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玉大肆發展自己手中勢力之時, 國內的形勢已然千變萬化。

經過足足一年的籌備, 1904年9月,革命爆發, 並在短短時日內席捲各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孫子安等人掌握民心與輿論, 軍隊又足夠精銳, 再加上衡玉極為給力的經濟支援, 不過一個半月,在華夏史上足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封建帝制成為過眼雲煙。

然後,政府組建, 共和民國籌備成立。

十一月初, 在美國的衡玉收到方雨豪的書信。

信上方雨毫激動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他也猜到衡玉等人會好奇前因後果,所以在信中還詳細地為衡玉介紹了一番革命經過。

在信的最後,方雨豪代表新政府邀請衡玉、張葛、蕭笙三人回國一同參加一大, 見證共和國成立。

“我也是能見證歷史的人啊。”張葛用力揮了揮拳頭。

他所知道的歷史,共和民國是在1906年方才成立, 成立之後隱患重重。如今的共和民國卻是提前了整整一年成立, 很多隱患都不存在。

歷史,真的在改變。

而他能親身經歷這場革命,見證華夏復興崛起之路, 當真讓人覺得……無上光榮!

蕭笙對於回國這件事也非常感興趣。這三四年裡, 他從整理報紙到逐漸接觸很多機密,說實話,他為這場革命也做了很多事情。

如今, 付出得到了回報,被邀請作為代表參加一大,不得不說方雨豪這個提議太合他心意了。

衡玉想了想,點頭道:“也好,那我們回去吧。”

“你剛拿下那麼多勢力,不留在美國鎮場子可以嗎?”蕭笙倒是有些擔心。

這一年裡衡玉擴張太快了,從一個州的勢力到四個州的勢力,還都是美國工商業十分發達的幾個州,要把這些勢力吞併消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更危險的是,他一個華夏人掌握著美國如此龐大的地下勢力,已經引起了美國當局的警惕。

好在衡玉在美國政府裡朋友多,有靠自己結交的,也有靠利益維繫的,美國當局這才沒做出什麼事情。

“無妨,我這幾年還是培養了不少心腹的。而且人心思變,用這個來考驗考驗他們也不錯。”

既然衡玉有把握,張葛和蕭笙就放下了心,他們對衡玉早已經到了盲目信任盲目無腦吹的地步。

十一月底,衡玉、張葛、蕭笙、韓費光一家人,還有不少華夏名人同乘一艘輪船,從美國啟航回華夏。

輪船破浪遠航,衡玉懶懶倚靠在甲板上,吹著海風。

蕭笙端了兩杯紅酒過來,衡玉伸手接過一杯,順手理了理被吹得翻飛的頭髮。

“四年前我踏上前往美國的輪船,住在最破舊的房間裡。今天從美國回去,穿得西裝革履,住在輪船最好的房間裡……”蕭笙搖頭,有些唏噓。

這四年他早就做好了艱苦求學的準備,誰知道當時無意中付出的幾分善意,卻讓他得到了那麼大的回報。

“感覺怎麼樣?”

蕭笙咧嘴笑起來,“很爽!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別無他求。當年立下的志向,我也算是超額完成了。”

兩人在這邊隨意聊著天,另一邊,一個穿著有些舊的西裝的男人站在甲板邊,一臉驚訝地看著蕭笙和衡玉,彷彿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衡玉察覺到這股視線,偏頭看了一眼,沒認出對方來。蕭笙順著衡玉的目光看過去,看到對方的五官輪廓時覺得有些眼熟。

一個成年人的氣質可以變化,著裝可以變化,但五官輪廓早已定型,蕭笙慢慢從從記憶深處回想起對方的身份來。

“那是江維。”看衡玉沒什麼印象,蕭笙補充道,“當年來美國,他和我們住在一間房間,沒想到今天回國居然又碰上了。”

江維不過是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衡玉沒放在心上,蕭笙也只是感慨一番人生的際遇外,隨後兩人就自然地換了一個話題。

只有江維,他在登船的時候就看到衡玉和蕭笙了,那時候衡玉和蕭笙正在和政府高官聊著天,上船後直接提著行李去了輪船上最好的房間,所以江維一直不敢認。

他現在站在這裡,越看越覺得衡玉、蕭笙眼熟,想要上前問個清楚,但看了看自己的落魄著裝和對方的衣著,最後只好失魂落魄回到自己的房間。

“你怎麼了?”同住在一起的一個朋友問道。

江維搖了搖頭沒說話,他已經不打算去問衡玉和蕭笙兩人的身份了。

四年的時間,雙方的際遇早已天差地別,而他也不是當年那個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了。

遇到江維不過是段插曲,輪船在江上漂泊了一個多月,最後在十二月底抵達南京。

衡玉一行人受到了方雨豪的熱烈歡迎,他握著衡玉的手解釋道:“孫先生正在籌備一大,抽不出身迎接你們,這才讓我前來,不過孫先生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接風宴。”

“麻煩你們了。”

“不麻煩,我早就想見明初兄了。與明初兄通訊多年,直到今天方才得償所願。”

