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些道理,陳昱那是懂的。他當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他說道:“班先生。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這些事情。如此說來,咱們現在的讀書人不僅越來越少,在大越舉辦的科舉中,成績如此不好,必然會影響到大家的讀書熱情。咋嫩這裡貿易發達、糧食高產,又會影響到大家的讀書積極性。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咱們機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呀。”

班泰回答道:“是呀。大人。大越北部,本就是大明主動撤退的區域。宣化府、太原府等地,還趕不上咱們這邊呢。起碼咱們這裡人口要多一些,商業還發達。他們那裡地盤大,人員少,連基本吃飯都成問題。原先不軌咱們管的時候,就不怎麼樣。如今大越北部都歸咱們管理。那麼下次科舉,成績可想而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昱聽了,說道:“我明白了。班先生的意思是,藉著這次為大越調糧的機會,向大越提出,讓他們在科舉時,對咱們一視同仁。咱們這邊再想方設法提高讀書人的學識水平。這樣下一次科舉,咱們的成績就能好一些。”

班泰搖了搖頭說道:“侯爺。這個可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兩年就能扭轉過來的。即便是咱們全力以赴抓好科舉這項工作,大越那邊公平對待咱們這邊的讀書人,成績提高也很費勁。因為這種學習的氛圍形成,可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

陳昱詢問道:“班大人。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辦呢?”

班泰建議道:“我們可以建議大越朝廷。將大越分成兩部分考生,分別排榜。咱們大越北部單獨一個榜,而大越南部單獨一個榜。各排各的榜,各取各的進士。這樣就能彌補咱們北部地區的讀書人水平不如南部的劣勢。”

班泰的這個建議,讓陳昱想起了大明建國初期的南北榜案。

由於洪武三十年二月的會試,錄取的五十一人皆為南方人,北方一人未上榜,北方舉人聯名上書,朱元璋震怒,開始徹查,處理了一些官員,最後又親自策問,於六月廷試,錄取六十一人全部為北方人。

後期逐步演變為分南北取士。再往後又增加了一個中卷,定會試南、北、中三卷,劃定了每種卷子適用的省份。

在陳昱看來,這種取士的辦法,在政治上是有利的,但是單純從考試來講,卻是不公平的。

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形成黨爭。明朝後期的黨爭,分榜是其溫床之一。

但是,此時陳昱已經不能考慮這麼多了,他只能是讓大越朝廷南北分榜,這樣才能提高大越北部各州府讀書人上榜的機會,為北部州府輸送人才。

陳昱說道:“班先生。你的這個提議非常好,也非常重要。我同意這個辦法。那既然要分成南北榜。那麼比例應該如何定呢?”

班泰說道:“咱們北面領土遼闊,我覺得南北各佔一半比較好。”

陳昱回道:“那就先按此比例建議,如果不同意,咱們可以讓一步,四六分。咱們佔四,他們佔六。咱們也不吃虧。”

班泰表示同意。

陳昱說道:“那咱們就暫時不向大越運糧,待他們前來求援,咱們再提出條件,逼他們同意。”

正好班泰來了,陳昱就將自己想在諒山侯府建一座藏書樓的想法,告訴了班泰。他說道:“玉呂喜歡讀書。我不在府上的時候,她也沒有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看書。因此我想在侯府建一座藏書樓。你組織人抓緊落實此事。蓋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收集書籍。”

班泰聽了,建議道:“侯爺。蓋樓是沒有問題的。這個好辦。但是收集書籍這件事,我覺得咱們還是從大明那邊收集,效果會更好一些。咱們這裡從黎利與大明的爭鬥,黃家軍入侵,咱們與大越的戰鬥,不僅影響了百姓的生活,一些書籍也受到損毀。大明的江南地區,那可是經過多少年孕育出來的文化氛圍,不僅文人多,書籍也多。我覺得應該去那裡收集。”

陳昱點了點頭,說道:“那蓋藏書樓的事,你來辦。收集書籍的事情,我再另派人員。”

班泰又想起一事,他說道:“侯爺。放在諒山府府衙銀庫的那批金銀財寶。我覺得現在侯爺回來了,是不是放到侯府裡面。這樣侯爺使用起來更方便一些,也更安全一些。”

陳昱聽了,說道:“有了家,花銷就會大一些。這樣吧。先在侯府修建一個與府衙一樣的銀庫。然後將其中的金銀財寶拿過來一部分。咱們兩邊儲存,更安全一些。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班泰領命而去。

陳昱回到後邊,見到黎玉呂,就將大越北部地區科舉成績不好的情況,向其做了介紹,然後將自己與班泰研究的南北分榜的建議一併說了出來。

他笑著問道:“娘子。怎麼看這件事。”

黎玉呂想了想,回道:“目前來看,這個辦法是最穩妥、有效的辦法。但是相公所說的弊端,也存在。我的想法是,暫時使用這個南北榜。咱們加大力度培養大越北部學子的能力,讓他們與南部學子逐漸縮小差距。儘快讓對方旗鼓相當,到那時再取笑唄。”

陳昱聽了,說道:“你的這個想法真好。只是我利用調糧,來提這件事,你不會怨我吧。”

黎玉呂笑著說道:“相公你這只是使用了一個小手段而已。如果朝廷不同意,那就是他們置百姓的性命不顧。我覺得藉著調糧,促成此事,對大越北部的學子是件好事。”

黎玉呂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可是鳳毛麟角呀。這也反映出黎利的過人之處。

她自然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至於管理大越北部地區,還得需要一批讀書人。如果北部的讀書人無法金榜題名,那麼就會造成大越北部各府縣衙門人員的匱乏。如果從南面調來,那又會增加北方各府縣內部的矛盾。這就會造成北方的局勢不穩。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陳昱自然也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使點手段也是很自然的。

相信除了陳昱、黎玉呂、班泰能夠看明白,大越朝廷也能看清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