拿出幾片嫩葉也叫‘茵陳’。

就這點,我查閱過相關資料,也曾諮詢過一些老中醫,最後大家比較認同的觀點就是,這應該是藥品採購層面所引起的混亂。

這是因為‘馬兜鈴’的果實很容易和其他植物的果實(比如‘馬香果’)相混淆。

因此當藥鋪向藥材批發商採購藥材時,必須將一整株‘馬兜鈴’都買下來,這樣才知道你買的是什麼。

哪怕你就只需要它的果實,那也得買一整株!

要是單買果實,就很容易和同批採購的其他藥材相混淆……給病人抓錯藥可是要命的錯誤。

至於這樣會不會虧本……你想多了,藥鋪只要把買回來的‘馬兜鈴’,單獨拿出來拆零碎,就可以賣‘青木香’,‘天仙藤’和‘細辛’。

當然,上面都是些擴充套件內容,作為讀者的你們只需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中藥最基本的單位是‘味’而不是植物!

如果某個方子用到一整株‘茵陳’,那得算三味中藥(嫩葉、老葉、根)!

比‘味’大一級的單位叫‘方’,就是由數量不等,劑量也不等的若干味中藥,按照特定的組合規律形成的合劑,或者叫混合物。

比‘方’再大一級的單位叫……丹,丸,散,湯,貼,膏。

這是一系列按照成藥形態區分的中成藥合劑,比如‘五虎丹’,這是大個藥丸;‘烏雞白鳳丸’是小藥丸;‘武侯行軍散’是一包藥面;‘遂元早宜湯’是一鍋藥湯;‘傷筋動骨貼’是一貼膏藥;而‘蜜煉川貝枇杷膏’則是一瓶黏稠液體狀的藥膏。

現在問題來了,這‘丹,丸,散,湯,貼,膏’,和上面說的‘方’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答,這些‘丹,丸,散,湯,貼,膏’比‘方’多了一味或者幾味在藥方上沒有記錄的藥物!

比如說,‘蜜煉川貝枇杷膏’,就是把生蜂蜜和川貝枇杷膏放在一起熬熟之後形成的藥膏,治咳嗽的還是裡面的川貝枇杷膏,只不過摻上蜂蜜後服用的口感更佳。

不過你可要記得,‘蜜煉川貝枇杷膏’和‘川貝枇杷膏’不是同一種中藥,所以服藥後的注意事項也不盡相同!!

比方說,喝了‘蜜煉川貝枇杷膏’後一定要忌口,尤其別吃大蔥,不然就等著鬧肚子吧;因為大蔥它反蜂蜜,無非就是毒不死人,只會腹瀉罷了……至於‘川貝枇杷膏’就無所謂了,愛吃蔥就儘管吃好了。

好了,闡述到這個程度,就可以解釋一下小說中,劉兆璘他為什麼要用如此一種來回繞彎的方法‘自殺’了。

文中已解釋過,當有人向嘉靖皇帝告發有‘胡僧獻長生不老術’一事後,劉兆璘再也不能像起初設想那樣,附身在胡僧身上離開皇宮。

現在胡僧的去留只能由嘉靖皇帝決定,劉兆璘他說了不算,必須得想別的法子離開。

也許有人要問,那個小黃門拿著劉兆璘的腰牌就可以出宮,那他為啥不乾脆自己跑呢?

因為劉兆璘他是丹房總管,他煉出的丹藥專供嘉靖皇帝一人服用,這要是起了異心想下毒害嘉靖皇帝,那很難有人能及時阻止他!

他劉兆璘屬於核心部門的領導,一舉一動都要受皇帝直轄的廠衛監控,行蹤是要時時報備的。

這白天想出宮容易,但要是黃昏前不回宮點卯,立馬就會有幾十隊錦衣衛四處捉拿他……作為一個外部特徵過於明顯(聲音尖細,沒有鬍鬚)的宦官,劉兆璘他幾乎沒有可能躲過錦衣衛的搜捕。

所以劉兆璘能否離開皇宮的關鍵是嘉靖皇帝身上,只要皇帝肯放過劉兆璘,那錦衣衛自然懶的理他。

那麼嘉靖皇帝他能不能放過劉兆璘呢?不能!

