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楊道長話,其實鄙人與舍弟之間的分歧大半都在這本家傳古書之上。為此,族叔伯們也幫著想了無數辦法。到最後,連‘原本保管在鄙人這裡,他可以另錄一副本’的提議都不肯答應,口口聲聲得要和鄙人這個做兄長的爭競,真是讓人好生心寒!”

一聽李裡正坦言自己和兄弟起爭執的原因竟然是為了一本書,楊從循好懸沒讓自己一口唾沫給嗆著:“合著鬧了半天,你們兄弟倆就是為了一本書打起來的?什麼書這麼金貴?記載太上老君煉丹配方的丹決麼?”

不過這話楊從循也只能在心裡想想,可不敢當著李裡正的面說出來。

就在這時,一直沒有開腔的胡三突然在一旁發問道:“既然你弟李大戶不肯要這個抄錄副本,那不妨就換一換,由你拿副本,讓他拿這個原本如何?這做哥哥的總得讓著弟……”

誰知胡三他的話剛說了一半,對面那個李裡正就和被人踩到尾巴一樣,暴喝一聲:“不可!李家傳家的寶貝就該由我這長子保管,什麼時候輪到少子來出這個頭?這便是祖宗家法,狐大仙你適才所言十分不妥!”

見方才臉上還帶著幾分諂媚之色的李裡正突然發作暴怒,楊從循和胡三頓時都吃了一驚。

待兩人耐著性子,跟這個李裡正套了幾句話,終於從其口中挖出了整件事情的原委。

說起來挺讓人無語的,這個李裡正之所以會和弟弟李大戶的關係鬧的這麼僵,其實不光是為了搶那本祖傳的古書,他們其實是在搶一個嫡長子的身份!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一頭霧水:“這嫡長子不就是正妻所生的長子麼?這身份還能搶?你娘要不是正妻,你怎麼當嫡長子?”

這話說得沒錯,可要是這同父異母兄弟的生母都是正妻咋辦?到底誰是嫡長子?

遠的不提,眼巴前這個楊從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楊從循他爹楊新篤沒有續絃許大戶之妹時,楊從循他是楊家當之無愧的嫡長子。

然而到了楊新篤續絃之後,楊從循這個嫡長子的身份就很尷尬了,因為現在楊新篤的正妻不是他楊從循的生母,而是新過門的楊許氏了。

從繼母被花轎抬進楊家的這一刻起,楊從循既可以是嫡長子,也可以不是。

如果楊從循可以搶在幾個異母兄弟之前科舉做官,那麼光耀楊家門楣的他就是嫡長子。

要是楊從循一直科場蹉跎,那楊家的嫡長子換成某個異母兄弟也很正常……反正現在楊家正妻是人家親媽,這正妻的兒子當嫡長子也是理所應當!

這李裡正與李大戶之間的情形,恰巧就和楊從循他家的情況差不多。

在李裡正出生後不久,他的親孃就因風寒過逝了。

他爹李善人當時得時常外出照顧生意,實在沒法將李裡正帶在身邊,於是就續娶了一房妻子,幫著照料年幼的李裡正。

後來這繼氏又給李善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李裡正的弟弟李大戶。

事情到了這一步就開始棘手了,因為李家這倆後人其實都挺有出息的:李裡正很早就承襲了巖頭夼裡正一職,而李大戶將李家生意打點得有聲有色。

兄弟倆人不分伯仲,這下該由誰來當李家的嫡長子?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搶到這個嫡長子的身份,那麼李家的土地和房舍就可以多分上一份(僅限土地房屋,牲畜錢財不在此列)。

這主要是過去禮法規定由嫡長子負責掌管這家的宗祠和祖墳,例如維修宗祠和祭祀祖先之類的挑費都要由嫡長子來掏腰包,所以在分配田產時要傾斜照顧。

這些多分出來的土地房屋名義上是整個李家公有的財產,只是由嫡長子代管,然而那些多分出來的土地出租後收取的地租和房租都歸嫡長子自由支配,除了不能買賣,這些土地和他名下的土地有區別麼?

“楊道長你有所不知,我爹留下的這本奇書是我們李家祖上賴以發家的絕大助力,理應由我這個長子來保管。還請道長您明日受累替家父招魂,當著族中叔伯的面兒,親口定下這本書的歸屬,拜求拜求!”

一聽這李裡正自承他李家是依靠一本古書發得家,這下楊從循和胡三都被勾起了興致,不免就動問李裡正,這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竟然有能讓人發家致富的魔力。

李裡正要求楊從循出力替其父招魂,因此就不好一口回絕其提出的問題,猶豫了好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解釋道:“既然楊道長您不是外人,那鄙人也就直說了。不知道長可曾聽過一本叫《海錯圖》的奇書麼?”

這本李裡正口中的《海錯圖》,是一本配了插圖和文字說明的圖集,是一本詳細記載各種動植物生活習性的博物全書。

其中一共記錄了中國沿海各地三百餘種動植物,足可謂種類繁多,而《海錯圖》中的錯就是錯綜複雜之意。

這本《海錯圖》全書共四冊,由著名畫家聶璜繪製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隨後即被大內珍藏。

李家那本奇書肯定不是大內珍藏的《海錯圖》,這私盜內藏一定是掉腦袋的罪過,就算家裡真有,也絕對不敢拿出來示人。

可這《海錯圖》卻不能只靠畫家想象憑空畫成,在配圖作畫之前,一定要先整理刪改圖冊內附錄的那些說明動植物生活習性的文字。

而李家祖上得到的這本奇書,就是《海錯圖》附錄中那些說明動植物生活習性的文字——《海錯圖.集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李裡正講,他們李家祖上原也是一戶在附近河邊打漁為業的漁民。

到了李裡正曾祖李愷辜這一代,突然有一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家附近的港汊河灣十有八九都旱得見了底。

不得已,這李愷辜只身外出逃災,最後跑到一處靠海的碼頭上,替人去撐船卸貨,以此混口飯吃。

有一天,李愷辜在送完貨物,打掃整理船艙時,從一處艙板與船篷形成的夾縫中,翻出來一個青布包袱,待開啟一看,發現裡面是一本巴掌大小的小冊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