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在華夏是主權喪失的一種象徵, 政府成立之後, 整個國家百廢待興,在各個行業逐漸走向正軌時, 衡玉劍之所指的第一個目標是歷史遺留的租界問題。

她打算與租界國進行談判, 將沿海城市劃定的那些租界全都收回來, 保證國家主權的完整。

謝公館裡, 衡玉兩隻手插在褲子口袋裡,懶洋洋坐在椅子上,偏著頭問坐在她身邊的顧世哲, “小舅, 已經定好談判的時間了,就在這個月二十三號。”

經過這幾年的打磨,顧世哲原本有著的一些浮躁全都沉澱下來,整個人的氣質越發沉穩有度。他理了理自己的西裝袖口, 笑了笑,對著衡玉道:“這一次談判, 我們不會輸的。”

“小舅, 談判的時候你可以更強勢一些,若是我沒辦法給你兜住底,我泱泱華夏也可以為你兜底。”衡玉說得平淡, 彷彿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顧世哲卻難以抑制自己的心情, 生生紅了眼眶。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華夏政府邀請在華夏沿海城市擁有租界的九個國家的負責人前來會晤,商談有關租界時限的問題。

顧世哲一大早就已經穿戴整齊, 出現在謝公館門口。

在他身後,被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外交人才同樣穿戴整齊,手裡各自抱著準備好的資料,列成兩排站在後面。

每個人表情肅穆,舉止之間卻是落落大方,充滿自信。

衡玉沒有下樓去送顧世哲,她站在二樓窗臺邊,一直低頭望著顧世哲等人。

顧世哲似乎是察覺到了她的目光,抬頭往謝公館二樓窗臺看。

衡玉對上顧世哲的目光,她唇角微彎,做了個口型——“祝小舅凱旋”。

顧世哲回她一笑。

“我們出發吧。”他淡淡道,率先邁進了小轎車裡,在他身後的那些外交部人員也都依次邁進小轎車裡。

接下來等著他們的,是建國之後的第一場談判。

而這一次談判只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將租界主權全都收回。

當負責此次談判的外交官們坐上車子,趕往會議舉辦的地點時,在幾大城市的租界附近,有許多華夏軍人持著新式武器在街邊巡視。

深藍色的軍裝將這些軍人的身姿襯得挺拔壯碩,他們手裡持著的新式武器震懾眾人。

“華夏政府這是什麼意思,公然把軍隊派遣到我們租界附近巡視,他們忘了條約上簽訂的內容嗎?”某國大使館,有人低頭望著在租界之外來來往往巡視的軍隊,咬牙恨聲道。

“華夏政府已經不再如同往日那樣軟弱了,他們想要透過這樣的威懾來影響談判局勢,從而奪回國家在租界的主權。”他旁邊的人嘆道。

“難道就將這裡的利益再還回去?”

“我也不捨得啊,可你要知道他們手裡的新式武器可不一定會輸給我們國家的武器。”

“哼,條約上寫得清清楚楚,他們想要就能要回去嗎?”

“怕是……難說。”

之前各國認為華夏就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私下裡輕蔑地認為其“殆將長眠,永無醒時”。但它如今醒了,對著各國露出了利爪,他們不得不慎重考慮清楚還要不要與華夏作對了。

若是讓衡玉知道他們的想法,她一定會大大方方告訴各方外國勢力——覺得如今的華夏政府強勢是嗎,如今這樣的強勢,她必然要深埋於國家骨血之中。

若是現在還不習慣這樣的強勢。

沒關係,習慣了也就好了。

此時,十國外交官會議上,顧世哲站在臺上,面對著下方眾人的注視淡定從容。

他接受著所有與會者的注視,時光流轉,他突然想起一九年他在海外參與的那一場談判。

那個時候他站在臺上,侃侃而談自信從容,下方的人交頭接耳,偶爾瞥到他身上的目光就像再看一個逗樂的小丑,他們沒有一個人將他放在眼裡,即使他風姿出眾,言而有理。

但當時的他沒有弄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理,要先建立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方才能夠說理。

如今他的國家強盛起來。

他站在這裡,再也沒有人敢忽視他。

談判的過程中雖然各方勢力一直在扯皮拖延了很多時間,但華夏的軍隊就一直在租界附近持槍巡視著,偶爾還來一兩次大型演練,用武力去震懾租界裡面的人。

即使他們刻意拖延,最後的結局仍然沒有改變,四月十一日最後一次會議時,九個在華夏擁有租界的國家簽下條約,同意無條件歸還租界給華夏政府,並且取消各國在華夏的特權。

“我國政府於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二日發表正式宣告,我國政府已經收回所有租界主權,各租界國請於五月之前撤離我國境內。”

“請記住,勿謂言之不預也。”

顧世哲的聲音透過收音機,在每家每戶響起。不少公共場合還設有大喇叭,他所說的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話透過大喇叭播放出來,不斷迴響。