就算劉兆璘死了,這位因沒有仙丹可服用而大發雷霆的嘉靖皇帝也一定會安排御醫清查劉兆璘的死因。

只有在劉兆璘他因為‘試丹毒發而殉職’的情形下,嘉靖皇帝才有可能因感懷劉兆璘的忠誠而厚葬他。

既然皇帝都將劉兆璘死亡事件定性為‘忠誠殉職’,那麼錦衣衛們自然不會冒著觸犯皇帝逆鱗的風險,私下去調查劉兆璘的真正死因。

這樣,那個被劉兆璘派出宮的小黃門才有可能逃過錦衣衛的監視……總管一級的內侍每天都要晨昏兩次點卯,而小太監不在此列(數量太多實在點不過來),可以因公出遠門,但返回時必須出示由所屬內侍總管簽發的出宮手令才可回宮。

這樣一來,事務繁忙(主要負責監視城中的文武大臣)的錦衣衛很可能注意不到一個走失的小黃門。

就算能注意到,那肯定也是十幾天之後的事情(離宮時間遠超合理出差範疇),這時小黃門早就隱姓埋名得遠走高飛了,怎麼追查?

現在問題集中在怎麼讓嘉靖皇帝認定劉兆璘是‘試丹毒發而殉職’,而這點相當不容易!

首先,劉兆璘他是一代名醫,而這爐‘有毒’的丹藥還是他自己監督煉製的……一屆名醫居然不知道自己開出來的藥方有沒有毒,說出來誰信啊?

第二,劉兆璘所服用的丹藥一定是經過貓犬試毒環節的丹藥,連貓狗都毒不死的丹藥居然能把一代名醫給毒死了,這顯然不合理。

第三,得透過驗屍御醫的嘴,明確無誤地向嘉靖皇帝反饋這樣一則資訊:劉兆璘他是死於丹藥中所含的哪一種成份,皇帝才會相信劉兆璘他是因為‘試丹毒發而殉職’,這死因不明或查不出毒物可都交待不過去!

因此丹藥裡有毒這種情形基本是不用考慮的,只能從那些原本無毒,只是碰到一起才有毒的藥物身上(比如甘草與甘遂)想辦法。

就這樣,劉兆璘他在‘十八反’裡挑中了‘藜蘆’這味中藥!

(藜蘆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

這是因為‘藜蘆’這味中藥是大夫親身試藥時,為避免急性藥物中毒而常備的催吐劑……本來試方時的藥物劑量就小,還經過了動物試毒環節,這樣要還感覺不對就趕緊灌幾口摻有藜蘆藥粉的酒水催吐,如此三點齊下,才能將藥物中毒的影響降到安全可控的範圍之內。

因此負責驗屍的御醫一看見現場那把翻倒在地,壺內還剩下一些帶有‘藜蘆’味道殘酒的酒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劉兆璘和胡僧是在以身試藥,要不怎麼會在手邊準備一壺喝了就吐的‘藜蘆’酒呢?

在這種想法的誘導下,負責驗屍的御醫會去查一下御丹房新近煉出那批丹藥的藥方,然後他就會發現這些藥方裡,一沒有有劇毒的藥物,二沒有任何可與‘藜蘆’起反藥的藥物……顯然這也符合劉兆璘他一代名醫的身份。

雖然御醫他在藥方上什麼都沒查出來,但他絕對不會再動口嘗這批丹藥……眼下正有兩個現成的失敗反例在地上躺著呢,他有什麼想不開的要去吃這些丹藥?

可是這樣卻沒辦法和皇帝交差:“什麼叫劉丹師可能死於丹藥中毒?這批給朕服用的丹藥到底有沒有毒?是他劉兆璘起了異心,喪心病狂得在丹藥中下毒,還是私底下有誰要謀害朕?”

於是苦於無法交差回話的御醫,這時多半會再去查那些雖然在成藥之中,卻處於藥方之外的藥物,比如‘蜜煉川貝枇杷膏’中的蜂蜜,看這些藥物有沒有問題!

然而這麼一查,御醫就會大吃一驚得發現:原來御丹房的雜役內侍們在用模具合丹時(合丹,用某種液體混合藥面在模具中揉成球),放得居然是人參熬成的參湯,也就是會和藜蘆酒相攻,使人中毒的人參湯!