衡玉彎唇輕笑,與方雨豪邊走邊聊。兩人本就是多年信友,又同為革命同志,還都是八面玲瓏之人,根本不用擔心會出現冷場的情況。

隨後,衡玉拜託方雨豪派車把韓費光一家人送回酒店,他和張葛、蕭笙三人則隨著方雨豪等人前去參加接風宴。

接風宴還沒開始,不過早已聚了不少人,這些人都是同興會高層,革命的中流砥柱,衡玉等人與他們相談甚歡,一直到晚宴快開始孫子安才匆匆趕過來參加這場接風宴。

衡玉剛回國,孫子安只是和他絮絮平常話,第二天一早衡玉休息好,孫子安這才派人過來請他,與他討論一大籌備事宜以及政府成立的相關問題。

十二月三十日,一大順利召開。衡玉作為海外重要代表出席會議,張葛、蕭笙兩人也都有一席之地。

一大持續召開三日,這三天裡,華夏幾百位知名的政客、社會名流聚在一起。

一九零五年一月一日晚上十點,一切結束,共和國正式宣佈成立,隨後藉著報紙、廣播、電臺,這個訊息飛快在全國各地流傳開。

隨後舉國歡慶。

忙完這件事,衡玉回了平城去見林母,陪了林母半個月,這才趕回南京,與張葛、蕭笙等人趕回美國。

三人抵達美國,衡玉一下輪船就被一輛車接走,明顯有要緊事要處理。

張葛、蕭笙彼此對視一眼,就上了車回別墅。

等他們回到別墅,這才知道發生了何事——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有心腹背叛衡玉,趁著衡玉不在藉機吞併勢力稱霸一方,而美國當局也牽涉其中,隱約透著想要制衡衡玉的意思。

然而這些事張葛他們是知道了,卻沒辦法插手其中,只能安靜等著衡玉的訊息。

半個月後,守在別墅外的保鏢把大門開啟,衡玉從容走進別墅內。

“事情都處理好了嗎?”蕭笙正在看報紙,聽到動靜抬起頭,平靜問道。

“處理好了。”衡玉笑了笑,“不是什麼大事,倒是藉機清理了不少蛀蟲。”

隨後五年,國內局勢再度變化,但孫子安掌控著軍隊,掌握著最先進的武器,試圖割據的軍閥全都被他壓得死死的。

國際形勢同樣風雲突變,但有了張葛開掛,一切都還好。

而衡玉在這五年裡瘋狂斂財,並且結交大批勢力,還投資了好幾位看好的政客,最後選定一位支援他競選總統之位。

投資最後有了回報,那位政客順利當選,在衡玉的推動下,美國廢除《排華法案》,並且與華夏建交,同意把以前清政府簽訂的不少不平等條約取消。

做完這一切,衡玉對張葛、蕭笙道:“我們該回國了。”

“回去看看嗎?”張葛以為衡玉是打算回去逗留一兩個月然後又回來。

“不,我打算把美國的勢力徹底交給霍青徽,我回國定居。”

霍青徽是他培養的心腹,這麼多年一直跟著他身邊,也算是培養出來了。

張葛和蕭笙驚道:“為什麼?”

美國的勢力是衡玉近十年的心血,他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有了隱退的想法。

“自從握住四個州的勢力後,美國當局一直嚴防死守不再讓我擴張。不需要開闢,只是守成,這種事情交給霍青徽就夠了,我打算換一份更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做。”

張葛和蕭笙面面相覷。

三個月後,一切交接結束,衡玉帶著張葛、蕭笙還有不少心腹登船回國,直接抵達南京。

這一次是孫子安和孫夫人一道迎接他,接風宴之後,孫子安宣佈衡玉接任已經退休的原外交部長,成為外交部新任外交部長。

這一道認命讓不少人驚訝,但在打聽一番衡玉的底細後,眾人都知道了這是一位怎樣的狠角色,所以衡玉接掌外交部的過程十分順理成章。

這幾年來,華夏快速發展,但租界問題依舊是心腹之患,還有之前簽訂過不少不平等條約,這些都在制衡著華夏的進一步發展。

五年後,在衡玉的堅持下,華夏與其他國家政府達成協議派兵參加一戰,最後作為勝利國出席會議。

會議上,他據理力爭、態度堅決,順利將租界問題解決,港澳的回國日期也提上了日程。

會議的談判訊息傳回國內後,舉國歡騰。

番外:

1970年,國際著名科幻小說家張葛新作發表。

粉絲奔走呼告,等不少人趕到書店後,才發現張葛的新作不是一本科幻小說,而是一本回憶錄。

主人公還是華夏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林衡玉。

二十年前,彼時已經憑藉著科幻小說聞名海內外的張葛對衡玉說道:“等什麼時候我有把握了,我一定要為你寫一本回憶錄。”

“你現在還沒有把握嗎?”已經從外交部辭任,待在南京悠閒度日的衡玉出聲問道。

張葛搖頭,衡玉這一生,無論是在美國開闢地下勢力,還是為國家初建奔走,亦或是作為外交官的經歷,都極富傳奇色彩。他不想貿貿然動筆。

張葛和衡玉說完這番話的第二天,衡玉派人給他送了整整一個箱子的資料,全都是和他過去經歷有關的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張葛的籌備進度加快了一些,但這本回憶錄斷斷續續寫了很多年,一直到1970年才正式面世。

回憶錄分為三部分,取的是衡玉一生中最為傳奇的三件大事——執掌美國地下勢力、為國家初建奔走、出任外交部長。

而他最為人所熟知的,只有在外交上的傳奇事蹟,張葛要做的就是把他在世人面前的空白補齊,讓世人真真正正瞭解這位摯友。

張葛的回憶錄一出,頓時震驚國內,政壇中的政客幾乎人手一本。

很快,國外不少出版社與他聯絡,以最快速度把這本書翻譯成其他語言,遠銷其他國家。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後世人能記住這位風流人物。”

“他骨子裡流淌著古代士人的風骨,兼而有現代人的包容開放、創新無畏。為人謙和,溫文爾雅,堪稱華夏在國際行走的一張名片。”

回憶錄最後,張葛在書中如此寫道。

作者有話要說:  三次元準備考試

請假到這個月29號迴歸

_(:3∠)_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