這一天,全國各地傳遍了這條訊息,然後,舉國沸騰。

諸多文人撰稿稱頌,稱這一次外交事件是華夏外交史的分界線。

從這一次外交事件開始,華夏近代史的外交,就要分成兩段來寫了。

當日衡玉曾經承諾顧世哲,日後顧世哲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態,他國政客都要認真掂量其中的份量。

如今,截止到四月二十六日,在華夏境內的租界國家政客和軍隊全都被遣送離開,若是各國要重新向華夏派遣外交官,與華夏建立外交關係,在華夏設立大使館,則需要兩方政府重新坐在一起商議。

外交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國家也在高速發展著。衡玉用自己高出這個時代的戰略目光去制定政策,發展經濟,在國有產業發展的時候鼓勵私人創業……

整個國家出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這一日,衡玉正在批改檔案,卓嚴推門進來向她稟告一系列要事。

這些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卓嚴沉吟片刻,出聲詢問衡玉,“您為何要推辭新聞報那邊對您發出的邀約。讓他們給您出一期專訪,大肆宣揚您的功績不好嗎?雖然如今您的功績早已街頭巷尾俱知,但再出名一些也沒關係的。”

衡玉把手裡隨意轉動的鋼筆停下,她抬起頭來,示意卓嚴坐下,語氣帶著幾分嚴肅,“現在這個時代,理應是民主與自由得到充分發揚的時代。一個時代的興衰,本就是由無數身處其中的人支撐起來的,就算其中有某一個人的功績稍微突出些,也不能掩蓋其他人的光芒。”

她勾起唇角笑了笑,“若要將民主自由的思想充分激盪,那麼這個時代便不要出現太過瘋狂的個人崇拜,我並不希望你們把我奉上神壇。”

“我只是個人,也有缺點,也會感情用事,也會出現決策失誤的時候。”

卓嚴似乎有些懂了衡玉話中的意思,又好像有些沒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判斷出衡玉對此的不贊同態度。

而衡玉不贊同,他便不會去做這件事情,“我知道了,您不同意我便不會去做。”

衡玉笑了笑,又對卓嚴道:“這樣吧,你去聯絡新聞報的人,讓他們派個人過來見我。”

卓嚴一通電話打到新聞報,提出衡玉的要求。現在這個時間還不算晚,新聞報總部就設在甘城,他們的總編掛了電話後立馬趕了過來。

衡玉是在謝公館裡接見新聞報總編的。

非常年輕。這是新聞報總編對衡玉的第一印象。但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仰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眼前這個人,是一個在不斷創造奇蹟的人,也是在她的領導下,華夏這個國家才煥發了這樣的光芒。

衡玉接收到新聞報總編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了,但她找對方前來,可不是為了去宣傳自己的。

“我記得新聞報是有出版書局的對吧,我希望新聞報能夠多去報道各行各業的精英。比如民族企業的優秀商人,又或者是一些很出名的醫生、外交官、教授,甚至可以報道一些技藝精湛的手工業者。不要侷限於只報道政客軍人,也要把目光放在這些人身上。”

“這一片盛世,是各行各業所有人支撐起來的,我只是恰好站在了臺前。”

比起宣揚她,這些人身上的光芒更值得去宣揚。

他們都是民族的英雄,也是民族的脊樑。

時間更迭歲月流轉,直到一九三五年時,國家已經走上了正規,屹立於世界之中,“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令世界各國如雷貫耳。

同年元月,謝衡玉辭任,離開政府部門,舉國譁然。

雖然在政府建立之初就曾經定下過一條規矩,每一任領導人最多可以連任兩屆,但以謝衡玉的功績和她如今的年齡,眾人沒想到她走得如此乾脆利落,甚至還離開了政府部門不再插手任何政治。

她總是把“民主自由”掛在嘴邊,如今離開,也是為了去貫徹“民主自由”這四個字。

國內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她的離任,以一種驚歎的筆調稱她為華夏的奠基人。並且有人下了定論認為,如果沒有她的到來,整個華夏的發展起碼要倒退二十年。

就連許多國際報紙都對於她的辭任表示了惋惜,感嘆華夏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當然,許多外國領導人也對她的辭任表示了惋惜,稱自己失去了一個值得敬佩的對手,但指不定他們現在正在心中雀躍她的離開呢。

在謝衡玉的帶領下,華夏某些時候作風越來越剛硬,在觸碰到底線的問題上據理力爭,寸土不讓,動不動就說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逼得其他國家根本不敢去嘗試越過華夏的底線。

但到後面他們會發現,衡玉的離開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華夏外交官的作風依舊一如既往,看似謙和有禮,實則寸土不讓。

她早已將這樣的作風深深刻入國家骨血中。

作者有話要說:  滴,這個故事完了,想求營養液和作收麼麼噠

其實還想求新的快穿文預收來著,但是還沒把簡介弄出來qaq

下一個故事——【江湖第一美人】天涼了,江湖該歸順朝廷了

江湖俠以武犯禁,衡玉一家被覬覦,陷入危險境地,最後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個江湖端了

大概就是這麼個故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