其實用參湯來合丹藥一點問題都沒有,能順道用大補元氣的參湯來給服用仙丹的嘉靖皇帝補一補身子也是好的,反正皇帝他不會喝催吐用的藜蘆酒。

關鍵是不能用參湯來合那些需要人身試毒的丹藥……這要是試藥人在中毒情急之下,抄起酒壺仰脖一灌,那就完蛋個球的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事情到這一步就沒法查下去了,那些負責合丹的黃門為了撇清自己身上的干係,一定會一口咬定劉兆璘沒有明確表示不能用參湯合丹。

事實上,劉兆璘他確實沒有和那些小黃門明確表示這批丹藥不能用參湯合丹,因為他就是有意讓人往這個方向去想,真正毒死他和胡僧的是摻在酒裡的藜蘆與細辛。

參湯確實會和藜蘆相攻,但像合丹這麼點劑量的參湯到底能不能和藜蘆相攻到將一個人毒死的地步,誰都不知道;沒有任何一個神智正常的醫生會去做這種毫無意義的實驗!

最後御醫只能把自己推斷出來(其實是腦補)‘劉兆璘試丹時一時疏忽,誤飲了藜蘆酒,這才因合丹參湯與藜蘆相攻生毒而毒發殉職’的結論報告給嘉靖皇帝。

這就是劉兆璘的高明之處,除了往自殺現場放一把裝有藜蘆酒的酒壺(細辛別人聞不出來),剩下的一切其實都是御醫自己腦補出來的東西……沒有人會主動質疑自己透過一系列分析判斷最後得出的結論,對吧?

說到這裡,不妨再多說一件和馬兜鈴有關的趣事。

在《西遊記》‘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一章中,孫大聖他為了‘糊弄’因王后被金毛犼掠去而憂思成疾的朱紫國國王,故意說他患的是‘勞燕分飛,雄鳥思雌’之症,需要用一種被稱為‘烏金丹’的藥物配合無根水送服才能治好。

對對對,就是電視劇裡孫大聖他偷偷揭了皇榜後塞在豬八戒的懷中,最後又拔幾根毫毛變作金絲,來給國王懸絲診脈的那一集。

在這一章的中間,沙僧曾偷偷問大聖:“師兄你幾時學的醫術?”,而大聖則回答說:“俺老孫實不曾學過什麼醫術,反正這藥就那麼回事兒,就算治不好也吃不死人。”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吊詭,令朱紫國諸多名醫‘束手無策’的頑症到了孫大聖這裡,居然就用一付以‘馬尿,鍋底灰,大黃與巴豆’搓成的黑丸子,讓國王一番上吐下瀉之後,親口感嘆道:“這下真舒服多了”。

這不見了鬼麼?

實際上,朱紫國國王他患得就是今天現代都市白領身上比較常見的‘焦慮症’!

三年前,國王他如花似玉的老婆被妖怪掠走了,這人直到現在都生死不知……這事要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那早就辭職找人去了。

可國王不行,‘朱紫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國家大事你每天都得強打起精神來處理。

然而有些事情卻不是國王每天晚上多加會班就有辦法解決的,比方說今年國庫裡的銀子不夠了,如今還欠著修城工匠們三十萬兩銀子的薪水沒有發,現在這些工匠因為沒錢吃飯正圍著皇宮討薪呢,這種事國王你管是不管?

這種糟事朱紫國國王不能不管,可國王他自己手裡也沒有餘錢,他手裡的小金庫要用來徵募民間勇士去救被掠的皇后娘娘……他不從國庫裡拿銀子就好了,怎麼可能再往裡面填銀子呢?

最後,朱紫國國王只能儘量壓縮一切政府開支,可仍然堵不上這個資金缺口,於是無計可施的國王乾脆往床上一躺,藉著身子不爽的由頭,就這樣裝起病來……我都快病死了,你們還能來找我要錢麼?

這就是朱紫國御醫對國王所患‘頑疾’一直束手無策的原因所在:國王他壓根就不想好,就是想在床上泡病假……誰能叫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呢?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西遊記》裡可是明確點出,當唐僧師徒在館驛投宿之後,管驛的官兒居然明明白白得告訴他們:這幾日館驛裡不開飯,想吃飯就自己上街買米買菜去!

這才讓孫大聖在街上揭了醫治國王的皇榜。

試問除了這裡,你還在何處看見唐僧他們幾個親自去買菜做飯的?和尚們都是沿途行腳化齋的,哪有隨便掏錢吃飯的道理?

再說王都當中的館驛可是專門負責招待外賓的地方,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國賓館……這館驛居然都不做外賓的飯,天下還有比這更滑稽的事情麼?還不是因為館驛裡的資金都被國王挪用了。

這就是孫大聖會跟沙僧表示‘自己沒學過醫術也不要緊,反正國王吃不死’的原因了,因為孫大聖他有把握救回被金毛犼掠去的皇后娘娘。

只要救回皇后娘娘,那國王手裡的小金庫就可以拿出一筆銀子來安撫那些工匠:再堵著皇宮鬧事的一文錢沒有,願意散去的每人先發你們十兩銀子吃飯。

之後,國王只要以慶祝皇后娘娘被救回,現允許舉國歡慶為由,宣佈開一場十幾天的慶祝PARTY即可,那些嗅到商機的商家們會主動出資準備慶祝場地等設施。

屆時工匠們忙著搭棚子賺錢養家要緊,誰還繼續去堵皇宮大門?

話說你應該對那一集最後,一大群人在草地上搭棚子唱歌跳舞的場景有印象吧?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朱紫國年年都要有稅賦進項,只要成功得把今年的欠薪拖過年去,到新一年的稅賦收上來,自然就有錢支付所欠的工資,大不了再從明年的開支挪唄。

得知這兩件煩心事都能被大聖解決,國王他怎麼能不‘病’好呢?

然而國王他是高興了,朱紫國裡那些名醫大夫可就開心不起來了。

他們一早就看出國王是得了‘心’病,可他們誰也不敢開口說自己能治這心病,只能隨便開點補藥出來,反正吃不死人。

現在孫大聖將這些人的臉打得啪啪作響,於是人家就要反擊了:“不知孫大夫這‘烏金丹’都要用到什麼藥材啊?……這藥有八百多味,豈有每味都要三斤的道理?”

其實孫大聖一開始可能沒打算用馬尿鍋底灰拌的‘烏金丹’來折騰朱紫國國王,反正核心癥結都在皇后身上。

只要救回皇后,不用吃藥也能治病。

沒見大聖懸絲診脈之後一說國王患得是‘勞燕分飛,雄鳥思雌’之症,國王立馬從床上坐起來,大喊‘真準’麼?

敢問這國王啥時候學的醫術,他咋知道自己患得是什麼病呢?

然而猴猴他實在架不住後宮那群一直問東問西的御醫,於是大聖就開始犯壞了……你不是想知道‘烏金丹’裡都有什麼嗎?好,我給你下點猜不出來的!

就這樣,國王他硬捏著鼻子吃了一顆又臊又臭的‘烏金丹’……就這還不算完,他還得在上吐下瀉之後,配合著說自己身體已經舒服多了。

他要是敢拆孫大聖的臺,孫大聖就敢不去救皇后:“大不了這病不治了,俺老孫收拾東西走人!”

可就算國王他全力跪舔孫大聖,仍有不死心的御醫慫恿國王去灌師徒四人的酒……這下可不得了,那豬隊友一時嘴敞,把絕對不屬於藥材一類的‘馬尿’給喊出來了!

於是這些御醫就假裝沒聽清,故意追問:“孫大夫,但不知這味帶‘馬’字的藥是什麼藥啊?”

好行者,果真有些急智:“不瞞諸位,這藥叫‘馬兜鈴’!”

注意!孫大聖他可沒說這味藥叫‘馬兜鈴’,說的是“這藥叫馬兜鈴”。

說起來,猴猴他真夠壞的,這裡的‘馬兜鈴’既可以是一味(果實),也可以是四味(根莖葉果實),誰知道他指的是那一種?

‘馬兜鈴’(果實):止咳平喘清腸消痔;天仙藤(莖):理氣祛溼活血化瘀;青木香(根):行氣止痛解毒消腫;細辛(葉):解表散寒祛風溫肺。

好麼,幾乎一大半的病症它都可以治,那孫大聖您這‘烏金丹’到底是治啥症的?朱紫國國王他到底患的是啥病啊?

如果這幫御醫還敢繼續往下問,那大聖多半就會將眼一瞪:“好你個御醫!你明知這馬兜鈴的根是可替陛下解毒消腫的‘青木香’,既如此熟悉藥性,卻為何不早給陛下用藥?難不成是想拖得陛下病重不治麼?!”

大聖這句話,試問哪個御醫敢接?

說白了,這個硬‘加’在藥方當中的‘馬兜鈴’,就是你別問了,問也不告訴你的意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